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word版)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word版)
生后时间(min)
氧饱和度(%)
1
60-65
2
65-70
3
4
75-80
5
80-85
10
85-95
复苏器械快速检查表
复苏措施
复苏器械和设备
保暖
(6条)
预热辐射台
预热毛巾或毛毯
温度传感器
帽子
塑料袋或保鲜膜(胎龄<32周的早产儿)
预热的床垫(胎龄<32周的早产儿)
清理呼吸道
(3条)
吸球
10或12号吸痰管连接壁式吸引器(压力80-100mmHg)
器官/系统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管理
神经系统
呼吸暂停
惊厥
易激惹
肌张力低
神经系统检查异常
喂养不协调
监护呼吸暂停
必要时正压通气
监测血糖和电解质
避免低体温
考虑抗惊厥治疗
考虑亚低温治疗
考虑延迟喂养及肠外营养
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
呼噜声
三凹征
鼻翼煽动
氧饱和度降低
气胸
维持足够的给氧和通气
避免不必要的吸引
考虑抗生素
考虑胸部X线检查和血气分析
导管芯(铁丝)
气管导管(2.5/3/3.5号)
二氧化碳检测器
卷尺和气管插管插入深度表
防水胶布、插管固定装置
剪刀
喉罩气道(1号),5ml注射器
药物
(3条)
1:10000(0.1mg/.ml)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
脐静脉插管和给药所需物品
其他(1条)
心电监护仪和电极片
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管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2016)
是
否
否
是是
否
是
矫正通气步骤
矫正步骤
操作
M
调整面罩
确定面罩与面部封闭良好
R
重新摆正体位
将头调到“鼻吸气”体位
S
吸引口鼻
检查并吸引口鼻分泌物
O
打开口腔
用手指打开口腔重新放置面罩
P
增加压力
每次5-10cmH2O,
足月儿最大40cmH2O
A
改变气道
考虑气管插管或喉罩气道
否
是
生后导管前脉搏血氧饱和度
考虑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
考虑延迟喂养和静脉输液
心血管系统
低血压
心动过速
监测血压和心率
考虑扩容或强心剂
处理低血压
肾脏
尿排出减少
水肿
电解质异常
监测尿量
监测血电解质
监测体重
如新生儿尿排出减少,血容量充足,限制液入量
胃肠道
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
肝功能异常
胃肠出血
考虑腹部X线检查
考虑延迟喂养和静脉输液
考虑肠外营养
胎粪吸引管
听诊(1条)
听诊器
通气
(5条)
氧流量10L/min
给氧浓度调至21%(胎龄<35周,氧浓度21%-30%)
正压通气装置
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面罩
8号胃管和大号空针
氧气装置
(3条)
常压给氧的装置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及传感器
目标氧饱和度值表格
气管插管
(8条)
喉镜及0号(早产儿)和1号(足月儿)镜片(00号可选)
9-10
注意:1.新生儿体重<750g,仅需插入6cm;2.导管剪短至13-15cm
气管导管内径选择
导管内径(mm)
新生儿体重(g)
胎龄(周)
2.5
<1000
<28
3.0
1000-2000
28-34
3.5
2000-3000
34-38
3.5-4.0
>3000
>38
内分泌-代谢问题
代谢性酸中毒
低血糖
低钙血症
高钾血症
监测血糖
监测电解质
考虑静脉输液
补充电解质
血液系统
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苍白、瘀斑、出血点
监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保健
低体温
延迟洗澡
气管插管插入深度
胎龄
(周)
新生儿体重
(g)
插入深度
管端至上唇(cm)
23-24
500-600
5.5
25-26
700-800
6.0
27-29
900-1000
6.5
30-32
1100-1400
7.0
33-34
1500-1800
7.5
35-37
1900-2400
8.0
38-40
2500-3100
8.5
41-43
3200-4200
9.0
简易表格
体重(kg)
插入深度(cm,管端至上唇距离)
1
6-7
2
7-8
3
8-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