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游艇产业及游艇俱乐部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游艇产业及游艇俱乐部发展分析报告

一、游艇产业概况(一)游艇发展简述1、游艇简述(1)概念。

游艇是指一种用帆或电力驱动的小型船只,通常造型精巧、线条流畅,用以娱乐的巡游或比赛。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主要满足个人或家庭进行娱乐和运动的需要。

在发达国家,游艇象轿车一样多为私人拥有,而在发展中国家,游艇多作为公园、旅游景点的经营项目供人们消费。

(2)分类。

游艇属于消费品中的特殊商品,有别于作为运输工具的高速船和旅游客船。

现代游艇的种类很多,就艇体材料而言,有木质艇、钢质艇、铝质艇、玻璃钢艇(GRP艇)以及先进复合材料(ACM)艇;按动力来分,有机动艇、机动风帆艇、风帆艇和划艇等;从装机方式来看,有舷外挂机艇、舷内外机艇和舷内机艇等;以用途来分,主要有个人娱乐艇、家庭游艇、公共游览艇、多用途游艇、钓鱼艇和赛艇等;从速度来看,有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艇;从造价及豪华档次来看,则有普通艇、中档艇、豪华型及超豪华型艇;按长度和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小型艇、中型艇、大型艇和超大型艇。

目前长度为6~20m左右的游艇中,GRP游艇占90%以上。

2、游艇产业简述(1)欧美。

现代游艇产业始于二战后,美国、英国和意大利均为游艇制造业的先驱国。

50年代初世界游艇年产量仅为3000艘左右,且70%为木制胶合结构。

60年代初在铝合金游艇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GRP游艇产量也逐年增加。

在这一时期,西方游艇工业已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制造、销售、修理、服务、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的工业体系。

游艇展览会成交活跃,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应运而生。

至60年代中期,由于GRP在技术和经济上取得重大突破,就被广泛用于制造游艇。

迈入80年代后,游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特别是80年代中期,游艇的生产达到了顶峰,此时全世界的拥有量己达1800余万艘。

至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游艇年产量约为90万艘,其销售额已接近海运商船的销售总额。

(2)亚太。

进入70年代以后亚太地区游艇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韩国的游艇进入国际市场,日本成为第二大游艇产品出口国,台湾在70年代异军突起,出口了2万多条游艇,成为第三大游艇出口商,被誉为“游艇王国”。

70年代亚太地区游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已对游艇第一大生产消费国美国形成竞争态势并成为西欧、北欧的竞争对手。

目前世界游艇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输出国等经济富有国家,其中最大的市场是美国。

3、我国游艇发展简述我国游艇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间经历了几十年缓慢的发展过程,直到本世纪初才出现游艇工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如果休闲(或称家用型)游艇的开发、建造为基准,将我国游艇工业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2)起步阶段(80年代-90年代上半期),(3)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半期-至今)。

我国台湾省的游艇工业始于1958年,台湾省游艇工业与大陆相比可用12个字来概括:起步早,发展快,质量高,数量多。

我国大陆于70年代中期开始制造GRP游艇。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美、日、香港及台湾等游艇厂商开始与大陆的GRP船厂合作生产游艇。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因劳务价格急剧上涨和台币升值等原因,导致游艇出口困难;此时不少GRP船厂和游艇商决定移师大陆,纷纷来内地建立独资游艇公司。

中国现有游艇制造厂260多家,到2003年底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生产企业近30家,完成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

(二)世界游艇市场供需格局1、世界游艇市场总体规模及分布北美洲和欧洲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两大游艇市场,二者合计占世界游艇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北美洲是世界最大的游艇市场,占世界游艇市场份额的50%左右。

在北美,大多数游艇销售单价在1.5万~5万美元之间,豪华游艇的销售数量很小,只占总量的2.5%,但其价格昂贵,单艇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

欧洲是世界第二大游艇市场,占世界游艇市场的份额约40%。

与北美市场不同,欧洲游艇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单价超过5万美元的大型游艇,平均单价为10万美元左右,而美国市场出售的游艇平均单价约3万美元,偏爱豪华游艇和大型游艇是欧洲市场游艇单价高的最主要原因。

2、主要游艇建造国家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真正在游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世界前8个主要游艇建造国家垄断着世界游艇市场80%的市场份额。

(1)从销售额排名来看,美国居第一,其次是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在欧美游艇旅游已经很发达。

2004年美国国内游艇销售总额达到110.2亿美元(不包括主机和配件),较2003年增长10.1%,占世界游艇市场份额51.2%;2004年意大利游艇销售额达到21.67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10.1%;法国游艇销售额为14.6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6.8%;英国游艇销售额为10.46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4.9%;德国游艇销售额为6.61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3.1%。

