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作者:吴俣菲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22期吴俣菲(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Wu Yuf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430062, China)摘?要: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运用广泛,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其具有提高食物产量与质量、减轻农药危害、培育优良品种等优势。

但是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具有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可能具有潜在毒性、破坏人体微生态环境、降低食品原本营养价值与污染生态环境等弊端,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Abstract:At present, transgenic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has quietly entered people’s life. It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food yield and quality, reducing pesticide hazard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t varieties. However, as a new means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 is immature and uncertain, and may have potential toxicity, damage to the human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duce the original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food, pol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disadvantages, making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s attention.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Transgenic technique; Food safety 中图分类号:S1881?转基因食品概述1.1?转基因食品的基本概念把外源基因或基因片段利用转基因技术插入到其他作物细胞的DNA中,使它获得某种良好的特性,由这种作物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简称GM食品。

科学意义上的转基因,主要是为了提升某些植物或动物的品质,将基因进行科学的重组,这样可以综合各种植物或动物的优势,实现产量和质量上的飞跃。

对综合了其他生物的优势的产品进行加工就形成了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往往在外表和内在价值上有独特之处,一些转基因产物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病虫害,也能实现自身种子品质的提升[1]。

1.2?转基因技术基本原理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的技术。

除了转入新的外源基因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

这一技术主要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遗传转化体的筛选、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回交转育等。

1.3?转基因食品的分类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型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与转基因特殊食品。

如人们为了便于贮藏番茄等果实,常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抑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的合成。

而动物性转基因手段,可使猪的生长速度与猪肉的质量大幅提高。

转基因微生物中较为常见的是酵母菌,目前转基因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已获使用。

特殊性转基因食品常指将抗病基因转入植物体内,使其变为能预防疾病的“疫苗食品”,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2?转基因食品的优势2.1?价格与产量优势基因工程技术能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使其更适应环境,能提高食品的生产速度与生产效率,降低育种周期,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市场调查。

转基因食品的成本是传统食品的40%~60%,其产量可以最高增加20%,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2]。

以农作物为例,利用DNA重组技术与细胞融合等技术可将抗病毒、抗倒伏、抗虫害等多种基因植入农作物体内,使其获得更优良的性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使得世纪难题——粮食短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在市场上,因其成本与产量优势,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常低于同类非转基因食品,创造了明显可观的经济效益。

2.2?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转基因食品可通过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而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

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

如人体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常只存在于特定的植物中,转基因技术能将控制该植物营养元素合成的基因片段转移至较为常见的作物,使其他作物也具有该营养元素,基因整合后的作物含有大量人类所需的营养成分,使人们在不需要摄取多种食物的前提下,营养更加均衡。

利用转基因技术,能生产出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欧洲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其生产的大米中富含维生素A,能让人们在食用稻谷的同时,降低维生素A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2.3?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在食物的销售和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保质期是衡量食品新鲜度与质量的标准,转基因食品可以将季节、气候等的影响降至最小,通过基因改造技术,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蔬果。

而目前的蔬果保鲜技术局限于冷藏和气体保鲜,保鲜效果和保鲜时长都存在不足,易造成食物腐败和变质,对果农和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在转基因技术出现后,人们在常温下便可以很好地储存改造过基因的食物。

2.4?有利于优良品种的培育在转基因技术广泛运用以前,传统的育种只限于同种物种之间的杂交。

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进行整合,保留各个物种最优的性状。

目前,已有科学家将北极熊的耐寒基因植入到番茄中,培育出了一批“耐寒番茄”。

2.5?减轻农药危害转基因技术可将抗虫害的基因转入植物体内,从而无需农药便可抵抗病虫的威胁。

目前,人们最担心的蔬果食品问题便是农药残留,转基因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人们的担忧。

且转市场监管部门要求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通过生化成分检测等手段确保其安全性,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3]。

3?转基因食品的弊端3.1?转基因食品的潜在毒性转基因技术运用过程中,会由于基因的导入使毒素蛋白过量表达,产生不定量的毒性。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预想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的微量毒素[4]。

转基因食品中所引入的蛋白质,可能对人体来说是异源蛋白质,易引发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反应,其通常通过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段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此蛋白如果是个体已知的过敏源,可能让原本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同时对另一种食品过敏,如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贝类动物食品过敏[3]。

1996年在巴西就出现过部分人群对转基因大豆的过敏反应,即使表达的蛋白不是已知过敏源,其安全性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

3.2?破坏人体微生态环境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能传递给人体肠道正常微生物群,通过对菌落的影响,进而影响消化道正常的消化功能[5]。

人体健康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常与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人体微生态环境被破坏,会影响人体营养与健康。

3.3?破坏食品原本营养成分每个物种的生长都顺应着自然规律,而转基因技术将一种异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到目标食品中,这个过程可能会影响食品原本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物在人体内自然的代谢流程,使食物本身的营养结构失去平衡,人体对于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有研究学者认为经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6]。

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曾言,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表则明,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可减少12%~14%[7]。

3.4?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当大量植物经过转基因处理后,其会与自然界中的野生物种进行杂交,会造成基因污染,且经过转基因处理后突变的可能性增大[8],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且基因污染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难以解决,且比化学污染和核污染更严重,对生态环境平衡产生不可逆的影响,破坏生物链。

4?结语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安全性问题更值得被关注。

转基因技术出现后,人们对其心存疑惑。

在预防转基因食品引起的安全问题,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监管的同时,更要以超前的目光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兴起,发现其在生活中的巨大潜力。

总而言之,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既不能全盘否定亦不能全盘肯定。

参考文献:[1]王?岩.浅谈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5(24):47.[2]岳燕霞,朱海霞.人类健康与转基因食品技术的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24):63-64.[3]廖友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2):93-94,144.[4]佚?名.基因食品五大隐患[J].环境,2000(10):18.[5]黄幸纾.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J].世界农药,2001(1):32-35.[6]王琴芳.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监管体系的分析与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7]刘俊田.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C]//陕西省毒理学会: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2015.[8]朱?辉.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J].品牌与标准化,2012(14):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