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 流行病课件:心血管疾病
(精品) 流行病课件: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全人群策略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对象:有特殊发病危险因素的群体和社区居民
检出高危险个体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纠正其高危险因素
全人群策略
✓ 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卫生宣传 具体指导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10
20
30
40
50
60
70
图21-1 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 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 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 人,占死亡原因的41%。
➢临床分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 存在很大的差异(表21-1)。
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 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 高于南方(表2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间分布
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
➢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 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
全球流行概况
➢ 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 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 段是不同的(图21-1)。
➢ 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 禁烟限酒 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 心理平衡 药物干预
➢定义:
二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就是对心 血管疾病已患病者采取措施,以防止 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事件的 发生,俗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
➢“三早”预防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有: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卫生宣传和教育,增强群 众自我检查、早期发现疾病和就诊的意识;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 “城乡差别” 缩小 ➢ 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
涨过快
第二节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高血压(hypertension)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正确指导社区 群众自我防病,转送病人至上级医院诊治;
使用科学的诊治技术,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 发症,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或复发 。
➢定义:
三级预防
针对发病后期的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康 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延长有活力健康期望寿命 减少病人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综合防治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 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部分 相互作用是互补(协同作用) (图21-4 ) 。 进行总体危险评估和对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进 行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图21-5 ) 。
图21-4 常见的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21-5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和防治策略
➢人群分布
年龄 40岁以后上升 性别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女性 种族 死亡率 黑人>白人 黄种人<白种人 民族 苗族患病率>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职业 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
影响因素
➢疾病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缺乏运动 水果蔬菜摄入量低 过量饮酒
➢临床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间相差明显。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 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 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差别明显(图213)。 西太平洋、欧洲、东南亚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高,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最高; 地中海东部、美洲、非洲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低, 其中地中海东部地区最低。
日本北部的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28克,该 地区有38%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12~18 克,南方为7~8克,与高血压患病率北方 明显高于南方相吻合。
超重和肥胖
✓ 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 者患高血 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男 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压的 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图21-2 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
种族、民族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 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 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 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 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
✓总体危险评估在防治中的作用:
有助于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 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预防意识和依从性 有助于对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有助于广大民众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是对个体进行危险分层,进而确定干预 措施的重要依据
有助于综合调整危险因素控制的方案 有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
程度且以最低花费挽救最多的生命
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
北方高于南方 东部高于西部 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 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时间分布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 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 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 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图21-2)。 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图21-3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
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
北方高于南方 东部 高于西部 中部居中 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时间分布
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 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
多数发展中国家、东欧和前苏联,脑卒中死亡 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
➢心血管疾病人群综合防治计划特点
对象: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组织:卫生部门;社区其他职能部门 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 内容:一级、二级、三级预防 措施:一种疾病的多个病因;多种疾病的同一病因 效果评价:疾病监测系统;全程的评价工作
思考题
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地区不同,但心血管疾 病流行的演变历程大致相同?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主要不 同点有那些? 如何提高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 控制率?
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 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 龄的增长而上升。
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 普遍高于女性。
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 病情况有明显差异。
影响因素
➢疾病因素
高血压 高同型半光氨酸(HCY)血症 心脏病 糖尿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异常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饮酒
➢未确定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 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 摄入量多等。
第四节 冠心病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定义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 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 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 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 血性损害。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 症候群。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 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 疾病的一种表现。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 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 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 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 因素。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第二节 高血压 第三节 脑卒中 第四节 冠心病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 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
➢第二阶段(上升期) 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死亡 占10%~30%。
➢ 第三阶段(高峰期)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 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 成达35%~65%。
➢社会心理因素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 郁、焦虑、人格类型等。
此外,职业紧张、心理压力使冠心病发 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遗传因素
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有 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遗传因素作用的程 度也不尽相同。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社区综合防治
0
64.08 63.42 60.90 59.70 55.35 52.03 49.95 46.19 45.14 44.74 43.23 41.00 39.69 39.29 39.16 36.79 34.56 33.53 32.86 31.25 31.01 30.85 30.67 29.57 29.10 28.87 28.49 28.39 28.34 27.87 27.61 25.68 24.95 24.07 23.68 20.85 15.4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