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

1
2
世界园林的三大致系
08设计 杨先树 学号: 09
传统的世界园林分为三大致系: 东方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
系、 西亚园林体系。

东方园林体系: 典雅且精致
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
影响到日本、 朝鲜、 东南亚地区,
以自然式园林为主, 典雅精致, 意
境深远。

东方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
景式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
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
机融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
人伦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
林.
东方园林以自省、 含蓄、 蕴藉、 内秀、 恬静、 淡泊、 循
矩、 守拙为美, 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 清净无为、 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 与自然之
间保持着和谐的, 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
式属性如线条、 形状、 比例、 组合, 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 峰回路转, 无穷无尽, 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是一种摹拟自然, 追寻自然的封闭式
苏州拙日本园
园林, 一种”独乐园”。

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 一花一石之中, 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 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 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 一树
一菩提”, 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 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 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 反
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 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 智
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 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
能够达到”身心尘外
远, 岁月坐中忘”的境
界, 追求的是”抱琴看
鹤去, 枕面待之归”的
生活以及”野坐苔生
中国皇家园
席, 高眠挂竹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
的石有情, 水有情, 花木也有情味意
趣。

窗外路出树木一角, 便是折枝尺
幅, 山涧古树几株, 修竹一丛, 乃是模
拟枯木竹石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
- 3 -
和掩藏, 因此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 小中见大, 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 似隔芙蓉无路通”。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
追溯到夏商时期, 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

不过那时
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
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 而且园林的使用功
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


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

在这一
时期, 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 人们开始更加主动
地关注自然, 模仿自然, 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
人作, 宛自天开”的做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
荣的顶峰, 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 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 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

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著称, 对于意境的
追求是其重要
特色, 这座与
自然山水风景
结合的宅院也
贯彻了这一思
想。

到北宋,
抽象自然和象
皇家园林承德避暑
- 4 -
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 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从宋至清, 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 其间名园举不胜举, 单在苏州一地,
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此间
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还传到西方, 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欧洲园林体系: 规整而有序
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 以规则式的建
筑和植物配置为主, 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 严格对称。

欧洲园林, 又称为西方园林, 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
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
派, 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
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
风格, 思想理论、艺术造诣
精湛独到。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 规则式园林: 气势恢宏, 视线开阔, 严谨对称, 构图均衡, 花坛, 雕像, 喷泉等装
饰丰富, 体现庄重典雅, 雍容华贵的气势。

欧洲园林早期为规则式园林, 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 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
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 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
- 5 -
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近现代以来, 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 并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出现了城市园林、
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 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 能够追溯到古埃及, 当时的园林就是模
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 是几何式的自然, 因而西方园
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

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
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 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
重要的造园要素, 为15、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 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 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 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 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
格。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 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 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
流。

各种装饰变化细腻, 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

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的造园起源于古西亚的波斯, 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

它是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 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
凡尔赛宫后法国凡尔
- 6 -
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

欧洲的造园艺术有三个重要
的时期: 从16世纪中叶往后的1 , 是意大利领导潮流; 从17世纪中叶往后的1 , 是法国领导潮流; 从18世纪中叶起, 领导潮流的则是英国。

法国的奢华与浪漫, 意大利的热情与理想, 英国的优雅与自然都深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园林发展。

而西方的园林艺
术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其气魄宏伟、瑰丽多姿的皇家园林。

经历了古埃及的几何式园林, 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所带来的伊斯兰庭园文化, 直到中世纪文化光辉泯灭殆尽, 社会的动荡不安促使人们开始在宗教中寻求慰藉, 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

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
的类型。

两种庭园开始都以实用性为主, 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 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

而园林的实用性则
更多的是体现在皇家园
林的建造中。

15世纪初
叶,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
动兴起。

欧洲园林逐步
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欧洲皇家
曲线型转变。

文艺复兴
后期, 甚至出现了追求
主观、新奇、梦幻般
- 7 -
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中世纪结束后, 在罗马帝国的本土——意大利, 依然有许多古罗马遗迹存在, 时刻唤起人们对帝国辉煌往昔的记忆。

古典主义于是成为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源泉。

文艺
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

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
陵或山坡上, 为便于活动, 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

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称的, 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 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 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

在园林和建筑关系的处理上, 意大利台地园开欧洲体系园林宅邸向室外延伸的理论先河, 它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 贯穿数个台面, 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 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的模式, 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特有的宏伟壮阔气势。

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 而是几条轴线, 或垂直相交, 或平行并列, 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 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

西亚园林体系: 植物和水法
西亚园林体系以巴比伦、埃及、古波斯为代表, 影响到中东地区, 主要是花园和教堂, 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

西亚体系, 它们
采取方直的规划、
齐正的栽植和规则
的水渠, 园林风貌
- 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