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鼻出血
(一)发生原因
1.由于病人紧张、恐惧、不合作,导致插管困难。

2.操作者动作粗暴或反复插管损伤鼻粘膜。

3.三腔二囊管置入前未充分润滑。

造成鼻粘膜损伤。

4.牵引固定方法不当、牵引时间过长、牵引力量过大,导致鼻粘膜干燥、缺血、坏死、出血。

(二)临床表现
从鼻腔流出数量不等的血液或血凝块。

(三)预防及处理
1.对于清醒病人,插管前向其解释病情,耐心讲解置管的意义,以得到其合作。

对于烦躁不合作的病人,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对于轻度昏迷病人,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以减轻恶心后方可插管。

2.插管前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三腔二囊管,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争取一次插管成功,避免多次插管。

3.每日2~3次向鼻腔滴入少量液体石蜡,以防三腔二囊管壁粘附于鼻黏膜。

4.改进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固定方法:①在三腔二囊管出外鼻孔处用6cm×4cm×1cm海绵对折绕管一周,以棉线扎紧做一标记后固定,既能保证胃底黏膜持续有一定的牵引力,又能减少牵引不当造成的鼻黏膜受压。

②用一条脱脂棉垫,长10~15cm,宽3.5cm,靠近鼻翼处绕在三腔二囊管上,再用一条胶布,长12~16cm,宽3.0cm,先贴近脱脂棉垫下缘紧绕三腔二囊管2~3圈,然后呈螺旋形向上缠绕在脱脂棉上,不得滑动,贴近鼻翼处要与脱脂棉接触,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5.在三腔二囊管压迫初期,持续12~24小时放气一次,时间15~30分钟,以后每4~6小时放气一次,牵引重量为0.5kg左右。

6.已出现鼻出血者,去除引起出血的原因,立即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纱块填塞压迫出血部位。

必要时请耳鼻喉科会诊。

二、食道粘膜损伤
(一)发生原因
1.由于病人紧张、恐惧、不合作或操作者技术欠熟练加上三腔二囊管质地较软,导致插入困难。

强行插入损伤食道黏膜。

2.操作者动作粗鲁或反复插管损伤食道黏膜。

3.三腔二囊管置入前未充分润滑,造成食道黏膜损伤。

4.气囊压迫时间过长、牵引力量过大,导致食道粘膜缺血、糜烂、坏死、出血。

5.病人因不能耐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所带来的不适或病人不合作,强行拔管。

6.拔管困难的情况下强行拔管。

(二)临床表现
病人感胸骨后疼痛或不适,止血后管再次出血,胃镜下可见食道糜烂、出血、坏死等。

(三)预防及处理
1.同鼻出血预防及处理1、2、5条。

2.改进插入三腔二囊管的方法:①用传统法插管,当插至咽喉部(14~16cm)时,让病人用吸管连续吸服去甲肾上腺素
盐水25~50ml,在其自然吞咽时迅速将三腔二囊管推进通过咽喉部,继续插至所需长度(55~65cm),证明三腔二囊管在胃内后,再按传统方法固定。

②用剪刀剪去胃管前端盲端及有侧孔部分,按常规法插入胃管,证明胃管在胃内后,将不锈钢导丝涂上液体石蜡,经胃管插入胃内,助手固定导丝,操作者慢慢将胃管顺着导丝退出,至病人鼻腔外露出导丝时,一手立即固定导丝,胃管全部退出,再有助手将三腔二囊管外抹液体石蜡,腔内注液体石蜡5~10cm润滑管腔,然后沿着导丝直接往里置入50~60cm,固定三腔二囊管,将导丝慢慢退出,再按传统方法固定。

③首先将三腔二囊管及气囊表面涂上液体石蜡,管内亦注入液体石蜡,用沙氏导丝插入三腔二囊管胃腔内,提高三腔二囊管的管身硬度。

按传统法插入三腔二囊管,抽出沙氏导丝,然后再固定。

④如为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置管前除去食管囊即单胃囊填塞止血,以减少插管时阻力,其余步骤同传统法。

3.应用三腔二囊管牵拉器改善牵引力量过大问题,具体应用方法为:插好管后,选好的固定三腔二囊管的床尾档横梁上
的位置,在该位置垫上皮垫,将三腔二囊管牵拉架上下夹紧片卡住包有皮垫的横梁,使套管垂直于地面上并朝上,用螺栓将上、下夹紧片固定在横梁上,用三腔二囊管套钩套住三腔二囊管主管后,将套钩移到三管口交界处,将绳通过定滑轮,让牵拉重物悬于地面之上,重物可根据需要而组合成不同重的拉重(如0.3、0.4、0.5、0.6kg),将套杆从套管中拉出需要部分,并用蝶形螺栓固定,使三腔二囊管主管不压迫鼻翼为宜。

