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镇总体规划及镇

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镇总体规划及镇

xxxx院格庄镇总体规划及镇
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xx规划局xx分局
二〇一三年五月
一、规划背景及范围。

本规划位于烟台市莱山区南部。

随着莱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街道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院格庄镇发展面临着新的契机,城镇建设任务日趋繁重,面临和正在进行着经济、社会、物质和人文空间的变动和重新建构。

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制约,城镇空间形态需要从水平方向拓展为主的平面形态向以调整、配置、组合等其它多种形态转变;另一方面,由于院格庄资源特点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为院格庄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院格庄镇自身建设发展,乡镇的发展同整个城市的发展更为紧密地融合起来。

为加快城镇经济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城镇功能,促进院格庄镇的综合协调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及我局编制计划,拟进行院格庄镇总体规划编制。

本次规划编制为莱山区院格庄镇整个镇域范围。

北至莱山新兴产业园,西、南、东至莱山区行政区划边界。

总用地面积约72.6平方公里。

辖16个行政村,现状人口约为2.1万人。

具体范围详见所附规划xx。

二、设计依据
(一)《xx城乡规划法》
(二)《镇规划标准》(2007)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1)(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实施细则
(五)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六)《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九)《xx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
(十)其他法律、法规及已批准的各种规划。

三、设计概要
(一)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专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二)充分发挥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区域内的土地和景观资源,确定功能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价值,使该区域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规划应与周边已有规划衔接,规划应完善城市职能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为促进本镇合理健康发展,增强镇区综合实力做具体指导。

规划应充分重视该区域在烟台市城区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创造与其地理位置相适应的城市标志性区域。

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促进水系、绿化、业态、居住的和谐局面,促进地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利用规划以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上层次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各项城市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注重体现城市集约化思想,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持续的适度发展。

根据现状地籍资料,结合现状建筑情况合理确定地块边界,有利于规划的操作和可实施。

(五)建立功能明确、等级完备的道路交通体系,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形象。

四、规划内容和xx要求
总体规划编制应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编制方法的深度要求。

总体规划编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镇村统筹安排,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全镇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xx规划
1.在对镇域发展作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提出镇域镇村统筹发展目标和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与保护要求,划定空间建设分区,并制定管制措施。

3.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预测镇域总人口规模和就业岗位。

4.明确镇区性质、职能和规模,明确镇区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5.确定镇村体系布局,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确定各保留村庄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6.确定镇域内交通发展策略和镇域市政基础设施布局。

统筹布局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二)xx规划
1.提出镇区规划范围、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2.分析xx职能,提出xx发展目标。

3.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并提出地块划分编号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公共设施等)。

4.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和镇区道路系统规划,明确道路走向和红线宽度。

5.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特别要保证公益性公共设施布局。

6.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系的保护范围(蓝线)。

7.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8.研究镇区住房需求,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动迁房,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9.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目标,提出污染控制措施与治理措施。

10.确定市政设施布局、管线走向,强调综合协调原则,注意近期建设阶段的实用性和远期发展的前瞻性。

11.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2.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13.确定控制和引导镇区近期建设的原则和措施,提出强制性规定内容。

五、规划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本规划设计任务书的规定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则和附件三部分。

(一)规划文本:要求阐明规划区范围、规划原则、功能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阐述土地使用规划、“六线”规划、公共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控制等内容。

(二)图则
1.区位分析图
2.xx现状图1:10000
3.xx现状图1:1000
4.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
5.xx体系规划图
6.xx总体规划图
7.近期建设规划图
8.各专项规划图
9.xx划定图
10.xx地块划分编号图
11.xx各地块控制图则
12.其他能体现设计意图的分析图、意向图等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报告等。

六、规划成果提交要求
为便于规划数据管理,所有设计成果必须按照“烟台市规划一张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提交。

(一)阶段性成果提交:包括除地块控制分图则以外的所有图纸的电子文件1套(主要图纸必须有CAD格式),文本、说明书文件(word格式),A3文本10套,A0图板1套,多媒体演示文件1套(带配音,能自动播放,时间15分钟以内)。

(二)最终成果提交:包括所有规划成果图纸的电子文件6套(主要图纸必须有CAD格式,文本文件采用word2003以上的格式文件,多媒体演示文件时间15分钟内),A3文本12套(文本、图则、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

七、工作要求
(一)设计单位要充分了解现状情况,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并听取有关部门意见。

(二)设计单位向甲方进行中间汇报和讨论不得少于2次,一般安排在初步方案阶段和论证成果阶段。

八、设计周期
(一)准备与调研阶段(1个月)
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场调研、收集基础资料。

(二)整理基础资料阶段(1个月)
对现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基础资料汇编及初步方案。

(三)规划方案编制阶段(1个月)
初步方案汇报,修改、完善初步方案。

(四)提交规划成果阶段(半个月)
修改完善并通过专家评审后,提交正式成果。

(五)规划批复阶段(1个月)
形成正式的规划成果,按照法律程序审批。

九、附则
(一)我局负责协助设计单位搜集基础资料及现场外业调查,负责设计单位间以及相关规划设计间的协调工作。

(二)规划著作权归设计单位所有,我局有权在规划审定后公开展示规划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及其他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规划方案。

(三)规划方案批准实施前,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设计成果。

(四)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可在接到本任务书后致电或函我局,我局将做出口头或书面形式答复。

(五)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设计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局有权对设计单位终止合同:
1.提交的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

2.提交的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3.未经局同意,逾期上报规划设计成果的。

(六)本任务书xx归我局所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