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结论:(1)我国零售业的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条块分割严重以及零售商品的非标准化等原因造成了目前零散化的产业结构,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竞争主体以大量规模相近的中小零售商为主;(2)由于现有零售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状况、替代服务的大量涌现以及潜在进入者的严重威胁,我国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已发展为"过度竞争",整个零售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3)由于社会经济背景以及消费心理、习惯的快速变化,我国零售业业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并将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进一步调整;(4)网络将催生出新的零售业态--网上商店,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网上商店都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零售业态。
同时由于网络的出现,制造商将从零售商手中抢走一部分市场份额;(5)尽管目前中外零售商都还是我国零散型产业结构中的一员、实力相近,但外资零售企业凭借其鲜明的竞争优势,在未来的几年内将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在仓储超市领域取得优势,并将在中外零售企业的较量中全面胜出。
一、我国零售业的产业环境我国的零售业是一种典型的零散型产业,又可称为原子型产业。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其中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零售额在2亿元以上的单体商场共有150 多家,零售额在2亿以上的连锁企业有60余家。
但最大的百货店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仅为亿元,最大的连锁企业联华超市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亿元(见表一、表二),与国际上的大零售商相比差距悬殊——即使排名美国第十位的零售商"美国商店" 1998年销售额也达到1643亿人民币。
可见在我国的零售企业中,竞争主体主要是规模相近的中小零售商,尚缺乏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零售企业。
以下为我国零售业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导致零售业零散化的主要原因。
表一1998年全国最大的十家百货零售企业企业名称销售额(亿元) 企业名称销售额(亿元)上海一百北京东安上海华联天津滨江天津劝业北京西单武汉中南武汉武商大连商场南京新百表二1998年全国最大的十家连锁零售企业企业名称销售额(亿元) 门店数企业名称销售额(亿元) 门店数联华超市359 北京超市42华联超市360 上海捷强129山东三联71 江苏苏果65上海麦德龙 4 华润超市155上海农工商94 上海联家 4表一、表二资料来源<<中国市场统计年鉴>>表三1998年美国最大的十家零售企业排序零售企业主要业态销售额(亿美元)年利润(亿美元)雇员人数(万人)1 沃尔玛折扣商店2 西尔斯百货商店3 凯玛特折扣商店4 戴顿.赫得森折扣商店5 .彭尼百货商店6 家庭仓库专业商店7 克罗格超市8 赛夫韦超市9 科斯特科专业商店10 美国商店超市资料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0年第四期1、进入壁垒较低。
我国各商业类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规模为亿元,净资产规模最大的第一百货为亿元,最小的石劝业净资产仅为303万元。
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规模相比汽车及配件、钢铁、能源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要小得多(见图一),在各行业中处于中下等水平。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使选择进入大型零售百货业的资本壁垒也是较低的。
除资本壁垒外,进入零售业除对管理经验略有要求外,再无其他如专利权、自然资源以及特殊的人力资源等限制。
而对一些杂货店、"夫妻店"来说,进入零售业的资本壁垒已经低到微乎其微。
尤其应注意的是,尽管目前零售业的投资利润率较低,似乎应对国内投资者形成"低收益进入壁垒",但在我国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代理投资人很少把收益率作为投资决策目标,1997年以来百货商店基本上已达到饱和,但是各地仍有大量的新建百货商店,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国有投资。
同时,低收益率也不能阻止那些杂货店、"夫妻店"的进入,因为这些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率的期望远远低于大投资者。
2、服务半径小。
零售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零售商品服务,零售服务的一大特点即为批量小、价值低。
因此无论对于提供服务的零售商来说还是接收服务的客户来说,由于交通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得商家和顾客都不可能在自己的有效距离之外提供或接受服务。
这就决定了零售商提供服务只能在各自的有效半径之内,限制了零售企业的客户数量,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
3、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
以目前沪深股市商业类上市公司为例,现有67 家商业类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零售企业),总资产规模最大的十家公司(平均总资产规模为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值为8%,总资产规模最小的十家公司(平均总资产规模为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为10%(剔除数据异常公司)。
最大十家公司总资产规模是最小十家公司的7-8倍,但最大十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却低于最小十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
这就意味着对于我国的零售商(至少是总资产规模在3亿以上的零售商)来说并无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
同时,我国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也是发展历史较长的公司,如第一百货成立于1949年,华联商厦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这些老企业并不因为经营时间长较新企业能获取超额收益,对我国的零售企业来说。
也不存在经验曲线。
