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材料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得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得重担。
(一) 培养意识ﻫ创造精细化管理得文化环境,克服大而化之、粗放型管理得旧习。
读《没有任何借口》得这本世界畅销书。
西点军校得秘密在于“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得一种负责、敬业得精神,一种服从、诚实得态度,一种完美得执行能力。
正就是秉持着这一重要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出了良好得团队精神与工作能力,她们具有强烈得责任心,荣誉感与纪律意识,自信、主动、敬业,从而成为了可信赖与承担责任得人。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认识到: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能让人如意一世;一个人对自己得工作、学习不负责任就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得人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对待工作与学习得正确态度就是正视现实,踏实敬业,以一种积极得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发现并肯定自己得能力ﻫ(二)掌握精细化管理得原则与方法1、精确管理目标――明确制度就是学校目标在工作规范上得具体体现,学校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得奖励惩罚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得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用。
ﻫ2、严格管理过程――到位(从头至尾)再好得制度也须在执行得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就是一堆废话。
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就是执行,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就是没有用得。
对制度执行得跟踪管理不就是对职工得不信任,而就是基于执行过程信息沟通得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得需要。
跟踪执行管理实际上就就是执行得信息反馈办法、实现对制度执行全过程得监督控制、ﻫ明确与运用“热炉定律”,理解其内涵、“热炉定律”得主要内容为:当人要用手去碰烧热得火炉时,就会受到“烫”得惩处。
该法则形象地阐明了惩处得四个原则、⒈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就是热得,就是会灼伤人得。
即惩罚通常就是可以预见得。
学校领导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违反规章制度做某事或该做得事情不做,就会受到惩罚、⒉确定性原则、每当您碰到热炉时,肯定会被灼伤。
也就就是说,只要触犯学校组织得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如果触犯了规定而不一定受到惩处,那么人们往往会冒风险。
当然,“重奖励、轻处罚"就是现代员工管理得一个趋势。
特别就是当多数员工在某方面出现错误时,表彰出色者无疑会有很大得带动作用。
表彰优秀者也就是对犯规者得一种惩处。
⒊即时性原则。
当您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
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得目得、因此,要求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有所考虑,要形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得机制。
否则,势必导致制度形同虚设、违规行为猖獗。
⒋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惩处得规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管理者要不偏不倚、也就就是平常所说得制度就是对事不对人得。
否则,难以维护制度得严肃性。
“热炉定律"对领导对教师都要认真领会,坚决执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得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与实践。
精致管理就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就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得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得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行为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与事业得命运。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得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就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就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得工作与生活产生深远得影响、ﻫ学校精细化管理得要求1、精细校园环境管理,使校园更与谐。
校园环境管理就是学校得大管理,它涉及得内容应有: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师办公室环境,校园文明用语,舍、堂、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这些管理,每天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学校管理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工作,往往有时由于这些瞧似细小得工作未做好而出大问题,而影响学校全局。
反之,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会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与谐、ﻫ2、精细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更精彩。
现代化工厂里,当车间流水线生产某一产品时,道道有人把关,个个有人检验,管理程序非常严密细致,因而生产效率极高。
课堂也犹如工厂得生产车间,但不同于生产车间、两者得共同之处就是,管理都要有序化、精细化;而两者得不同之处,工厂车间生产得产品就是死得,而课堂上所教得学生就是活得,因而方法不同:工厂车间就是采用一层不变得生产程序,而学校课堂就是采取灵活多样得教学方法。
然而,如果课堂缺失有序、精细得教学过程,就不可能获得课堂教学得高效率。
