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研究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研究


河南农业 2019 年第 8 期(中)
HENANNONGYE 31
景观农业
JING GUAN NONG YE
成时间、空间和文化属性,3 种要素的 结合构成了独立和完整的文化遗产。文 化遗产的时间属性能与文化景观的价值 相联系,譬如文化遗产所经历的事件、 使用程度、景观变化等在各个时间段所 记录的历史,从而产生直接或间接与文 化遗产相联系的价值,体现在各个朝代 遗留的诗歌、书画或以特殊形式保留的 文物。时间属性既能与各个要素结合, 同时能单独为文化景观本身创造价值, 文化景观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同样会 被纳入现代文化景观,为世人所歌颂。 空间属性能界定文化遗产地的规模、范 围及布局,但空间属性的大小及形态, 不能单方面断定文化遗产的价值。例如,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体现的是大气、雄 伟的姿态;南方的江南园林及岭南园林, 规模虽小,但却能体现出精巧、秀丽的 形态。在空间属性中,文化遗产地的空 间形态和格局分布往往成为审美及科学 研究的评价标准。遗产的文化属性能影 响遗产要素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又 能反映遗产的文化属性程度,相互之间 的有机联系维系着人与景观的相互性。
一、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从人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可分为 有形和无形 2 种,再细分为物质文化遗 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 遗产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及科 学性,通常是象征当地艺术文化或体现 时代特点。例如,古建筑、古墓葬、遗 留的古代工艺雕制品等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或是具有纪念 性的可移动文物,如手稿、图书、文献、 艺术品等;体现当地古代建筑风格、样 式、分布或是与环境相协调的历史文化 古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是一 代代传承所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并未以 物质形态存在,一般以群众生活习俗习 惯以及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为表现形式, 向人们展现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特色、 地方特色、神话传说。 二、景观尺度下的文化遗产特征 (一)文化遗产要素的系统性 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乡土景观 也属于文化遗产,其均存在一定的历史 及文化,甚至涉及自然、经济、宗教、 社会活动及区域性的审美观。文化遗产 的任何要素都能作为一个闪亮点,但彼 此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不同要 素的组合构成了具有整体性质的文化景 观。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 快,随意处置当地的文化遗产及其周边 环境都可能会影响其作为文化景观的整 体风格和质量,破坏了原有的完整性。 在遵循文化遗产要素系统性的条件下, 要求大家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 划时,最大限度地把控和利用每个要素, 加深并利用文化遗产对外的联系,对每 一个文化遗产要素都要做全面调查和仔 细评估,在考虑各个要素与整体文化景
背靠高山、面临水池是园主所向往的, 从而突出我国园林建筑的雄、奇、险、幽、 秀和旷。
地域差异性在文化遗产中是不可消 除的,因此才会产生更多形式丰富的文化 景观,而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却不能惯用 一套,不同地域的建筑结构、文化形式、 所奉承的信仰有所不同,中国有 56 个民 族,各地域的保护需要遵从当地的习俗习 惯,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从而针对性地 对文化遗产提出保护方案 [2]。
观系统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分析其 特点,借鉴其他区域的先例,明确其保 护的级别和保护方式,并对其加以科学 利用 [1]。
(二)文化遗产地域结构的复合性 不同角度下的文化遗产有着不同的 意义,景观尺度下的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 结构特点,是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 结构的统一体。文化遗产起源于自然结构 的基础上,随着人类活动的升级,形成经 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任何的文化景观在漫 长的历史发展下都离不开遗产地自然结 构基础的作用。譬如,遗产地最初为了维 持生存生活,首先发展工农业,而农业的 各个领域都需要直接与自然相接触,而遗 产地的农业发展程度与自然所给予的空 间和资源量相关,同时需要满足水源和气 候等环境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在极大程度 上影响古代生产和生活领域。因此,文化 遗产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与区域内的 自然结构相平衡,注意细致分析产业结构 形成的自然基础,查找生产和社会生活发 展中的自然历史痕迹,在保护和再利用中 充分尊重遗产地的自然联系,注意维系其 生态平衡。 (三)文化遗产景观的地域差异性 文化遗产因遗产地特殊性及差异性 的影响,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景观。例如, 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 藏自治区多为高山,布达拉宫就在此地 理环境下形成以山为底的宫堡式建筑群。 中国南方以丘陵及平原为主,其中著名 的园林建筑有清晖园、余荫山房、可园等。 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习俗、社会结 构等有所不同,北方建筑多为皇家建筑, 庄严大气,彰显皇家贵族气息;南方水 域较多,在广东省,人们极为看重风水,
景观农业
JING GUAN NONG YE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研究陆仲轩 Nhomakorabea陈凤仪,黄予欣,周曦曦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摘 要:我国对于遗产廊道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从景观视角下分析文化遗产,简要概括文化遗产的 概念以及景观视角下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特征,阐述文化遗产的空间、时间及文化属性,总结遗产廊道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遗产;遗产保护
(四)文化遗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 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表 面的外貌上,历史越悠久、经历的事件 越多或是完成的任务越重的建筑,同样 纳入于文化遗产,如长城,已有 2 000 多年历史,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长城之长, 同时世人为其历史、保护中国的历史任 务所震撼。从景观尺度下分析,文化景 观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是相互反映的,人 类的长期创造性活动基于生产与生活形 成了不同的景观,从景观的外貌常常能 分辨其时代性与区域性的特点。而景观 的出现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 与发展的倾向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 替,原本的景观被人们赋予了文化遗产 的称号,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景观称为物 质文化遗产,从文化遗产中分离出的精 神类文化,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 化遗产景观的多样性既能体现在外部, 又能体现在内部,用于后人所借鉴的是 其文化、习俗、社会结构等科学价值, 每处文化遗产景观经过系统性分析往往 能发掘出更多的价值。 (五)文化遗产的空间、时间及文 化属性 从景观层次上解析文化遗产,可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