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公平之“高考移民”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要确保教育公平,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质量、改革教育制度、改善受教育机会公平这些方面加以处理。
高考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既有教育的内部原因,也有教育的外部原因。
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或者说集中体现。
这种现象是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
从教育外部情况来看,主要是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给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关键字:教育高考移民公平
一、“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紧密联系
“教育公平”是由“教育机会均等”这一观念逐渐演变引申而来。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质在社会的发展上越来越显得重要,教育的位置相应的也愈来愈重要。
在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后,由于社会公平问题的再次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也将视线转移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基础教育上。
“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也被人们给予了更多关注。
从来源上看,公共政策是致力于解决一些政策问题,而政策问题又源于一定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涉及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由此可见,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大多数人能够看到的问题,同样必须将公平作为首要前提。
二、“高考移民”现象探究
(一)“高考移民”产生因素
“高考移民”就是指那些为了参加高考而进行户籍迁移,从录取分数线较高、录取率较低的省份把户籍迁往分数线较低、录取率较高的省市。
考生为了“榜上有名”,通过采取转学或者迁移户口的办法到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或当地升学率较高的地区应考的不合理现象。
1、地域差异的因素
从总体上看,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异性地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西部地区,有7 个省或自治区;第二类为教育发达地区,有6 个
省;第三类为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三个直辖市。
我国目前看来,不同地区考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这个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高考移民”的形成。
2、政治政策方面的因素
在我国目前行使的制度来说,学生如果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想要就读时必须借读。
在常住户口所在地之外的异地借读是无法正常参加高考的,即使在当地能够参加高考也不会享受到与当地考生同等的待遇。
根据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有关规定:考生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报名,一般不办理借考手续。
正是由于这些相关的户口报名规定,导致了考生想要就读到高考分数线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并参加高考而且能够获得与当地考生同样高考待遇的权利,就需要移民过去。
3、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迅速,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别,许多人就业都将目标转向于大城市,都想拥有高薪金、高社会地位。
而这些地区、部门和行业的职位还是十分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众多高学历人员的就业需要,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相应地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特定部门和行业的就业资格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普遍认同高学历为就业的基本资格,大学文凭目前已经成为了求职的敲门砖。
4、教育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有相关规定,为了能够使教育资源环境得到改善,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鼓励学校大力发展教育,在拨款及社会资助下可以招收一定比例的“择校生”来收取资金作为教育经费。
招收“择校生”政策本意是好,但是间接地提供了高考移民的途径与平台,有的学校甚至直接进行参与、组织高考移民。
其结果就是导致了高考移民的规模迅速扩大。
学校组织规模化、组织化的高考移民,直接地推动了高考移民温度的高涨。
(二)“高考移民”的不利影响
1、“高考移民”现象使得高考制度变得不公平,是对高考公正性的一种破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虽然我们倡导教育公平,但是实际上受到家庭环境、地区经济状况、教育规模与水平等条件影响,学生的入学权利和受教育机会实际上并不是平等的。
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决定着孩子受教育的机会,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只要出钱购买,
就可以进入相对高质量水平的学校;而经济条件相对差的学生只能自己努力,在教育环境差的情况下学习。
一些政府人员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进行暗箱操作,控制升学,在这样不合理情况下,蒙受不公的不单单是那些高考移民迁入地的考生,也包括那些费尽心机的高考移民们。
高考这一制度,在我国现阶段依旧是被认为较为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没有出现能够取代它的新制度下,它依旧是最合理的。
它提供的是一种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
高考移民利用现有制度的不完善来牟利,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所谓“高考权威”的挑战,也是将所有考生置于了一种不公平的较量。
2、“高考移民”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破坏,破坏社会的和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高考移民”体现出的是教育领域内的一种教育腐败现象,更多体现出了社会制度在这一方面的不合理,社会制度的不规范、不合理导致一系列现象的产生。
考生要如果移民必须经过移民地政府的同意才可以,这也反映了接收移民的地区本身有自己的问题。
也许为了提升学校的声望,来接收来自教学质量较好考生,希望通过他们来提高升学率,吸引更多来当地就读的学生与更多的社会资源。
(三)有关政策应对,确保教育公平性,来解决“高考移民”问题
1、增加教育经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给予低收入家庭一定的教育资金帮助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教育问题中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国家长久以来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地还是在各个城市中,农村和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远远低于城市。
有些学校十分饱和,但是有的学校却极其匮乏。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合理解决。
2、适当的改革高考教育制度,使得高考更加公平、制度更加完善。
高考应该能够保证让考生在全国这个大范围内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成为省、市、区范围竞争。
各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出生的地区。
全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只有统一起来,高考的公平公正性才能让人得到满意。
“高考移民”现象才能销声匿迹,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也才会体现。
所以,应当适当的改革高考教育制度,使得政策的公平性能够更好的体现。
3、改善目前社会上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再次提到社会公平问题。
正如上面所说的,由于受到地域、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也是不平等的。
保障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能够获得较好的受教育机会,也是国家应当解决的一大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考移民”问题也会自然瓦解。
当“移民”没有它的必要性时,那些企图钻“移民”空子的人也就自然会放弃,转而向那些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努力学习的人看齐。
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通过学习充实自己,能够在将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一鸣:《教育原理》,载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传江、朱劲松:《公平与效率视野下的高考移民观》,载人口研究
[3]肖娟群、王彦民:《“高考移民”国际化与教育公平问题》,载教育与考试
[4]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别:11数本(3)班
姓名:白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