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导论和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一、欧洲联盟简介地理的意义;政治的意义;名称的演进;成员国的扩大;一体化内容的深化等二、欧洲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体及其两个维度的问题欧洲联盟对外政策一体化的定义:是指在对外政策的各个领域(对外经济政策与联系国政策;共同外交、安全与防务政策;东扩与地区稳定政策)以及对外政策决策的各个阶段(政策的形成、决断和实施),欧盟成员国发展联合决定的机制或使其超国家化的过程。
三、欧洲观念的历史沿革与欧洲统一的定义作为具有整体性的、有别于其他各洲的欧洲观念始于中世纪(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在全欧洲范围的传播和欧洲基督教文化圈的确立。
关于欧洲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冉隆勃指出:“这里所说的欧洲统一不是指罗马帝国或查理曼帝国对欧洲的统治,也不是指拿破仑或希特勒式的通过武力来统一欧洲。
历史上的欧洲统一运动是主张通过建立欧洲联邦或欧洲联盟来避免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维持这一地区的和平。
”欧洲统一不是始于二战以后,欧洲统一的思想与运动早在二战以前就已存在。
四、二战以前欧洲统一的思想与运动1、17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朝臣萨利公爵(Maximilien de Be’thune (The Duc de Sully), 1560—1641)他在法王授意下,制定了一个由十五个欧洲基督教国家组成的欧洲联邦,以对付东方土耳其人和俄国人入侵的计划;这一欧洲联邦计划,要由法国领导实施。
这种主张反映了法国的霸权主义,为后来拿破仑所沿袭。
2、18世纪法国科学院院士圣—皮埃尔神父(Abbe de Saint-Pierre,1658—1743年)圣—皮埃尔神父,全名是查理—伊赖内?卡斯岱尔(Charles-Irenee Castel),生于圣—皮埃尔教堂,故名。
他从1712年开始写《给欧洲以永久和平的回忆录》,共三卷,前两卷题为《给欧洲以永久和平的方案》,第三卷题为《在基督教国家君主间建立永久和平的方案》。
《方案》的详细节录收入《卢梭全集》里,作为卢梭的一篇《永久和平方案的判断》的附录。
圣—皮埃尔的欧洲联合或邦联主义思想主要表现:第一,欧洲政治联合或组成邦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永久的和平。
第二,实现永久和平的手段和途径是建立统一的欧洲邦联。
第三,如何建立一体化的欧洲邦联,圣—皮埃尔提出五条通则:a, 缔约;b, 特定国家合作; c, 自治; d, 遵约;e, 成员国一致赞成通过。
如果建立了这五条通则,拟议中的欧洲邦联就足以给欧洲以牢固而永恒和平了。
第四,在欧洲邦联范围内,各成员国要“平分实力”,同时要重视“日耳曼集团”的作用。
3、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灰色的思辩领域对欧洲永久和平的政治学探索,集中体现在他于1795年出版的《永久和平论——一个哲学方案》(Zum ewigen Frieden: Ein philosophischer Entwurf) 的著作中。
他认为,战争是人类寻求“平衡法则”的方式,总有一天,人类会采取理性的原则,通过联邦的方式,即通过联合起来的权力和联合起来的意志来消除战争,获得永久和平。
为此,他在理论领域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争端上,通过签订“和平条约”来解决。
第二,在欧洲各国建立统一的共和制的政治体制。
共和体制是拒绝战争的体制。
第三,在欧洲,各国联合成一个欧洲联邦,并缔结和平盟约,然后,由欧洲联邦扩展到世界联邦,成立“国际政府”,从而永久地结束战争、获得永久和平。
4、19世纪—20世纪将欧洲联盟与和平联系起来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其中最著名的是1849年9月在布鲁塞尔、1859年8月在巴黎、1850年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争取欧洲和平的大会。
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大会上的著名预言。
马克思主义反对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的欧洲联盟,突出代表是列宁。
列宁是站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看待欧洲联盟的。
5、理查德·库登霍夫—卡勒基(Richard Coudenhove-Kalergi, 1894—1972年)的“泛欧运动”与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的“欧洲联盟”计划奥地利贵族理查德·库登霍夫—卡勒基于1924年出版了《泛欧洲的圣战—一个人的自传和一个运动》,系统阐述了“泛欧运动”的思想:第一,目的是要将一个混乱、分裂的欧洲建设成为有秩序的和平的欧洲,为此必须在所有欧洲国家之上建立起一种“联邦”的制度。
第二,“泛欧联邦”的模式是美国。
第三,“泛欧联邦”地理上涵盖欧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国家的海外殖民地,不包括英国和苏联的欧洲部分。
等等。
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积极支持库登霍夫—卡勒基的泛欧思想和运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欧洲联盟”计划。
首先,实现法国和德国的和解,是白里安“欧洲联盟”计划的第一步。
建立“欧洲联盟”,实行联邦制。
1930年5月,他向欧洲各国政府发出了一份名为《关于组织欧洲联盟体系》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陈述了组建欧洲联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宣称组建欧洲联盟不会削弱各国主权,也不会减弱国联的权威与职权范围。
这是欧洲第一个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官方文件。
各国的反应冷淡。
