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读书笔记1. 附子热病耗伤心力,投以附子强心朱老用附子之标准:1)舌淡润胖嫩2)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3)面色苍白4)汗出,四肢欠温5)小便色清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同时兼见有高热神昏、烦躁脉数、等症状亦当用附子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泌尿系结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的作用风寒湿痹用附子者多,但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时常配伍苍白术、黄柏、蚕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为湿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当借附子之辛热通阳,但风寒湿痹须大剂量(15~30g)而风湿热痹仅需小剂量即可(3~6g),这一点和江尔逊老先生于三仁汤中加附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地黄饮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点少火生气的意思)2.苦参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功效与黄连龙胆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伤寒治疗下痢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湿热壅滞所导致的痢疾可用苦参与木香或黄连相配伍2)用于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苦参(此时苦参量应大15~20g,其余情况6~9g为宜)3)用于湿疹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偏多者加苍白术薏苡仁食鱼虾海鲜发作者加紫苏芦根干燥者加生地4)用于外阴湿痒朱老常以苦参配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艾叶、雄黄做洗剂(每次10min )5)用于湿热所致的梦遗以及泌尿系感染6)用于乳糜尿脾肾不足,湿热下流孙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黄柏、葛根、半夏、苦参、牡蛎、煅白螺丝壳3.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外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1)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一点类似于悬饮张介宾:“白芥子消痰癖,除胀满极速。
”(白芥子的行气之功?)2)结节病西医: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中医: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3)痹症久痹疼痛,因停痰瘀阻于经遂者,常于此类方中加白芥子,取其辛温通散,入经络,搜痰结之功4.白附子祛风痰寒湿,散头面风痛的要药(祛风定痉)1)病毒性心肌炎引发的室性早搏2)三叉神经痛(对偏头痛亦有效)3)银屑病朱老经验方:五白散(白附子、白蒺藜、白花蛇、白芍、白僵蚕)5.黄药子《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消瘿:对甲状腺肿瘤有消散之功降火:可疗心肺热疾凉血:清热止血黄药子药性平和,可蒸而食之?朱老经验:黄药子确为疗甲状腺肿瘤、甲亢之效药对于甲亢患者,不可用海藻、昆布、海带之类含碘多的药物,因为碘虽然可以暂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使甲亢症状减轻,但当这种抑制作用减退或消失,甲状腺激素大量合成或释放,则会使病情反复并加重,缠绵难愈。
临床上甲亢的病人多合并有甲状腺肿大,但是其病机多为阴虚阳亢或气郁化火,这个病机和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机不同。
