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XXXX石油化工项目XXXX装置往复式压缩机机组共两台。
两台新氢压缩机型号为4M45-33/20-91,本压缩机为四列两级、对称平衡式压缩机,气缸为少油润滑、水冷式双作用;布置方式为两层布置。
本方案主要针对XXXX石油化工项目XXXX装置往复式压缩机机组的开箱检验、压缩机解体清洗、对中找正、二次灌浆、附属设备安装及压缩机配管一般规定,其压缩机油运、试车另行编制方案。
1.2 新氢压缩机主要结构特征XXXX石油化工项目XXXX装置新氢压缩机共两套,一开一备,采用沈阳远大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
该机为对称平衡型往复式压缩机,四列气缸,二级压缩。
机组均由压缩机、电动机、润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检测控制系统、辅助设备等组成。
1.2.1 主要结构参数1.2.2工艺操作参数1.2.3电动机的主要参数:2编制依据2.1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2.2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 HGJ206-92;2.3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置式压缩机)》 HGJ204-83;2.4 《化工机器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 HG20203-2000;2.5 《石油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SH/T3538-2005;2.6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H3514-2001 2.7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2.8 压缩机厂家提供的安装资料及图纸和技术要求;3 施工基本程序往复式压缩机组施工程序见图3-1。
图3-1往复式压缩机组施工基本程序4 施工准备4.1 所有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包括机组出厂技术文件、安装指导书、装箱单及合格证等)、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方案、进行图纸汇审等。
4.2 每一步工序施工前都要经有关管理人员(技术、质量、安全)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HSE交底,使作业人员对工程的情况、施工的程序和要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本工程的质量、HSE方面的要求。
4.3 机组制造厂须提供的技术资料4.3.1 机组供货清单及装箱单;4.3.2 机组的设备图、装配图、基础图、系统图及安装、运行、维护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4.3.3 机组出厂合格证书及技术检验证明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⑴重要零部件材质合格证;⑵随机管材、管件、阀门等质量证书;⑶机器出厂前预组装及试运转记录;⑷压力容器的水压试验合格证明书及出厂监检证书。
4.3.4 其他需要提供的随机资料。
4.4 施工现场条件4.4.1 基础施工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并复查合格,提交基础质量合格证书;4.4.2 现场内土建施工基本结束,所有杂物已清除;4.4.3 起重机安装调试完,并试运行合格;4.4.4 施工用电、水、气和照明已接通;4.4.5 施工机具、材料准备齐全,并满足使用要求;4.4.6 现场内地面配备两台干粉灭火器。
5 开箱检验5.1 设备到货后,由物资供应部组织工程管理部、质检站及施工班组,会同生产厂家、监理、业主对设备进行开箱检验。
5.2 开箱检验应在合适的地点(如厂房或库房)进行,若在露天场地开箱时,必须有妥善的防雨等措施。
5.3 开箱使用专用工具,并仔细、认真,确保设备及零部件不受损伤。
5.4 设备开箱检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5.4.1 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与图纸相符,并检查包装箱号、箱数及外观包装完好情况;5.4.2 按装箱单检查随机资料、产品合格证、组装、试验记录及重大缺陷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重要零部件的材质合格证书;⑵随机管件、管材、阀门等质量证书;⑶气缸和气缸套的水压试验记录;⑷机器装配记录;⑸机器试运转记录;⑹重大缺陷记录。
5.4.3零部件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零部件有无明显缺陷;5.4.4 对设备的主体进行外观检查,其外漏部分不得有裂纹、锈蚀、碰伤等缺陷;5.4.5 对主机及零部件的防水、防潮层包装(若有),检验完成后要进行恢复,安装时再拆除;5.4.6 机械的转动和滑动部件在防锈涂料未清洗前,不得进行转动和滑动;5.4.7 对设备检查和验收后,应作好检验记录。
5.5 验收后的设备及零部件应妥善保管,以防丢失或损坏。
对设备的出入口法兰均应合理封闭,以防异物进入。
5.6 凡随机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并妥善保管。
5.7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内部质量问题,及时通知监理与业主进行处理。
5.8 开箱检验完毕,机械设备零部件移交前,参与设备清点与检验的负责人员,及时在《设备验收清点检查记录》上签字、认可。
6 基础验收及处理6.1 基础验收6.1.1 基础验收的条件基础验收时会同土建专业工程师和安装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班组联合进行。
