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上对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4、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5、环境的类型--------按主体差异分 人类环境,生物环境;按规模来分聚落环境,地理或地球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按性质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或社会环境
6、环境的经济特征(稀缺性,公共性,外部性)环境的功能(提供资源消纳废物美学价值生命支持系统)
7、环境要素的特征4点,掌握(最小限制律,等值性,整体大于个体和,演化秩序性)8、环境结构的定义(环境结构就是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特征(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性和变异性)9、环境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环境是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0、五大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 )
11、什么是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环境基本规律有哪些(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五律协同,规律与规则)
12、几个重大问题的辨析
环境问题是否违背自然规律?(是。

人类活动会改变环境的自然状况,这种状况的改变往往又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但自然状态的改变并不违背自然规律。


生态规律与环境规律是一回事?(不是。

生态规律与环境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在于:它们都涉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两者的主体不同——生态规律的主体是生物,而环境规律的主体是智慧人。


生态学原理是环境科学唯一的理论基础吗?(不是。

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是环境学和生态学。

生态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生态规律,环境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规律。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吗?(是。

环境科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有多重表现。

研究对象(“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综合性;
其次,环境科学所揭示的环境规律具有综合性;
最后,它的学科结构也具有综合性,“2+4+X”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环境科学的这种高度综合性决定了它的独立性,使它区别于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以及社会科学。


环境规律存在否?是否独立?(存在,具有独立性。

环境规律具有独立性,它与社会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规律性,简称规律间的作用规律。


“人-环境”与“人-自然”是一回事吗?(不是。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人与环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还包括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13、环境承载力定义(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自然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


14、中国人口迁移大趋势(山区→平原;乡村→城市;内地→沿海)
15、环境问题的定义(在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6、环境问题的类型(1. 原生性或第一类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地震、火山、海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问题。

2. 次生性或第二类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它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17、环境保护概念(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保证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质量,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综合性,社会性,区域性,政策性和科学技术性)
18、三座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二个里程碑: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三个里程碑: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19、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2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思想2.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思想3.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思想
4.强调“综合决策”、“公众参与”的发展思想)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公平性原则(二)持续性原则(三)共同性原则)
23、人文发展指数(HDI)衡量指标:a.收入b.寿命c.教育
2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驱动力指标: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

2、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响应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所做的选择和反应。


2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1、关键-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主要内容--保护环境,防治污染3、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4、利用科技进步5、公众参与6、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一.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二.采用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三.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五.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七.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八.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九.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十.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26、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物浓度低,情况复杂。

4、污染容易治理难。

)
27、环境污染(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
公害(人为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破坏生态。

)
公害病(公害造成的地区性疾病)
公害事件(严重的公害可引起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