3.对于拔管困难者,要根据引起拔管困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忌强行拔管。

4.对于气囊压迫时间过长、牵引力量过大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立即放气,放松牵引。

5.已出现食管黏膜损伤者,予以禁食,应用制酸药物如雷尼替丁等H 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三、呼吸困难或窒息
(一)发生原因
1.插管时三腔二囊管未完全通过喷门,使胃囊嵌顿于喷门
口或食管下端即予充气,是导致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

2.插管后口腔分泌物增多,或呕血被吸人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3.由于患者剧烈恶心、呕吐导致胃囊破裂,或胃囊漏气、胃囊充气不足,三腔二囊管由于牵引而从胃内滑出,食道囊压迫咽喉部或气管,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

(二)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费力,重症病人出现三凹征,可闻高调吸气性哮鸣音。

窒息主要表现为:病人表情紧张、惊恐、大汗淋漓,俩手乱动或指喉头,很快发生紫绀,呼吸音减弱,严重者全身抽搐,心跳呼吸停止。

(三)预防及护理
1.插三腔二囊管前,按照插胃管法量好长度,在管上作好标记,插管时尽量将置管长度超过标记处,将胃囊充气再慢慢往后拉,直到有阻力感为止。

2.如为插管深度不够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将气囊放气;如因
插管后口腔分泌物过多呕血导致呼吸困难,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边,清除口腔内血块,刺激咽喉部,使之恶心呕吐,恢复呼吸道通畅,并予以吸氧。

3.如为胃囊破裂或漏气导致的食道囊压迫咽喉部或气道引起的窒息,立即剪断导管,放尽囊内气体拔管,解除阻塞。

如病情需要,可更管重新插入。

如为胃囊充气不足引起的三腔二囊管外滑,致使食道囊压迫咽喉部或气管,应将囊内气体放尽,将管送入胃内,长度超过管身标记处,在重新充气,胃囊内注入空气150-200ml,压力相当于50-60mmHg;食道囊内注气不超过120-150ml,压力相当于40-50mmHg。

四、吸入性肺炎
(一)发生原因
1、由于三腔二囊管插入困难,插管时误入气管。

2、由于气囊的堵塞食管,唾液及口腔分泌物不能进入胃,返流至咽喉部而被吸入气管。

尤其是昏迷病人更易发生。

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无效,大量血液经口鼻呕出,部分被吸入气管。

4.三腔二囊管留置期间,病人从口腔进食水及食物导致返流误吸。

(二)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咳痰,听诊肺部有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照片可呈片状或边缘模糊的阴影。

(三)预防及处理
1.改进插入三腔二囊管的方法,同食管黏膜损伤预防及处理第2条。

2.置管后,反复告诫病人禁食禁水,并讲解禁食的重要性;有唾液或分泌物时,在病人下颌置一弯盘,嘱病人不要咽下,应咳出或吐出。

每4~6小时从胃管内抽吸一次,及时抽出胃内液体,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2次。

对于昏迷病人,要定期吸尽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

3.大量鲜血从口鼻呕出时,立即将病人取头低侧卧位,协助病人将血液排出,及时清除口鼻腔内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4.操作时,一旦误入气管或有剧烈咳嗽者,立即终止操作,
退出后待病人呼吸平稳后重新插入。

5.已发生吸入性肺炎者,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做细菌培养,高热病人做血培养;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第二代头孢类等,同时给予各种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做好症状护理,如高热病人的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慎用阿斯匹林类、激素类退烧药,鼓励病人深呼吸,进行胸部叩击等物理治疗。

6.严密观察病情,如病人的生命体征、咳嗽是否有效、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变化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

五、气囊漏气、破裂
(一)发生原因
1.气囊漏气与三腔二囊管本身质量和操作不当有关,如弹簧夹使用时间过长,弹性减弱,未能有效封闭管腔;夹管时没有将管子折叠后再夹,易发生漏气。

2.气囊破裂多发生于病情重、躁动不安、不合作的病人,由于插管时间过长,气囊长时间受胃酸腐蚀,气囊老化,再次充气时容易破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