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保障性住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摘要:科技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住房保障历来是国家和政府极为
关注的工作内容,实践工作开展中,保障性住房档案具有重要的行政、业务和法
律依据作用,是相关政府单位、房产机构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的重要依据,是开展保障住房产权变更、年度复核、数据统计、租住核查等工作
的基本依据,以确保后续工作流程顺利进行。
同时,还是处理住房产权纠纷等问
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推进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提出的核心要求,也是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
引言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仅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
水平,还可以让整个社会进一步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过程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属于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政策,在其档案管
理方面缺乏经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获得更大的突破
和发展。
1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分类
保障性住房档案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保障性住房工作的一个主要基础,它可以全面、客观地分析和反映城乡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在住房保障工作的管理
过程中,对各类具有考察、利用和保存的资料进行记载。
例如原始文件、传真、
邮件、数据、图表等,对收集到的重要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构成了当前时
期保障性住房的一套资料。
根据文件的对象和内容,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
类为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城乡居民住房情况审查记录。
住房保障是对那些已取得或
即将领取的困难补助的家庭和个体进行的有关信息的梳理。
第二类是保障房房屋
分类及建设情况的资料。
城市住房保障房屋信息,是对已分配入住和正在建设的
保障性住房房屋的信息。
在我国相关档案的建设发展中,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
展,数据库软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在建设纸质文件的基础上,要构建与之配套
的电子文件,并构建与之配套的资料库。
在这一进程中,纸质的文件应当与电子
文件的文件内容相符合,一方面要将纸质文件录入到电子文档中,另一方面又要
将其打印出来留存好纸质档案。
随着保障性住房信息档案的日积月累,管理任务
更加繁重,这也就要求了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住房保障档案规范管理的艰
巨性,要充分结合本行业工作特点、本岗位工作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自身相关知
识更新,要边学习边操作,边总结边实践。
2探究保障性住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2.1贯彻电子档案的标准规范
住房保障档案分为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和住房保障房源档案,纸质档案应当同
步建立电子档案。
住房保障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应该贯彻执行《住房保障档案管
理办法》,加强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工作标准规范。
1)确保住房保障档案齐全完整。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档案逐步成为
住房保障档案管理重要形式之一。
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
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
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记载内容,系统而正确无误地记录、存档。
通过计算机与
档案管理系统这个平台,住房保障电子档案为保障性住房用户申请审查、复核等
日常服务工作,保障性住房租赁、组织销售、回购、储备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参
考依据和凭证信息。
2)严格执行电子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从标准化、信息化建
设的角度,对住房文件的归档范围及质量要求,住房文件的立卷与归档,住房档
案的验收与移交,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电子文件的整理,鉴定与归档,电子
档案的验收与移交,以及建设档案信息的著录项目与内容、格式进行统一要求。
3)按照标准化规定管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
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
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
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
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记载内容,系统而正确无误地记录、存档。
归档文件
逐步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把档案的目录及全文上传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上,真正实现电子档案现代化管理体系。
2.2完善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量庞大,完善档案信息库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必须采
取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不断健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档案信息数字化转换,
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针对音视频、纸质文本等不同原始档案类型,采取科
学的信息化处理手段与设备,如普通纸质档案利用高速扫描仪即可完成数字化转换,难以拆分的档案则需使用无边距扫描仪,零散数字信息则需利用模数转变软
件进行数字化转化,进而加快保障性住房档案的信息化进程。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要设立动态化信息更新模块,实时更新房产权属信息,确保保障性住房档案中的
产权变更、查封、转让等信息和实际一致。
第一,要加强档案信息汇总、更改、
分析等流程的标准性、规范性,增强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第二,要充分发挥
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实现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便于进行线上申请、
审核等;第三,要切实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统计和查询价值,实现快办快处,提高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动态化与标准化;第四,要重视对信息管理
系统防火墙的管理加固,及时更新系统补丁,排除病毒与安全隐患,加强保障性
住房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
2.3不断完善和优化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实现依法管理
站在宏观角度分析,我国针对城镇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出台了相应
的法律法规,还有相应的文件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
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必须要将
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保证所有的档案
资料可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真实记录,更要对后续的运营
和分配问题进行精准划分,实施具体的制度和规范,保证管理效果。
此外,为了
提高档案管理的全面性,相关部门应全面客观地反馈当下住房问题,呼吁国家不
断完善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给档案管理工作更全方位的保障。
在具
体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套一档原则,依据《归档文件整理
规则》等,建立保障性住房基本情况和使用管理情况登记表格,并且在房屋分配
后三个月内完成归档。
另外,对于成套房屋,需要按套建立档案。
对于同样类型
的档案,在开展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应侧重体现出不同档案之间具备的关联性,确保可以实现相互印证。
结语
客观事实表明,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与利用,是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中一个很大的课题。
要适应保障性住房的实际重要性及发展特征,不断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档案的管理和使用、项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一要强化对保障性住房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对相对较差的文件的处理;二要大力推进新形势下的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动态、信息化的管理,切实提升保障性住房档案的质量和效益,保证保障性住房的最初建设目标,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性项目。
参考文献
[1]沈亚端.提升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建议——以漳州市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2):90-93.
[2]石丽娜.浅析保障性安居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