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并且以方兴未艾之势给当前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并切实抓好。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这种转变,其目的是把选择的权力、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兴趣、疑惑和问题主自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多层面的具体操作,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保证
1、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心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在教学中我的作法是:
(1)课前,我精心设计导语,力争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他们的情绪,使之在感情上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设计的导语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几种形式。
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趣味无穷的语文知识海洋中撷取珍宝。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能否从标题确定是于
勒?全文对于勒着墨不多,但他无处不在,这样的人是主人公吗?于勒很重要,他的命运与菲利普夫妇有关,他是主人公吗?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学得主动,从而明确了小说主人公的确定方法及本文的线索,收获也大。
(3)结束时设计言简意赅的结束语,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措施。
一节自主探究课结束后,我会利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总结这节课。
总结时,大多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热情。
2、合理指导,教给方法。
方法影响效果,习惯左右结果。
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1)设计合理有序的自主探究程序。
即安排有序的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程序,让学生定向发展。
例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评(章法技巧)——自练(各类习题)。
当然,六个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作用。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
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筛选已有知识并通过思考找出空白的过程。
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教师适时指导暗示。
即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暗示,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使他们产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终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有意识的方向转化。
如,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可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后,暗示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同类型的文章。
学生自然会联
想到郭沫若的《雷电颂》,高尔基的《海燕》以及课外读过的《枫叶礼赞》,这时老师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4)养成自我评价习惯。
要求学生自学一个阶段后,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测自己是否达标。
评价的方法很多,有练习、检测、解决实际问题等。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评价后就是调整,也就是对不足之处加以矫正和补救。
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后,就会及时总结,这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5)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也就是说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
比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后,要求学生借鉴此文的某些写法,将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写出来。
这样读写结合,有效地完成了知识迁移的过程。
3、立足课内,向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应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课内课外一齐抓。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在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教学中,我按照“预习——老师点拨——自主探究——演练”四个阶段进行。
“预习”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读”“查”“注”“思”“议”五个环节,完成基础学习目标。
“老师点拨”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点亮学生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之光,从而明确高层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主要是针对疑难问题展开研究,以达到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演练”主要是教师设计出一道道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去探索。
这主要是检验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以便及时反馈并加以补救。
(2)以课外活动为辅助渠道。
语文的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有具体的统一活动,也有个人的自主活动;有较单一的语文训练活动,也有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的开放性、娱乐性活动。
我主要抓课外阅读。
抓课外阅读,一是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不能都是小说,因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必定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据课文有针对性地将阅读内容延伸扩展。
二是要解决怎样读的问题。
除了课内外结合外,还要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如举办读书报告会、讲座、心得交流等,亦可组织书评、影评、办手抄报、摘录妙文佳句等比赛活动。
总之,在社会急切呼唤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