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7期河北法学V ol.28,N o .72010年7月H ebei Law Science Jul.,2010苏联检察制度对我国的影响谢鹏程1,任文松2收稿日期:2010 04 02作者简介:谢鹏程(1962 ),男,湖北广水人,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任文松(1978 ),男,辽宁营口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助检员。
(1.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100726;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北京100720)摘 要:建国初期,在现实和制度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苏联检察制度进行了广泛借鉴。
如今已时过境迁,但苏联检察制度对我国的影响却依然深远。
我国当前检察机关的定位,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内容,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均是苏联检察制度影响下的产物。
虽然我国没有将检察监督作为 最高监督 ,没有实行苏联检察机关的 一长制 ,但直到今天我国的检察制度在宏观上仍然属于 苏式 。
关键词:苏联;检察机关;检察权;影响中图分类号:D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3933(2010)07 0195 05当前,以列宁检察思想为理论基础构建的苏联检察制度,已经随着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如果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苏联检察制度已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后,西方检察制度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西方国家创造出的高度现代文明,使得学界将研究重点移转到了西方检察制度之上,关于苏联检察制度的研究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现在,我国检察制度与苏联检察制度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渊源。
研究苏联检察制度,特别是研究苏联检察制度对我国的影响,对正确认识我国的检察制度及探讨我国检察制度的未来发展走向意义重大。
一、我国借鉴苏联检察制度的原因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通过社会革命率先建立了新型社会制度以后,也必然要建立一种与此相适应的新型的法律制度[1]。
我国 全盘 借鉴苏联检察制度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总体来说有现实和制度两方面的原因。
(一)现实方面的原因1.新中国与旧检察制度的完全决裂。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利用资产阶级国家现成的法律及其物质附属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立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机构。
新中国为了与旧中国划清界限,全面废止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法律制度。
早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指出:必须彻底废除伪宪法,必须彻底废除旧法统[2]。
同年3月,新华社在陕北答记者重申: 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制定和建立的一切法律、典章、政治制度、政治机构、政治权力等均归无效,人民完全不能承认它们。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进一步明确表明了新中国法制与国民党旧法统的决裂。
该!指示∀指出: 六法全书决不能是蒋管区与解放区均能适用的法律。
[3]当然,以六法全书为渊源的国民党检察制度也在废除之列。
由于新中国与旧检察制度的完全决裂,加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检察制度受战争等因素影响没有承继下来,因此新中国的检察制度必须进行重新构建。
2.中苏国家关系的全面升温。
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进攻的政策。
苏联不仅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地位,而且在国家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采取了对苏联 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使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中国以宪法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 一边倒的方针最终得以实现,此后中苏关系全面升温。
当时,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强国,积极协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中也包括检察制度建设。
苏联检察制度的经验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一方面学习列宁有关社会主义法制和检察制度的理论,并以此作为新中国检察制度的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接受苏联政法专家或法学家来华对我国法制建设包括检察制度建设进行指导&。
通过上述方式,使中国司法工作者加深了对苏联司法制度的认识,提高了其学习和移植苏联司法制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建国初期全面借鉴苏联检察制度奠定了基础[4]。
(二)制度方面的原因1.人民民主国家观的契合性。
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由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5]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苏联的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在我国的形式则是人民民主专政,但其实质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由于苏联和我国实行的都是间接民主制,为了使间接民主最大限度地接近直接民主,苏联和我国在治理国家时都高度重视法制的作用,两国的法律反映的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它不仅是对敌专政的武器,也是调整社会关系,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手段。
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不仅要有专门的执法机关,还要有专门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
检察机关,就是以法律监督为专责的机关,法律监督越有力,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就越有保障,无产阶级民主专政也就更加巩固。
无论是苏联还是我国,检察制度都根植于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制度基础。
人民民主国家观的共同性,为我国 全盘借鉴苏联检察制度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
2. 议行合一宪政体制的一致性。
苏联和我国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上都选择了 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
