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映射及函数1
满射:对于映射f:A B ,若有R( f ) B , 则称 f 是 A到B 上的映射或称满射。
内射:若R( f ) B ,则称 f 是 A 到 B内的映射或内射。 单射:若对每个 y R( f ) , 有唯一的原象x A ,
则称 f 是单射. 定理1 设有映射 f : A B,则下面三个论断是等价的:
B AB A
集合的运算有下列运算法则:
A B B A, A B B A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C)
A A A, A A A A A, A A ( A B) A, A ( A B) A
A 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记作 D( f ) A
A中所有元素x的像y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f 的值域,记作 R( f )或f (A).
即: R( f ) f (A) { y | y f (x) , x A}
注意: 1) 映射的要素— 定义域 、 对应法则 2) 元素 x 的像 y 是唯一的, 但 y 的原像不一定唯一 .
映射的 图像:
def
设 f : A B 是映射, 称集合Grf {( x, f ( x)) | x A} A B
为映射 f 的图像. 例如:
f : x x2 ,( x [1,1])的 图 像 Grf { ( x, x2 ) | x [1,1] }
Grf
1y
0.8 0.6 0.4 0.2
2. 复合映射与逆映射
1). 复合映射
设有映射链 g : A B,
f : B C,
x u g( x),
u z,
则定义映射 f g : A B C x g( x) z f [g(x)]
称为映射 g 和 f构成的复合映射.
其中 u g( x) B 称为中间元. “”称为复合运算.
集合的运算:设A,B为两个集合,定义下列运算:
并集 A B x
或
A B
交集 A B x
且
B
A
差集 A \ B x
且 xB
余集 AC I \ A (其中A I )
A\B AB
AC I
A
积集 A B (x , y) x A, y B
特例: R R 记 R 2
为平面上的全体点集
就 是 区 间[1,1] 上 的 一 条 抛 物 线 ( 如 图). --11 -0.5 o
0.5
1x 1
映射的其它称谓:
若 B 是实数集,则称映射 f : A B为泛函;
若 A, B R,则映射 f : A B 就是一元函数;
若 A B ,则 称映射f : A A为 A 上的一个变换。
映射的分类
恒等映射(单位映射): 把集 A中的每个元都映为自己的映射称为A 上的
恒等映射或单位映射,记作 I A 或I ,即 x A, Ix x . 显然,恒等映射是一一映射.
映射的 相等:
若f , g 都是从A 到B的映射,并且x A, f ( x) g( x), 则称映射f与 g相等,记作: f g.
工科数学分析
1. 什么是“工科数学分析” ? 它有哪些内容?
工科数学分析是区别于初等数学的高等数学 函数 — 研究对象 微积分 — 研究内容 也称这门课程为微积分。 极限理论——微积分的基础
2. 本课程的特点如何?
由于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初等数 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高等数学呈现出以下显著特 点:
实数集 R x x 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2. 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设有集合 A, B ,若 x A 必有 x B , 则称 A是B 的
子集 ,或称 A 包含于B , 记作 A B.
例如 ,
,
,
若
且
则称 A 与 B 相等, 记作 A B .
则称 A是B 的真子集.
记作 A B 显然有下列关系 :
则y B, y IB ( y) ( f g)( y) f (g( y)). 由 于 g( y) A ,所 以 f 是 满射 。 又 若f ( x1 ) f ( x2 ) , 则 必有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坐标轴(数轴): 一条规定了原点和单位长度的有向直线。
有理点: 有理数在坐标轴上的对应点。
有理点在坐标轴上是处处稠密的。
无理点: 坐标轴上非有理点的点。
图中A点不是有理点,
1
o
1A
x
实数布满了整个数轴,实数集与坐标轴上的所有点 是一一对应的,实数集的这个特性称为实数的连续 性 或称实数的完备性。
二、实数的完备性 与确界存在原理
1. 实数的完备性 实数的完备性是极限理论的基础。
有理数:形如 p
q
( p Z, q N , p的与数q。互 质 )
有理数的特性:
•性 即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必存在一个有理数。 无理数:不能表成上述形式的数(或无限十进不循环 小数)。如 2, 等5 。
元素 组成这个集合的个别对象, 记为 a,b,c,…
a∈A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
a A 或 a A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 。
有限集 只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
注: A 为数集
A* 表示 A 中排除 0 的集 ; A 表示 A 中排除 0 与负数的集 .