4、产品非标准化、市场需求多样化。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为百货业,从百货业经营的商品来看,大部分商品如服装、首饰、化妆品等都不易标准化,市场需求难掌握、波动大。
在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低下的管理水平下,庞大的经营规模意味着庞大的销售和管理费用,这就限制了我国的零售商形成规模优势,也是前述零售企业无明显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趋势差异同发达国家相比也较大,地区间的产品需求更显多样化,这又进一步限制零售商在地区间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扩张。
5、退出壁垒较高。
如果存在着较高的退出壁垒,则行业里收入与支出相平衡甚至亏损的企业会趋向于维持。
正如我国其它行业一样,我国零售企业的退出壁垒除了市场因素外,制度因素是高退出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国有商企存在对内部管理者和员工一种隐含承诺——终生就业,因此员工重新就业的成本可能高的企业无法承受;另外,在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的普遍情况下,管理者通常作为"内部人"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因此零售企业退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愿,而企业退出对管理层来说无疑意味着对"自豪感的打击"和"失败的耻辱"。
最后,在企业退出问题上中央与地方、部门和部门的利益冲突加大了协调成本,使得实际决策困难重重。
目前沪深股市商业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3%的共有14家,包括4家亏损公司,但无一家上市公司提出退出零售业。
即使那些通过多元化经营已进入其它行业的商业类上市公司,如百隆股份、南开戈德、华信股份等,也都是把零售业作为多元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无退出之意。
6、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严重。
我国的零售企业一般隶属于各省、市、县的政府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区域分割现象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具体到某一省、市、县,零售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就更加复杂。
以北京市为例,零售企业有的由区委、商委主管,还有的属供销社、粮食局管辖。
加之我国本来就缺乏企业间收购兼并的市场机制,导致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也没有出现世界级的零售商。
由上可以看出,正是我国零售业的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条块分割严重、无规模经济特征以及零售商品的非标准化等原因造成了目前产业结构的零散化,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见图二)。
在欧洲,市场集中度(CR3)较低的法国也达到了42%,而我国零售业1998年市场集中度(CR8)只有%。
我国零售业的低市场集中度决定了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将是众多中小企业间的激烈的、白热化的竞争。
二、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强度低市场集中度的零散型产业结构决定了现有零售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状况。
在决定产业竞争状况的五种力量中(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对零售业影响较大主要有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和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如前所述,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其潜在进入者的壁垒较低。
因为现有公司既不存在规模经济阻碍潜在进入者,对最低进入资本也无较高要求。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在具备了一定的资本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后,可以较容易地进入,这无疑将加剧目前国内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而对国内零售企业威胁最大的潜在进入者则是来自世界排名前位的欧美零售商。
欧美零售商具有强烈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欲望和优势:(1)欧美零售市场经过多年的竞争发展目前已趋向饱和,中国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对于欧美零售商来说极具吸引力。
(2)欧美零售商的经营业态竞争优势明显。
目前欧美零售商的主要经营业态为仓储式超市、大卖场。
首先,国际统一采购和仓储式经营、先进的配送管理保证了其经营产品的低成本、低价格;其次,在欧美仓储式超市中,除了标准化的日用商品、冷冻食品外,其经营的生鲜食品正是国内零售商的弱项(目前这一市场正被农贸市场所占领)。
以家乐福为例,短短几年家乐福已在中国15个城市开办了23家连锁店,计划年内达到27家。
欧美零售商具有强烈的市场进入欲望,一旦中国加入WTO,政策性壁垒进一步降低乃至消失,这潜在的进入者就会成为现实的进入者。
2、替代服务。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其替代服务主要表现为业态的更新。
零售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百货业、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超市等经营业态。
每一种业态都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具有竞争优势。
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自身的演变,不同时期又会有不同的主流业态。
对百货业来说,超级市场的出现分流了大量的消费需求,使其对标准型、功能型的产品丧失了优势。
同样,便利店、仓储超市的出现也占领了百货业、超级市场的市场份额。
网络的出现已经大大降低并将随着其它派生产业进一步降低厂商与厂商、厂商与消费者的交易费用,这将在不久的将来催生出新的业态——网上商店。
可以说,每一种新业态的出现都将加剧已有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
但在我国目前的机制下,由于丧失优势业态零售企业的退出速度远远慢于新兴业态零售企业的进入速度,导致我国零售业的服务过剩。
3、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
零售业的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决定了零售业是一个竞争高度激烈的行业。
众多势均力敌的大中零售企业的竞争决定了零售业较低的利润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