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齐鲁文化的理解
传世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杏坛: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
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
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
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
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
❖ 从齐鲁都城建筑、齐长城建筑和宅居建筑都可以看出当时城市建设规划 、城防设施和宅居布局的一些基本特点。
❖ 齐都全城是由外城与内城(宫城)两大部分构成的,是按“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的建筑格局组成的。外有高大险固城墙包围,四周有宽广的 壕沟护城河护卫。城墙上有城楼、城门、角楼、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 了一套坚固的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军事作用。
政治方面
周公
—
姜 太 公 钓 鱼 愿 者 上 钩
--“
管 仲 春 秋 第 一 相 ”
诸葛亮
军事方面
•
表 的 儒 家 思 想 学 说
产 生 了 以 孔 子 为 代
春 秋 时 期 的 鲁 国 ,
著兵 有学 《鼻 孙祖 子孙 兵武 法, 》
“后邹. 亚的国孟 圣儒人子 ”学,, 的大是战 尊师孔国 称,子时 .有之期
趵 突 泉
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 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 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福如泉涌,是山东人对趵突泉的寓意寄托。
齐鲁英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 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 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 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 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 野性. 所以造就了许许多 多的名人。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 祀天神地祗的仪式,是最重要的泰山 历史文化特色,也是齐鲁文化交融的 重要方式。 古代泰山封禅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天下太平,国家兴盛,说明帝王 功高德显;其二,天降“祥瑞”,说 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只要具备两个 条件中的一个,帝王就可以举行封禅 大典。因此,历代帝王都非常热衷、 重视泰山封禅,先后有秦始皇、秦二 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 安帝、隋文帝、唐玄宗、宋真宗。清 代康熙、乾隆等朝拜泰山。
——
齐鲁一山一水
泰 山 、 趵 突 泉
五岳独尊,齐鲁之魂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又称岱宗,岱宗:万代山岳之宗的意思。春秋时 始称泰山。异峰突起在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 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 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著军 有事 《名 孙家 膑孙 兵膑 法, 》
医学方面
扁 鹊
文学方面
王 羲 之
颜真卿
农学方面
贾 思 勰
李清照
辛弃疾
华夏一圣人——孔子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儒家文化——齐鲁文明的曙光
➢政治思想:“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 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 利。 ➢美学思想:“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山以岳遵,岳为东最”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 以来,泰山就居于“五 岳独尊”的地位。
泰山,我国的“五岳”之首,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 称东岳,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 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 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 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 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院落文化
自远古时代,以齐鲁为代表的山东地区就确立了堂室、栏厩、宅院为结构 的家庭居住模式,孟子称作“五亩之宅”。数千年来,以家庭副业、树艺 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 成份。
齐 鲁 之 建 筑
齐鲁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及其影响
❖ 齐鲁建筑艺术是齐鲁先民的自然观、伦理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深刻体 现。
菏泽一牡丹之乡
牡丹文化是菏泽文化 的一个独特方面。它 的内涵极为丰富。而 且随着中华民族文化 的发展,它的内涵亦 不断拓宽、发展。研 究牡丹文化,与经济 建设的推进,与精神 文明的创建,都有密 切的关系。
牡丹原产中国,被誉为“国色天香”“ 花中帝王”。其花大、色艳、型 美、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骄傲傲骨。自古我国人民视牡丹为“和平、幸 福、富贵”的象征。
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融合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始建于田齐桓公时期,因邻近齐国国都临 淄 的稷门而得名,在秦灭齐统一中国时消亡,历时约150 年。
稷下学宫是齐鲁文化交融的重要阵地,是 战国时期的 政治咨询、学术交流中心,是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也是闻名于世的文化教育中心,更是各种文化思想理论 学说汇聚、碰撞、交流、融合的地方,属于我国最早的 官办大学堂,在先秦时期的齐国乃至齐鲁两国的文化史 上的占有重要、显赫的地位。
❖ 齐鲁宅居建筑特别注重群体组合之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 自由式,以前者为主;特别注重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之美的艺术 风格追求。
————
齐 11酒店 鲁杨杏伦
文 化
一 山 一 水 一 圣 人
齐鲁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地理因素 二、齐鲁文化的滥觞 三、周王室的分封
齐鲁文化形成原因
一、百家争鸣 二、统治者的文化方针
齐鲁区域文化特征概括
➢ “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到战国末年,随 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 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 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