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讲解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讲解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摘要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

方法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

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

结果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

治疗前后SOD 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

结论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针刺;关节炎,类风湿;脑啡肽,亮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类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

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

受试者在18~65岁之间,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 mm/1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受试者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

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

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病人的一般情况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病期(例)病级(例)男女Ⅰ Ⅱ ⅢⅠ Ⅱ Ⅲ针灸组 30 5 2545±53±525 5 010 18 7对照组 15 3 1244±733±512 3 094 2注: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2 方法:45例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期、病级随机按2∶1配对分为二组:对照组应用消炎痛25 mg,3次/d,治疗组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应用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 min,1个月为一疗程。

取穴: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

肩关节取肩于、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

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扦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

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丁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

1.3 观察方法:每2周随访一次,每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每4周随访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部分患者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亮脑啡肽,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采用化学比色法,亮脑啡肽采用放免法测定,由华东医院协助完成。

1.4 疗效评定:显效: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率、压痛指数改善率、握力改善率、晨僵改善率和ESR改善率等五种改善率均数>70%。

改善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正常值)×100%。

有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50%。

改善: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

无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

1.5 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改变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检验。

2 结果2.1 疗效评价:针灸组3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改善率83.3%;消炎痛组15例,有效3例,改善9例,无效3例,改善率80%,二组间经Ridit检验,P>0.05,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针灸组疗效与消炎痛组相似。

2.2 针灸与病程和关节功能:见表2。

从表2中可见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关节功能损害越少,疗效也越好。

表2 针灸疗效与病程和关节功能的关系疗效病程(年)关节功能<1/2 1~2 2~3 >3Ⅰ Ⅱ Ⅲ显效11 0 0有效32114 2 1改善36355 9 3无效1130 2 3有效率(%) 100 88.8 83.3 66.6100 84 572.3 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项目针灸组(30例)消炎痛组(15例)治疗前治疗后P值治疗前治疗后P值关节肿胀指数6.9±4.4 4.7±4.3 <0.00113.4±3.6 12.6±3.5 >0.05关节压痛指数17.2±7.6 10.1±0.7 <0.00113.1±3.1 9.1±2.4<0.02晨僵(H)2.9±1.6 1.9±1.6 <0.0012.3±1.71.4±0.5<0.02握力(mm Hg) 83.5±31.2 95.7±62.1 <0.001102.3±28.6 113.8±30.4 <0.05ESR(mm/1h) 57.2±25.7 46.4±27.2 <0.0175.1±29.5 62.6±29.6 <0.01CRP(μg/L) 18.8±11.6 8.2±14.5 >0.0517.9±12.1 10.2±12.1 >0.05RF(对数值) 2.4±0.42.2±0.4<0.012.4±0.32.2±0.4 >0.052.4 针灸治疗前后亮脑啡肽(LEK)、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前后LEK、SOD、CAT和LPO的变化项目 LEK(10例)SOD(18例)CAT(18例)LPO(18例)mg/mlU/g(Hb)U/mg(Hb)nmol/L治疗前85.1±41.8485.9±38.617.1±3.55.7±1.0治疗后172.5±62.2 458.2±46.1 18.1±1.65.2±1.1P值<0.01<0.01>0.05<0.052.5 不良反应:消炎痛组有1例头痛,有2例胃肠不适,针灸组无明显副作用。

3 讨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损伤,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

本研究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

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扦补肾法治疗RA,疗效可达83.3%,与消炎痛的消炎镇痛疗效相似,经Ridit检验,P>0.05。

同时发现病程越短关节功能损伤越少,疗效越好。

目前没有一种早期RA的标准,根据Morgan等〔1〕报道早期RA病程12个月以内的患者为界限,针灸治疗对早期RA疗效较好(见表3)。

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均有明显好转。

ESR、RF滴度也有改善,P<0.01,消炎痛对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ESR也有好转,P<0.02,而对RF无明显作用,与我国近年来报道相似〔2〕。

Mezes等〔3〕和Wade等〔4〕检测RA患者血浆和滑膜液中LPO的含量增高。

Pasquier等〔5〕和Marklund等〔6〕报道RA患者外周血多形白细胞中SOD活性和滑膜中SOD活力下降或相对不足。

这说明RA患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所以测定RA患者红细胞中SOD、CAT活性与血浆LPO治疗前后变化可了解针灸治疗RA的疗效。

本研究针灸治疗后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血浆LPO含量降低,使关节炎症减轻,关节功能好转。

自从Hugher〔7〕首先从亮脑内分离出亮脑啡肽以来,对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柏华〔8〕在家兔实验中观察到针刺对中枢和外周亮脑啡肽有同步影响,针刺后,组织中亮脑啡肽(LEK)增高,肾上腺髓质内LEK 下降而血浆中升高。

RA患者针灸治疗后LEK含量明显升高,P<0.01,证实针灸治疗对RA患者有消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比非甾类抗炎药低。

本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后ESR与RF滴度下降明显,有待进一步了解针灸治疗对免疫调节的关系。

作者单位:周嘉陵(200052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科)朱琦(200052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科)参考文献1,Morgan K,Clague RB,Reynolds I,et al.Antibodies to type Ⅱ collagen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Br J Rheumatol,1993,32:333.2,奚永江,浦蕴星,陈桂玲,等.针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39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1.3,Mezes M,Bartosiewicz G.Investigations on vitamin E and lipid peroxide statu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Clin Rheumatol,1983,2:259.4,Wade CR,Jackson PG,Highton J,et al.Lipid peroxidation and malondiahyde in the synovial fluid and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Chim Acta,1987,164:245.5,Pasquier C,Laoussadi S,Sarfati G,et al.Superoxide dismutase in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s ankylosing spondylitis.Clin Exp Rheumatol,1985,3:123.6,Marklund SL,Bjelle A,Elmqvist LG.Superoxide dismutase isoenzymes of the synovial flui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n reactivearthritis.Ann Rheum Dis,1986,45:847.7,Hugher J.Isolation of an endogenous compound from the brain with pharmacological oproperties similar to morphine.Brain Res,1975,88:295. 8,成柏华.针灸阿片肽免疫和肿瘤.中国针灸,1986,5: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