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
荆芥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 效: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辛温解表药 荆芥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证。 3、用于吐衄下血症。
辛温解表药
防风
防风
辛温解表药 防风
防风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 经。
功 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4.扶正祛邪。
《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病治异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6.三因治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治法
八法的具体内容
1.汗法 2.吐法 3.下法 4.和法 5.温法 6.清法 7.消法 8.补法
中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中医科 毛小红
辛凉解表药 葛根
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 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辛凉解表药 葛根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辛凉解表药
桑叶
桑叶
辛凉解表药 桑叶
桑叶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石膏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石膏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 肌。
清热泻火药 石膏
临床应用: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
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防治原则与治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治未病的内容、治病求本的原则、病 治异同的概念及八法的含义。
2、熟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原则。
3、了解三因制宜的内容。
防治原则
具体内容 1.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难经·七十七难》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辛温解表药
麻黄
麻黄
辛温解表药 麻黄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 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行水消 肿;散阴疽、消癥结。
辛温解表药 麻黄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外感喘咳证。 3、用于水肿证。 4、用于阴疽证。
辛温解表药
桂枝
桂枝
辛温解表药 桂枝
2.治病求本、分清标本缓急。
何谓正治与反治,何谓标本缓急。
3.调整阴阳。
唐·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善 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 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 效: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辛凉解表药 桑叶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头
痛、咽喉肿痛等。 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
咽干燥等。 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祛湿药
化湿燥湿药
化湿燥湿药
藿香
化湿燥湿药 藿香
辛凉解表药
菊花
菊花
辛凉解表药 菊花
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 经。
功 效: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 清热解毒
辛凉解表药 菊花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肿毒。
辛凉解表药
葛根
葛根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开窍、 化
湿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等 作
用。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此外,“淡”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涩”与“酸”作用 相似,
藿香
性味归经: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 效:化湿、解暑、止呕。
化湿燥湿药 藿香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滞中焦证。
2、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
3、用于呕吐。
祛湿药
利湿渗湿药
利湿渗湿药
茯苓
茯芩
利湿渗湿药 茯苓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 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利湿渗湿药 茯苓
临床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2、用于脾虚诸证。
3、用于心悸失眠。
祛湿药
陈
清热利湿药 茵陈
茵陈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 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清热利湿药 茵陈
临床应用: 1、用于黄疸。
2、用于湿温、湿疮、湿疹。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肺、心、膀胱 经。
功 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 气。
辛温解表药 桂枝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之痹证、痛经、闭经,能温
经、祛寒、活血通络。 3、用于心阳不振之胸痹心痛证、水饮凌心之
心悸证。
辛温解表药
荆芥
荆介
辛温解表药 荆芥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薄荷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 效: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 毒、疏肝解郁
辛凉解表药 薄荷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
风寒、头痛者。 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 4、用于疏肝解郁,症见胸闷、胁痛等。
辛温解表药 防风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证。 3、用于破伤风。
辛凉解表药
柴胡
柴胡
辛凉解表药 柴胡
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 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 气,清胆截疟。
辛凉解表药 柴胡
临床应用: 1、用于邪在少阳,外感发热。 2、用于肝郁气滞诸证。 3、用于气虚下陷证。 4、用于疟疾。
中药学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的主要性能及60种中药的分类、 药性特点、功效和主治。
2、了解其他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和 主治。
3、了解中药的产地、临床配伍、煎煮方法以 及临床用药禁忌。
中药的性能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 四性。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五味的 作用区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