所以甲亢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辨证当伍大剂滋阴降火药者则当用之,再伍少量活血化瘀理气舒郁之品。
6.路路通(又名九空子)路路通才薄不堪重用,当用作辅佐重在取其“通利”之用,即滞气、瘀血、停痰、积水皆可配伍用之如当归四逆汤中以路路通代通草7.茜草《黄帝内经》中即有用茜草《素问·腹中论篇》: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燥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
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这里的乌鰂骨就是海螵蛸,藘茹就是茜草,张锡纯的固冲汤和清带汤都有用到这个药对。
朱老的经验:茜草生用即有显著止血作用,不必炒炭,止血须小剂量(6g左右),行血则须大剂量(20~30g)朱老认为旋覆花汤中的新绛可以茜草来代替(姚氏则用凌霄花,各有见地)茜草不仅可活血,还可利水,《金匮》中曾有“血不利则为水”之说,朱老认为此意在于水肿而仅用利水药无效者可转向从血瘀入手治疗茜草、益母草、泽兰此三者既能活血又能利水,多用于瘀血水肿证8.泽泻用量大于30g可通大便朱老常用泽泻治疗单纯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症《神农本草经》中讲泽泻“久服能行水上”,这也可以看做是“轻身”的一个解释9.桑寄生桑寄生为祛风湿补肝肾之良药朱老认为其祛风湿的作用略同于桑枝,但是桑枝多用于四肢痹痛而桑寄生则多用于腰腿痛桑寄生不仅用于虚人久痹而且可以用于痿证1)高血压病2)冠心病桑寄生含有黄酮类物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提高冠脉血流量,古人也有桑寄生“通调血脉”的说法10.牵牛子性苦寒沉降,用于治疗喘满肿胀、食滞痰结、二便不利且属于实证者1)小儿肺炎痰热壅肺,胸高气促,面赤,痰鸣,鼻煽,便闭,指纹色紫,舌红苔黄。
朱老常用牵牛子配大黄、黄芩、桑白皮、连翘、鱼腥草、僵蚕、瓜蒌等2)水肿腹水禹功散(黑牵牛、茴香、姜汁)导水丸(大黄、黑牵牛、黄芩、滑石)贵阳卢老太太治疗肾炎水肿一方:牵牛子、生姜汁、红糖3)便秘腹胀牵牛子气味雄烈,可破气散壅、通利三焦如章次公先生灵丑散(黑牵牛、五灵脂):用于痢疾少腹胀硬或坠痛,排便不爽4)老年癃闭多因前列腺肥大所引起朱老多以东垣天真丹加减,补泻兼施(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之水肿)巴戟天、肉桂、葫芦巴、破故纸、杜仲、牵牛子、琥珀、萆薢、沉香、茴香(入丸散剂为宜约1~1.5g,入汤剂则功效减,须用至6~15g)11.生栀子朱老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在中医里可归为“胃脘痛”、“心脾痛”、“胁腹痛”等范畴朱老认为急性胰腺炎的病机是脾胃湿热,蕴蒸化火,所以首选栀子泻三焦火,凉血行血12.人参与五灵脂同用有止痛、消胀、愈疡、开胃进食之功13.乌药理气、解郁、散寒、止痛《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朱老常用其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绞痛,乌药30g,金钱草90g煎服,有解痉排石的功效缩泉丸有温阳固摄之功,不仅能用于遗尿,还能加减用于治疗肺寒或肾阳虚所致的涕唾多如水14.油松节苦温无毒,善于祛风通络,疏利关节1)朱老认为其还有补虚固本的作用,不仅能祛风蠲痹,亦能强壮补益2)朱老认为其能提高免疫功能,可取油松节30g用于体气虚弱屡屡感染者3)对于慢支咳嗽,痰涎稀薄,舌质不红的患者用本品20~30g有增强宁嗽止咳的作用4)贫血三系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者,朱老常以油松节、鸡血藤、牛角腮、仙鹤草各30g与补骨脂15g 用于辨证之方中5)朱老常于归脾汤中加油松节30g以增加其宁心安神之功15.甘松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宋代很多治疗脾胃病的方子里面都用到了甘松,《局方》中很多治疗脾胃的方子里面香燥药用得太多,难免有伤阴之痹,所以甘松就是一味不错的药。
1)醒脾朱老常以其搭配行气消食药来治疗气滞胃痛、胸满腹胀、不思饮食,脉弦苔腻等症状2)解郁安神腹内冲逆、肝失条达、胸闷,妇人乳胀,常以甘松与疏肝理气药相搭配甘松一般以6~12g入汤剂,又含有芳香油,所以当后下16.天花粉1)以生津止渴见长2)化热痰。
《本草逢源》谓其:降膈上热痰,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痰粘稠不易咯出3)清暑解毒。
