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PPT课件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PPT课件


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我国将煤层按厚度分为三
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3.5m
厚煤层
>3.5m
42
四、煤层赋存特征
• 3. 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 煤层稳定性是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及可采性的变化程 度。按煤层稳定性,可分为: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43
第二节 煤质及煤的工业分类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1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第二节 煤质及煤的工业分类 第三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第四节 矿图基本知识
2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一、成煤作用 二、聚煤时期 三、含煤岩系 四、煤层特征
3
一、成煤作用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后转变成的 固体可燃矿产。
(一)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演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熔融状态的岩浆,沿地壳的裂
隙等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 石。
7
二、聚煤期
沉积岩是地壳表层环境中常温常压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主 要由风化和剥蚀岩石的碎屑及可溶物质等,经搬运、沉积、 压紧、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由于风化、剥蚀、搬运作用形成的岩石。特点: 成层状态;存在古生物化石。如:砾石、砂岩、页 岩、石灰岩、煤。
(一)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
1. 煤层的结构
煤层通常是层状的。根据煤层中有 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两类。
(1)简单结构煤层 (2)复杂结构煤层
24
四、煤层赋存特征
• 2. 煤层的顶、底板
•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 •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
基本顶 直接顶
伪顶 煤层 直接底 基本底
13
14
15
16
17
18
二、聚煤期
19
地质年代(地层年代)表
20
二、聚煤期
聚煤期或成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
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孢子植物) 3个主要聚煤期 中生代:侏罗纪(裸子植物)
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三纪) (被子植物)
徐州煤田成煤于古生代的石炭纪、二迭纪,距 今有2.7~3.5亿年了!
四、煤层赋存特征
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用褶曲要素 来描述一个褶曲在空间的形态,
核部
核部、翼部、轴面、轴线、枢纽
31
四、煤层赋存特征

曲3. 断裂构造
断裂构构造 — 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失去连续性的构造。 节理造 — 没有出现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 — 出现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39
四、煤层赋存特征
地面勘探线、钻孔、与煤层断层的关系示意图
钻孔 钻孔
勘探线
钻孔
40
四、煤层赋存特征
(四)常用的煤层分类
1. 按煤层倾角分类
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我国将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25°
中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
>45°
41
四、煤层赋存特征
2. 按煤层厚度分类
变过程,以及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经受的各种作用。
4
一、成煤作用
煤的形成过程
5
一、成煤作用
(二)成煤的必要条件
形成有开采价值煤层的必要条件: 第一,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第二,大量植物的生长、死亡; 第三,大面积沼泽化的地理条件; 第四,地壳运动的良好配合。
6
二、聚煤期
按岩石的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2
三、含煤岩系
煤田 — 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 煤岩系分布区。(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 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煤田常以其所在的地点来命名,如大同煤田、徐州 煤田、鄂尔多斯煤田、开滦煤田等。
面积从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 储量从几亿到几百亿吨。
23
四、煤层赋存特征
一、煤的元素成分

有机物质:碳(C)、氢(H)、氧(O)、氮(N) 无机物质
1. 碳
(1)变质程度越深,含碳量越高 (2)含碳量越高,发热量越高
25
四、煤层赋存特征
(二)煤层厚度
煤层的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 直距离。 煤层总厚度:包括所有煤分层和夹 矸层厚度总和。 有益厚度:煤分层厚度的总和,不 包括夹矸层厚度。 最低可采厚度:在当前技术和经济 条件下,可开采的最小煤层厚度。
26
四、煤层赋存特征
(三)煤层的构造形态
地质构造 — 地壳运动造成 的煤层和岩层的空间形态 煤层的产状 — 对煤层赋存 状态和空间特征的描述
沉积岩约占75%(地表), 矿产蕴藏量的80%, 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8
9
10
11
12
二、聚煤期
变质岩是由原有的沉积岩、岩浆岩在受到高温、高压及化
学性活泼的气体或液体的作用,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结 构及构造都发生变化,变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受高温高压作用已改变了成份和性质的岩石。 如:大理石、石英岩、片麻岩等
21
三、含煤岩系
含煤岩系简称煤系,是指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 积岩系。
煤系地层命名方法: ① 煤系地层通常以形成的地质年代来命名,如华北的石 炭二叠纪煤系,华南的晚二叠世煤系,东北的侏罗纪煤系等; ② 采用煤系发育良好,研究较早的地区来命名,如华南 的晚二叠世煤系在江苏龙潭和江西乐平等地研究较早,也称 为龙潭煤系或乐平煤系。
27
四、煤层赋存特征
1. 单斜构造
在一定范围内,煤(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 的构造形态,称为单斜构造。
28

四、煤层赋存特征
斜 2. 褶皱构造 构 褶皱构造 — 岩层受力后,被挤压弯曲,但保持 造 连续性的构造形态。(由若干个褶曲组合而成)
褶曲 — 褶皱构造中的单个弯曲
褶 曲 构 造
29
30



32
33
特大断层-东非大裂谷
34
35
36
四、煤层赋存特征
(1) 断层要素
断层面:岩层沿之断裂滑动的面。断面层可能是平面或曲面。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线的方向反映断层延伸方 向。断层线可能呈直线或曲线。 交面线:断层面与岩层层面(一般是岩层底面)的交线 断盘:断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 断距 断层分类
根据上下盘的相对运动。 a、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b、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c、平推断层— 没有垂直方向位移的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平推断层
38
四、煤层赋存特征
根据断层走向与煤层走向关系:
走向断层 — 断层走向与煤层走向平行 倾向断层 — 断层走向与煤层走向垂直 斜交断层 — 断层走向煤层走向斜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