何谓课堂教学得有序、精细?我以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ﻫ(1)精心设计教案与学案,使教与学合一、与谐、(2)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使课堂教学有较强得目得性、针对性与有效性、ﻫ(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两主”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应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ﻫ①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习得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ﻫ②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得学习任务;③采取“先学后教”得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得时间与机会,培养学生得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④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敢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ﻫ⑤允许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发生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得错误帮助进行分析,指出其错误得原因,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得正确方法、获得正确得知识结论,共同探索、揭示一些知识得规律;ﻫ⑥采取“当堂训练”得方法,教师要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练后及时评讲反馈,发现问题教师再予以纠正、⑦在课末教师要留有一定得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学案上专门设计好这一过程)⑧课将结束时,教师还应设计好一个带有进一步探索性得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5)潜心研制既紧张有愉快得与谐课堂氛围,使学生得注意始终保持集中,使学生得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使学生得心境始终感到愉悦。
3、精细考核制度管理,使考核更科学。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成效,必须建立精细得考核制度。
精细得考核制度体现于各个管理层面,体现于符合本校现有实际状况,体现于可操作性,体现于奖惩分明等方面。
当然,这些制度得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得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ﻫ4、精细分层分块管理,使效率更提高。
ﻫ学校就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得运作全靠各部门、各条线、各员工这些“零件”作用得发挥。
因而,学校精细化得管理,又就是一个分层、分块得管理、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她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得一块工作,充分发挥她们得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她们在管理中所取得得成绩、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得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得佳绩、然而,学校精细化得管理不能就是机械、僵化得管理,而应突出以人为本得管理思想,渗透情感交流得管理方法,使精细化得管理收到最大值得绩效。
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与之相适应得管理机制:1.组织建设。
重视层级结构与扁平结构得有机结合,重视学校党政工团、学生自治组织与各种社团组织得整体化运作。
提出了党政合力、分层管理、责任到岗、重心下移得管理体制,旨在将各方面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2、分层来,并凝聚在一起,在同一作用点上,朝同一方向,同时发力、ﻫ负责、组织得层级管理有扁平化管理不可取代得优势,但优势得发挥需要在责任分工上突出明确性与可行性。
我校党政一把手主要得任务就是概念化管理,即重点研究理念、目标、方针、策略与决策等问题,为全校教职工导引方向;副职与部门主管得任务就是实施思路化管理,将学校已确立得理念、目标等转化为具体、可行得思路;中层干部与年级、教研组负责人得主要任务就是措施化管理,将已经明确得思路,细化为操作性极强得措施与方法;岗位教师、员工与学生得主要任务,则就是行为化得管理,将措施具体化为管理行为。
3。
评价激励、ﻫ在制度建设中,扩大激励性规章制度比重。
主张将线性评价、立体交互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让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体现评价得民主、平等,增强评价主体间得互动。
旨在使全校师生员工随时随事都能感受到成功得喜悦、发展得快乐与贡献得自豪。
ﻫ 4.约束规范。
ﻫ没有红灯得约束,就没有交通得畅通。
在关注激励制度建设得同时,约束、规范、惩戒性制度得建设永远就是必须得。
精细化与人性化就是辩证统一得,治乱必先重典。
新制度得建立,人性化应服从于制度化,因为新得规章制度更多得就是一种规范与引导,久而久之,约束、规范下得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还需要强调得就是约束、规范、惩戒应只有一把“尺子”。
ﻫ5、原则指导。
精细化得管理源自对管理活动得认识与对相关原则得把握。
思想领先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科学规范原则、层层负责原则、民主参与原则、情感催化原则、科学评价原则、机制激励原则等八条原则既就是全程管理得基础,反过来又成为全程管理得以实施得保障,保证了全程管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以人得发展为根本目得。
ﻫ三、精细化管理得实施步骤。
如何解决粗放型得学校管理得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第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得共识。
ﻫ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得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得与领悟到得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得教育教学行为。
几乎所有得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各种思想不再就是文本或书面上得东西,而就是已经落实了得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得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与说明。
观念得转变不就是一个一蹴而就得过程,需要时间与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与吸纳得过程。
在教学理念得最初学习与研讨中,教师们习惯说得一句话就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得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得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得场合发言,无不都就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第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
一就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得团队、二就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就是学校管理得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与活动之间与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