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超导材料?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
超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TC。
现已发现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及数以千计的合金、化合物都在不同条件下显示出超导性。
2.什么是赤潮?“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3.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El Niñ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4.什么是黑体?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
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在各个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谱分布。
这种谱分布与物体本身的特性及其温度有关,因而被称之为热辐射。
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所谓黑体是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显然自然界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但许多地物是较好的黑体近似( 在某些波段上)。
黑体辐射情况只与其温度有关,与组成材料无关.5.什么是黑箱方法?黑箱是一种未知系统,在探索其内部结构时往往不能将其打开而成为“白箱”,因此,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给黑箱输人某一或某几个信号(如光学信号、电学信号、力学信号等),观察其输出信号,然后进行推理,最终得出黑箱的内部结构。
由于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所以最终结果有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这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6.什么是科学?科学: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8.什么是纳米材料?一般认为材料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材料在三维空间空间尺度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大致为10-100个原子层的距离);第二,与块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需在性能上有突变或者大幅提高。
比如,有的纳米材料有吸附、凝聚功能;有的能防垢、防附着;有的韧性佳;有的保温性好;还有的耐高温,耐摩擦,耐冲击等。
而纳米技术就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奇妙性能,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产品的技术。
9.什么是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
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最常用于观测、通讯等方面的人造地球卫星。
10.什么是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技术是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的清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工程技术,其主要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去除污染环境如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清除环境污染的目的。
在该技术的萌芽阶段,主要应用于环境中石油烃污染的治理,并取得成功。
实践结果表明生,物修复技术是可行的、有效的和优越的,此后该技术被不断扩大应用于环境中其他污染类型的治理。
11.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12.什么是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依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13.什么是只是经济?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1.海底扩张说的提出者及其中心内容海底扩张说(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
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潜没,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
洋中脊处新洋壳不断形成,两侧离洋中脊越远处洋壳越老。
它的确立,使大陆漂移说由衰而兴,主张地壳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活动论取得胜利,为板块构造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1、科技与生活紧密结合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国家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德、俄)4、重工业部门为主要工业部,发明者是科技研究者5、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3. 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趋势一)提高灵敏度这是各种分析方法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二)解决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及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
三)扩展时空多维信息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将待测组分分离出来进行表征和测量,而是成为一门为物质提供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科学。
四)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征与测定微型化及微环境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认识自然从宏观到微观的延伸。
五)形态、状态分析及表征在环境科学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和所生成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不同形态都可能存在毒性上的极大差异。
六)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表征与测定70年代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将生命科学及其有关的生物工程列为科学研究中最优先发展的领域,在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宏大研究规划“尤利卡计划”,“人类基因图”及“人体研究新前沿”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研究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七)非破坏性检测及遥测它是分析方法的又一重要外延。
八)自动化及智能化微电子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和其它科学与技术一样进入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阶段。
4. 开普勒三大定律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
5.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科技产业开发和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及技术换代;有利于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有利于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有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等等6.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是从英文的science翻译而来的,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知识”。
科学是理性地、系统地探索自然,目的是寻求真理、发现新知识。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往往是受好奇心的驱使,不可能预知所研究的东西有没有用,其成果通过发表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得到科学界的承认,有些成果会有意想不到的应用,有些则可能永远也不能应用。
技术译自英文的technology,由希腊文的“艺术或技巧”和“学问”两个字根构成,technology 是有关实用技艺和工业艺术的学问,研究的是知识的实际应用,目的是发明,其成果往往可以申请专利,也能在研究期刊上发表,但不一定马上能成为产品。
一项发明从概念的模型或设计到形成产品,还要经过大量的技术开发工作,包括改进设计、优化制造工艺或程序等。
7.氢能源的优点氢能源有三大优点1、原料来源广泛,2、燃烧放出的热量巨大,3、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8.三次科学技术的标志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标志:瓦特发明蒸汽机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主要是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和贝尔发明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9.转基因植物的应用1、观赏转基因植物2优质转基因植物3、抗逆性转基因植物4抗虫5、抗病6、抗除草剂10.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