基础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如下:⑴土建施工单位已提交基础实测记录和必要的竣工图、说明及质量证明文件;⑵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⑶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清除干净;⑷基础上明显标出标高基准线和纵横中心线,并标识出设备位号;⑸必要的检测器具按要求准备齐全;⑹基础的沉降记录。
6.1.2 基础验收标准⑴基础表面清理干净,无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预埋地脚螺栓保护完好,预留孔洞内无杂物积水;⑵按土建基础图及设备技术文件,对基础的尺寸及位置进行检查,其允许偏差见表6-1所示。
6.2 基础处理6.2.1 机组安装前需灌浆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麻面深度不小于10mm,密度为每平方分米内3~5个点,表面浮浆必须要清除,且须向监理、运行部报验;6.2.2 垫板放置处周边30mm范围内基础表面需铲凿平整,保证垫板与基础接触良好,接触面积在70%以上,铲平部位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6.2.3 预留地脚螺栓孔内的杂物或水浆应清除干净,螺栓孔畅通、无横筋或杂物;6.2.4 机组安装前被油污的混凝土层应铲除。
7 压缩机机身中体就位、找平和找正7.1 机身就位7.1.1 机身就位前,清理机身底面台板,不得有油污等异物,基础表面清理干净。
7.1.2 将临时垫铁组摆放在基础上,其位置避开正式垫铁,并用水准仪找平各组垫铁,使机身和电机安装中心线标高在同一平面内,误差在±0.5mm以内。
7.1.3 机身就位、电机就位,联轴器初对中,并穿入各自的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在穿入前应对螺栓孔进行清理。
就位后,其曲轴、滑道中心线应与机器基础中心线相重合,偏差控制在±5mm之内,安装标高偏差控制在±2mm之内。
7.1.4 机身和电机的地脚螺栓均采用预留地脚螺栓孔的形式,在穿地脚螺栓之前,,放置好垫铁,保证垫铁与底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垫铁面积的75﹪,水平度≤0.3mm/m。
7.1.5 初步找平找正机身和电机。
7.1.6 拆除机身内各组件,并做好标记,摆放整齐,保管妥当。
7.1.7 曲轴放置在专用的架子上。
7.1.8 清理机身,必须对机身做煤油试漏检查,保持8小时不漏为合格。
7.2 机身中体的找正7.2.1 初步调平机身,纵向水平在主轴承座孔,横向水平在滑道的前后两点,机身顶部为机加工平面,中体滑道后安装,水平度控制在0.05mm/m以内,并使纵向水平高向驱动端,两侧滑道水平各自高向气缸端。
7.2.2 按拧紧力矩的20﹪拧紧地脚螺栓。
7.2.3 对地脚螺栓套管孔内进行灌浆,地脚螺栓灌浆(使用无缩收灌浆料填充方法),具体做法如下:⑴清理基础表面杂物、油污。
⑵按照要求采用无收缩灌浆料;⑶将灌浆料灌入地脚孔内至基础表面,灌浆时保证地脚螺栓不得歪斜,并充分捣实、排气,进行养护。
7.2.4 精校调平过程以及使用正式垫铁⑴正式垫铁放置时应检查基础表面平整状况,其表面应无油污。
每个地脚螺栓旁放置两组垫铁,垫铁组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⑵每组垫铁3块(一块平垫铁两块斜垫铁),高度一般为30~70mm;⑶斜垫铁必须成对相向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偏斜角度不超过3°。
斜垫铁下应有平垫铁,垫铁表面均为机加工表面,不允许用气焊切割;⑷设备调整完后,平垫铁应露出设备支座底板外缘10~2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⑸设备、垫铁安装调整完毕,用0.25kg手锤对垫铁组逐组敲击听声检查,应坚实无松动。
用0.05㎜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机器底座结合面间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从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度和宽度的1/3。
找平后,经共检合格后,每组垫铁的各块垫铁间相互点焊,使垫铁之间不产生松动和滑移;7.2.5 复测并调整机身水平度横向、纵向在0.05mm/m之内。
7.3 将主轴承座孔水平度调至0.05mm/m以内,对主轴瓦进行检查,轴瓦合金表面及对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孔洞、重皮、夹渣、斑痕等缺陷。
合金层与瓦壳应牢固紧密地结合,经涂色检查不得有分层、脱壳现象。
7.3.1 用外径千分尺检测曲轴主轴颈和连杆大头瓦轴颈的尺寸及椭圆度。
7.3.2 用量缸表和外径千分尺,测量各主轴颈和主轴瓦的实际尺寸和间隙尺寸,要求用预紧力上紧。
7.3.3依次装入主轴承下瓦、曲轴、上瓦及上瓦盖,紧固主轴承上瓦盖螺栓,装上机身上的支撑梁。
盘车检查曲轴颈与下瓦接触情况,检查主轴瓦拆装紧力,保证每个瓦都能接触,角度和点满足规格要求。
7.3.4 再用塞尺测量主轴瓦上间隙、下间隙、侧间隙。
测量曲轴张合度,将曲柄销置于00、900、1800、2700四个位置,用百分表分别测量曲拐张合度差值,见图8-1,其最大允许张合度差值见附表1;部位 设备规定值(mm )一列 二列 未连电机时 ≤0.024 ≤0.024 连接电机后 ≤0.072≤0.0727.3.5 根据测量结果,整体分析水平度、间隙、张合度相互之间的关系,观测滑道的水平度,调整悬空的轴瓦,其底部用0.02mm 塞尺不得塞入。
调整侧间隙偏差的轴瓦,拧紧地脚螺栓为紧固力矩的70~80%。
7.3.6 重新测量主轴承座孔和滑道的水平度,测量主轴瓦各部间隙和曲轴张合度,检查轴瓦接触情况。
并在每次安装检查的过程中,都要装上机身的支撑梁。
7.3.7 将主轴承座孔水平度调至0.05mm/m 以内,以两端为基准,高向驱动端,中间水平度做参考。
滑道水平度在0.05mm/m 以内,高向气缸端,地脚螺栓受力100%拧紧力矩。
7.3.8 再次检查轴瓦接触情况,由于主轴瓦是薄壁瓦,不允许刮研,如需刮研应与制造厂代表协商确认,进行微量的修研,修研量累计不得超过0.05mm 。
7.3.9 对各个主轴瓦座孔径用量缸表进行内径尺寸和椭圆度及圆柱度的检查和测量,检查各个主轴瓦背与主轴承座孔的接触情况,检测各个主轴瓦的余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