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北魏人出行图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汉人胡食画像砖
北魏人出行图
少数民族的胡床成为汉族所 喜爱的家具
材料反映了北方各民族文化生活出现什么现象? 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民族融合的过程? 各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三、民 族:
1、对鲜卑: 生活习惯封建化
鲜卑族学习汉族: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汉族风俗是整个 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1)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2)政府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2)对外贸易长足发展
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 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 (注:士族制度是萌生于东汉,形成于汉魏之际 的政治制度。) ——《洛阳伽蓝记》卷二 你觉得是北魏洛阳的什么景象让南梁大臣陈庆之感叹不 已?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 士族制度在洛阳的的盛行说明北魏统治模式发生怎样变化? 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 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 一、背景 2.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3.改革的有利条件 二、目的: 1.缓和尖锐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巩固北魏政权 2.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促进北魏社会发展 三、措施: 1、经济: 实行均田制、租调制 2、政治: 整顿吏治、设三长制、迁都、废旧制 改行汉制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 3、社会习俗: 门第、改籍贯、通婚姻 四、评价
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 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 统治模式转化
二、政 治: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仿汉族官制、定律令、废酷刑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材料反映了北方鲜卑族哪些 社会习俗变化? 衣着,出行等社会习俗的变更
大 市
小 市 四通市
北魏都城洛阳
钱孝 文 帝 太时 和铸 五造 铢的 铜 ——
一、经 济:
1、农 业: (1)生产工具得改进 (2)耕作技术的提高 (3)兴修水利 (4)开垦荒地 (5)经济作物的种植 2、畜牧业: 品种、饲养、繁殖、兽医经验等丰富 (1)丝织业达魏晋以来最高水平 3、手工业: (2)制瓷业获很大发展,青瓷出现 4、商 业: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 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 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 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 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 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 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 的美好愿望。它的书法艺术,是 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 一体。既有隶书古朴刚健的风格, 又有楷书端庄大方的神韵。代表 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 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 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活方式汉族化
北 魏 时 期 的 动 物 纹 锦
全供 上 “ 敦 图养 绣 佛 煌 绣人 有 说 莫 法、 坐 法 高 娴多 佛 图 窟 熟样 、 ” 中 ,的 立 残 北 线散 佛 片 魏 条花 、 , 绣 流等 男 画 品 畅, 女 面 。
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在图书馆查到了这 两张图片,从中他将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第3课化
牧马(魏晋 墓壁砖画)
扬场图 (魏晋墓 葬壁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 (魏晋墓 葬壁画)
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 题是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经济 的影响,当你发现这一系列墓 葬壁画,从经济上讲你会得出 什么结论?
生产方式农耕化
2、对汉族: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生产特别畜牧业生产; 服饰或风度融入鲜卑色彩。
北魏 建立
单元小结
推动 经济 发展 阶级 与民 族矛 盾日 益尖 锐 改革 迫在 眉睫 推行 新制
迁都 洛阳
移风 易俗
统一 黄河 流域
冯太 后与 孝文 帝锐 意改 革
推动 经济 发展 推动 封建 化 推动 民族 融合
魏碑
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 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 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 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 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 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 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小组成员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 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 问题?你能在材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 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 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