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
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
他们生命的终结宣告了戊戌变法的悲壮失败。
那波澜壮阔的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是()A .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 . 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 .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D . 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很深厚2. (2分)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维新派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英国人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 . 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B . 变法过程过于急于求成C . 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D . 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3. (2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① 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戊戌变法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④4. (2分)“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不包括()A . 都对幕府统治不满B . 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C . 都以“攘夷”为重心D . 领导力量和根据地基本一致5. (2分) (2017高一上·广州期中) 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
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
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
”材料旨在说明()A . 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B . “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C . “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D . 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6. (2分) (2018高二下·郑州期末)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 .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C .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 .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7. (2分)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他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这件事表明()A . 封建顽固势力排斥一切新兴事物B . 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C . 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D .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 (2分)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 . 实行地税改革B . 开化社会文明C . 引进欧美科技D . 鼓励工商贸易9. (2分)“(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①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②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③唐朝时期深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④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10. (2分)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与科学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③11. (2分) (2017高二下·海南期中) 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A . 由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 . 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C . 促进日本的近代化D . 摆脱殖民统治12. (2分) (2017高一上·南郑期中) 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
这反映出雅典()A .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B . 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C . 民主制度形同虚设D . 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13. (2分)“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A . 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B .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 . 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 . 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14. (2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 兴中会B . 同盟会C . 强学会D . 保国会15. (2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
这表明宋代()A .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 . 道家思想受到尊崇C . 理学观念影响绘画D . 艺术呈平民化趋势16. (2分)下列属于19世纪中叶俄国激进派的主张和活动的有()①农民向地主赎买坐地②公开批评农民制度③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④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②③D . ①③④17. (2分)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③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④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18. (2分) (2017高三下·黄陵期中)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行汉制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④19. (2分)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表述正确的是()①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②当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③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④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A . ①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④D . ②③④20. (2分)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②③D . ①③21. (2分)以下与商鞅变法内容相关的叙述,直接变革了当时旧的生产关系的是()A . 徙木立信B . 铜方升C . 奖励耕织D . 废井田,开阡陌22. (2分)(2019·汕头模拟) 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种认识反映了()A . 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较稳固B . 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C .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D . 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23. (2分)商鞅变法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A . 推行重农抑制商政策B . 按功授爵C .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 . 建立县制24. (2分)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有人发现秦国与其它诸侯国实行分封制不同,“每占领一地都设立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县……或者由国君委派庶长对该地区进行军事统治”这反映了秦国()A . 官僚体制的探索B . 庶民政治的建设C . 宗族势力的弱小D . 等级秩序的破除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40分)25. (10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
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
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
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
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
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
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
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
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
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
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
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
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
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26.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外近代史上改革的作用:第一,它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它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它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途径;第四,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然选择;第五,它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试运用世界史史实各举一例论述材料中所归纳的五个方面内容。
27. (10分) (2020高二下·任丘开学考) 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机的轰鸣渐次改变着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
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
高等学府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
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他还创办世俗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材料二:日本江户时代幕府的教育方针以武士为主要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经史、诗文、律令为主,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明治政府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成立了综合性大学。
还派了许多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两国发展的共同影响。
28. (15分) (2017高三下·黄陵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