亚洲的游艇旅游在70年代后期发展比较迅速发展潜力很大。

被称为“造船王国”日本的游艇休闲旅游主要以钓鱼为主,目前拥有的28万艘游艇和1.3万艘游乐帆艇中,有93%的是小型钓鱼艇,平均38人拥有1艘游艇。

(2)从人均拥有游艇数量来看,目前,世界平均每171人拥有一条游艇。

挪威新西兰等国家人均拥有游艇高达8:1,荷兰为10:1,美国为14:1,丹麦为15:1,法国66:1,意大利71:1,德国200:1,就是内陆国其人均游艇也达到69:1。

(3)从游艇数量及从业人员来看,美国现有游艇1 700多万艘,参加游艇娱乐的人数高达7 8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与游艇娱乐业相关的就业人数也已达50万。

法国游艇爱好者达900万人,其中400万人长期参加一项或几项水上运动。

意大利现在是距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娱乐艇制造国,拥有游艇84万艘。

德国游艇娱乐市场是欧盟第四大游艇市场,位居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之后,目前德国大约有游艇45万艘。

3、总体需求及主要国家及地区需求预测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的估计,今后几年中,世界休闲游艇市场将保持年均7%的增长率。

到2010年时,世界休闲游艇市场的年需求将达到332亿美元。

按地区预测,预计2010年北美游艇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62.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0%;欧洲市场2010年的需求将为150.8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9.3%;其他地区2010年的游艇市场需求将为19.2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6%。

(三)中国发展游艇产业的有利条件1、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区位优势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更是一个地处热带、亚热带和北温带、拥有众多江河湖海的国家。

从水域资源上看,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岸线,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座,更有无以数计的优良港湾。

在5000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中,有1500多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更有2300多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有24800个湖泊)遍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

我国还有各类人工修建的水库85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3060多座。

我国还在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上修建了多处大型水电站和引水工程,由此又形成了众多特大型水库和湖区,使中国的水域面积又扩大了很多,水域资源极其丰富,是美国航行水域的2.5倍。

从自然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南北疆域跨越北纬达50度,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寒带气候,占尽天时地利。

全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沿海沿江适航地区,每年都有200天以上的时间可进行帆船航海和水上运动,南方则更长,海南省更是全年四季都可进行游艇航海及开展水上运动。

我国东部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领海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2、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一种典型的舶来品,这种新式潮流不仅引起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关注,也为许多滨水城市房地产开发及旅游休闲等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据估算,香港每年靠游艇创造的产值高达约40亿港元。

目前国内很多沿海地区都已经或正在制订有关游艇休闲旅游的水上景观开发规划,很多地区已经把游艇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3、奥运会、世博会等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国加入WTO以及三峡区域水上旅游开发等一系列有利因素,推动我国众多景观水系旅游开发形成热潮。

在这一背景下,游艇项目已经成为近几年我国旅游休闲产业的一种重要现象。

4、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城市设施根据国际惯例,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 目前我国沿海多个城市达到游艇经济的这一临界点。

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制造成本低廉,中国游艇经济发展的临界点也许应该低于3 000美元,同时沿海、沿江城市经济近几年一直持续发展, 城市设施基本完善,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具有巨大的游艇消费市场。

5、日益成熟的都市旅游包括上海、深圳、大连等在内的许多中国城市都以建设国际化的旅游大都市为目标,不断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资源的布局和配置,丰富都市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以上海为例,根据旅游部门的预测,到2010年,上海市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1 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GDP的比重约为9.1%,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

6、强大的船艇制造业的支撑2007年9月以载重吨位为计算基准,中国终于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

2007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42%和28%。

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均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

在我国强大的船艇制造业的支撑下,各地政府纷纷打造游艇经。

据调查,2006年全球超级游艇制造商20强中,中国大陆地区的产量位于全球第六位。

而当前全球游艇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三年内全球超级游艇行业都将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刻跻身其列的中国游艇制造商无疑意义不凡。

(四)中国发展游艇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游艇,在我国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我国的游艇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开发游艇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

1、消费意识还没有形成。

中国虽然存在一个消费游艇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对游艇并不是很了解,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游艇的魅力,以及对于身价和地位的体现,缺乏和消费高档轿车一样的直观感受。

毕竟,游艇需要水域的尝试才能够真正感受游艇消费的魅力。

2、市场营销薄弱。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个人因休闲需要购买游艇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游艇消费只能说仅仅掀起一丝浪花。

目前我国虽然拥有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和私企业主,完全有购买私家游艇的能力,但这个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