可用于痱子、湿疹等兼见有阴伤之症状者4)糖尿病(天花粉重用至30g)如张锡纯之玉液汤5)消痈排脓。
如仙方活命饮,此方不仅限于皮肤疮疡,还可用于深部脓肿。
天花粉在此方中的作用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解释的很好:“痈肿之处,必有伏阳。
”故当以天花粉清泄伏火17.天南星苦辛温,性燥烈,走经络,开结闭,散风痰临床用以治疗湿痰、寒痰、风痰、咳嗽,中风、癫痫、痰涎壅盛等症朱老常用其治疗骨痛,对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各种骨痛均具有良效18.鬼箭羽又名卫矛,味苦性寒,破瘀行血,活络通经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谓:“大抵其功精专于血分。
”1)朱老认为其性寒入血,擅清阴分之燥热,所以对于糖尿病之阴虚燥热者,于辨证方中加30g,能止渴清火,降低血糖、尿糖。
又因其有活血化瘀之功,所以对于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和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的功能2)湿热夹瘀之痹症,用20~30g于辨治方中可提高活血化瘀蠲痹通络之功(用量一般为10~15g,消渴以及痹症可用至20~30g)19.细辛1)降逆止咳“肺如钟,撞则鸣”2)利水消肿3)宣痹止痛风火牙痛用少量取“火郁发之”之意细辛也常用于痹症疼痛,风寒湿痹朱老常用量为10~20g,风热湿痹仅用3~5g以宣通经遂,冲开蕴结之湿热4)止痛愈疡实火口疮常与黄连相配伍;或以细辛细末贴脐20.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常用量为20~30g)1)痛风朱老痛风汤: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桃仁、红花、泽兰、泽泻、苡米、车前子、苍术、山慈菇其中以土茯苓、萆薢、威灵仙为主药,三者合用有排尿酸之功2)湿热黄疸3)无精子证对于无精子症或精子数量少以及活力低,朱老认为:大法以补肾填精、振奋肾阳为主,湿热则兼以清利、肝郁则兼以调达、血瘀则兼以疏化。
用威灵仙即是取其宣导之功4)骨刺肾主骨,以补肾壮骨为本,以活血调气、化痰、温经、泄浊治标病在颈椎加葛根川芎病在腰椎加杜仲桑寄生病在膝盖根骨者加牛膝用威灵仙可以和其消骨鲠的作用联系起来21.十大功劳叶与果实入药均称功劳叶多用于肺肾阴虚之骨蒸劳热与三黄之不同点在于其兼有一定滋补作用;与二冬地黄之不同在于其味清补而非腻补;其作用与女贞相近但又多具清热除蒸的作用22.生麦芽由大麦发芽而成,一般用于伤于米面饮食,120g大剂量煎汤可用于回乳疏肝的药,很多都是辛温香燥升散,所以不可久用,尤其是肝病日久的病人肝阴不足又兼有肝郁气滞,要疏肝,但又担心会伤阴,所以魏玉璜拟一贯煎一方中,就于甘润之中加川楝子,但是川楝子虽然能泻肝行气,但是难免会有苦寒伤中的坏处,而麦芽久用重用则无大碍肝火炽盛之目赤烦躁胁肋胀痛,用川楝子泻肝止痛的同时也会加大量的生麦芽以辅佐(常用30g)23.半夏味辛温,体滑而燥,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应用新探:1)消瘀止血气逆则血逆,故吐血多从伤胃来论治,而半夏降胃气之效捷,张锡纯就曾拟治疗吐衄之寒降汤与温降汤;生半夏粉也常用于外伤止血2)和解寒热当寒热不解并出现心下坚满或气逆不降或胸脘痞闷时均为选用半夏之指征3)交通阴阳4)消肿散结凡痰核症之顽缠者,非生半夏不为功24.萆薢1)分清别浊(或用于泌尿系感染)萆薢分清饮治疗乳糜尿,可以说是有依赖萆薢祛胃家湿热的作用,但是对于肾虚之尿浊此方则可能无效2)祛风湿萆薢所治之痹症,当为风湿或湿热,若为寒湿则当慎用,许叔微的续断丸(续断、萆薢、当归、附子、防风、天麻、乳香、没药、川芎)中以萆薢与附子同用,则可用于风湿偏寒之症3)用于痿证在补腰肾之方中加入萆薢,是补虚当知祛邪之意,湿热不除则难以进补4)治疗妇女带下用于因阳明湿热下注带脉失固所致的带下25.黄芪配地龙治疗慢性肾炎黄芪用量30~60g,地龙用量10~15g26.苍耳子味甘苦,性温,善发汗,祛风湿,通鼻窍,善治鼻渊,风疹,痹痛朱老经验:1)通督升阳,解项背挛急朱老常用苍耳子与葛根相伍;邪在经脉与当归、威灵仙、蚕砂相配;深入骨骱则佐以熟地、鹿衔草、仙灵脾、乌梢蛇、露蜂房之类2)祛风解毒3)疗湿热濡泄27.豨莶草味苦性寒,祛风湿,平肝阳,强筋骨,可直入至阴以导湿热,所以其强筋骨的作用可能是“邪去则正安”之功朱老常用于治疗黄疸缠绵不愈,于血分取法,以其治疗湿热抟于血分,以豨莶草30~45g配伍紫丹参、田基黄、石见穿等28.五灵脂朱老云:“五灵脂能入血分以行营气,能降浊气而和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