2)集合的表示法
(1) 列举法: 按某种方式列出集合的全体元素
L 1 是它的一个上界,l 1 是它的一个下界, 并且任何大于1的数也是它的上界,
任何小于 1 的数也都是它的下界。
定义1.2(确界)设 A R且A ,若存在 s R, 满足:(1)x A,有x s,
(2) 0,x0 A, 使x0 s 则称 s为A的上确界,记为sup A s 类似地可以定义A的下确界,记为inf A 。
例: 有限集
A a1
,
a2
,,
an
ai
n i 1
自然数集 N 0,1, 2,...,n,...
整数集 Z ...,n,...,0,1, 2,...,n,...
正整数集 Z 1 , 2 , , n, N * N
(2) 描述法: A x x 具有的性质
例:有理数集
Q
p q
p Z,q Z , p 与 q 互质
对数学分析课程学习的建议和要求
1. 课前预习-----定义、定理、公式、疑点; 2. 不迟到(提前5分钟), 不早退; 3. 认真听课,适量做笔记; 4. 疑问及时记到本子上,合适时间提问; 5. 课后及时复习,复习后做作业; 6. 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关于数学分析课程的作业、考试和成绩
• 作业
写在16开散页纸上,抄题。 作业记平时成绩,每次批1/4, 做记录;
例1.1 A {x | x sin t, t } 是一个有界数集.
2
2
L 1是它的一个上界,l 1 是它的一个下界,
并 且 任 何 大 于1的 数 也 是 它 的 上 界 ,
任何小于 1的数也都是它的下界。
例1.2 B {1, 1 , 1 ,, 1 ,} 也是有界数集. 23 n
由定义1.2 易知,例1.1中,sup A 1, inf A 1; 例1.2中, sup B 1 , inf B 0 .
注:i) 如果一个数集的上确界(下确界)存在,那
么它必定唯一。
ii) 一个数集的上(下)确界与它的最大(小)值是有区别的。
若A有最大值max A(最小值min A), 则最大值(最小值)必是 A的上确界(下确界)。
三、映射与函数
1. 映射
定义1 设 A , B 是两个非空集合.若对每一个x A , 按照某种 确定的法则f ,有唯一确定的y B 与它相对应,则称 f 为从
A 到 B的一个映射算子.记作:
f : A B, 或 f : x y f ( x) , x A.
其中,y称为x在映射f下的像,x称为y在f下的原像;
有理数不能与坐标轴上的所有点一一对应, 因此,有理数集是不完备的。
2.确界与确界存在定理
定义1.1 (集合的有界性) 设 A R,且 A ,若存在 L R,使 x A, 有
x ()L,则称 L 为 A的一个上(下)界。 若 A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 A 有界,否则,称 A 无界。
由定义1.1易知, (1)A有界 M R, M 0, 使得 x A , 都有| x | M; (2) 有上界(下界)数集的上界(下界)不是唯一的。
g( A)
注意:
必须有 g( A) D( f )中,否则,不能定义复合映射.
可以推广到多个映射的情形. 复合映射满足结合律,即 f , g, 分别是 A B, B C, C D的映射,则: (g f ) ( g) f .
2). 逆映射
逆 映 射: 设 有 映 射 f : A B,若 存 在 一 个 映 射g : B A,
(1)f : A B是单射; (2) 若 x1 , x2 A, 且 x1 x2 , 则 f ( x1 ) f ( x2 ); (3) 若x1 , x2 A, 且 f ( x1 ) f ( x2 ), 则x1 x2 .
一一映射:若 f 既是满射又是单射,则称 f 是 A 到 B 上的一一映射或满单射。
概念更复杂 理论性更强 表达形式更加抽象 推理更加严谨
3.如何学好本课程?
一、 调整学习心态,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是 前提. 做好以下几点:
1.学习要扎扎实实,切忌不求甚解; 2.勤学好问; 3.摆脱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心理.
3.如何学好本课程?
二、 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 学会听课 -----听思路、重点、难点, 获得整体认识而不是拘泥于细节 2. 做好预习和复习 3. 解题 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 握;适当参考一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