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 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
列宁指出,苏维埃作为新式的国家机关, 它保证能够把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就是说,把立法的职能和执行法律的职能在选出的人民代表身上结合起来。
同资产阶级议会制比较起来,这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6]列宁在建立 议行合一宪政体制的同时,也注重国家权力之间的分工配合。
我国在借鉴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尽管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组织上不完全相同,但是二者都是反对资产阶级 三权分立和议会制的,实行的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 议行合一的新型民主政权。
在 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下,国家的权力是统一的而非分立的,但 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并不否认国家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也为国家权力中的各项具体权能的分离提供了现实可能。
具体来说,国家权力机关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之下,设立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分别行使行政权、军事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
在这种国家权力结构模式中,检察机关作为由权力机关产生并向权力机关负责的一个独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专门行使法律监督权。
从权力制衡的理论和机构设置的角度来说,独立监督比 三权分立要先进和完善[7]。
可以说,只要实行 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就必然要设立独立的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二、我国对苏联检察制度的借鉴建国初期,我国对苏联的检察权进行了 全盘借鉴,至今苏联检察制度对我国的影响依然十分深远。
(一)检察机关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国家检察制度的主要标志。
1922年苏俄!检察监督条例∀明确规定,苏俄检察机关的任务为监督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公民是否遵守法律和正确同犯罪进行斗争。
苏俄作为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将检察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开了世界检察史的先河,此后苏联历次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都坚持了这一定位。
1936年!苏联宪法∀第113条规定: 苏联总检察长对于所有的部和这些部所属的机关以及每一个公职人员和苏联公民是否严格遵守法律,行使最高检察权。
此后,苏联检察机关的检察权成为最高检察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全面借鉴苏联检察制度,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同年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1951年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和!各级地方检察署组织通则∀以及1954年的!宪法∀都规定,检察机关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全国国民之严格遵守法律进行监督。
可见我国检察机关的定位与苏联相同,不局限于对刑事犯罪的追诉,还有权对其他违法行为实施法律监督,以实现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1950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署!人民检察任务及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检察署∋∋是法律监督机关,它的任务在于检察各种违反法律事件∋∋ 。
因此,我国的检察机关的定位也是法律监督机关。
1979年的!检察院组织法∀及1982年的!宪法∀均再次明确了我国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的这一宪法定位。
(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在苏联 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下,苏联检察机关既不从属于法院,也不隶属于行政机关,而是与上述机关平行的机关。
这就在宪政体制上,保障了检察机关能够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
但法律监督权独立行使原则的真正实现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936年苏联宪法才予以明确规定。
1936年!苏联宪法∀第117条规定: 各级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地方机关的干涉,只服从苏联总检察长。
至此,苏联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原则才得以彻底实现。
为了保证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列宁主张检察机关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
苏联总检察长有权领导和指挥各级检察长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权将一个检察长的职权转交另一个检察长行使。
在任免程序方面,苏联总检察长有权直接任免各加盟共和国、边区、省、自治共和国、自治省的检察长,州、区和市的检察长也需由加盟共和国检察长提请苏联总检察长加以批准和任命。
苏联检察系统的垂直领导原则,保障了苏联检察机关免受地方机关的干涉,独立地行使检察权。
苏联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原则是西方国家检察权望尘莫及的,西方国家中的检察机关大都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因此其权力的运行势必会受到行政权的干涉和限制。
我国在建国之初即在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同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中明确规定,全国各级检察署均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机关干涉。
检察机关的垂直领导原则也在!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中得到明确的规定,1951年考虑到 我国过去曾经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情况悬殊不一,地区辽阔,交通不便,而各级人民检察署,目前又多不健全或尚未建立等原因(,!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将检察领导体制由垂直领导改为双重领导。
1954年的!检察院组织法∀再次将检察机关的双重领导改为垂直领导。
第6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国家机关的干涉。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1979年!检察院组织法∀虽然将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由垂直领导改为双重领导,但其第9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