特别是英国间接拒绝了白里安计划。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抵抗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想: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欧洲未来需要强调超越国界的精神,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真正的欧洲共同体。
这一思想的两大代表人物: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阿尔蒂罗?斯皮内利(Altiero Spinelli)和恩斯托?罗西(Emesto Rossi)。
1941年8月,他们起草了《文托特内宣言》,鼓励人们将抵抗运动与创造自由统一的欧洲联邦结合起来,永远消除欧洲的***和战争。
第二讲二战以后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起步和启动一、英国与二战以后的欧洲一体化发展1、1946年9月19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著名讲话。
2、欧洲运动的开展和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的成立。
欧洲委员会的目的是“实现它的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联合,以维护和促进作为它们共同财富的理想和原则,并有助于它们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欧洲委员会的权力非常广泛,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法律和行政管理,以及维护和发展人权与最基本的自由”等权力。
但是防务职能被排除在外;经济职能受到很大限制。
3、英国的“三环外交”与欧洲政策的定位。
三、美国与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美国对欧洲政策的转变与“杜鲁门主义”(美国将“支持抵抗武装颠覆和外界压力的自由人民”,凡涉及美国安全的颠覆活动,美国都要加以反对)。
杜鲁门主义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表现。
2、美国支持影响下的西欧联合发展——1947年6月提出的“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的成立。
——西欧联盟的成立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成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冰岛、卢森堡、荷兰、挪威和葡萄牙共12个国家的代表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四、法国与二战以后欧洲一体化发展1、让·莫内(Jean Monnet)关于欧洲联合的思想与实践。
2、“舒曼计划”提出与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成立。
五、德国(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以前为西德)与二战以后欧洲一体化发展1、二战以后的德国处境与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 1876年—1967年)在德国政坛上的崛起2、阿登纳的西欧一体化政策与“舒曼计划”的实现。
第三讲欧洲一体化的曲折发展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指导理念:经济自由主义与功能性合作要实行经济自由主义,要整合。
这种思考主要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思想之上,尤其是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的著作。
他们分别提出的两个模型解释了国际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自由贸易对财富增长的促进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为所有经济活动建立一个跨越边境的大市场,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
功能性合作是罗马尼亚裔英国学者戴维·米特兰尼(David Mitrany,1888—1975年)为代表的“早期功能主义理论”与美国学者厄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假设与理论要点,即“先功能后形式”(Form follows function)。
新老功能主义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强调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后者则重视功能性合作的结果,即一个新的政治共同体的建立。
2、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以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成就是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
它们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二、戴高乐的“欧洲观”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1、戴高乐的“欧洲观”:邦联式的“祖国的欧洲”;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建设六国欧洲。
确立一个原则:反对超国家一体化的欧洲联邦,坚持建立“祖国的欧洲”;奠定一个基础:法德和解与合作关系;利用一个工具:欧洲共同体;扫除一个障碍:美国在西欧的霸权。
2、戴高乐的“欧洲观”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空椅危机”与“卢森堡妥协”;欧洲政治联合遭受挫折;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等。
三、法德和解与合作对西欧一体化的影响1、法德和解与合作的实现1963年1月22日“德法合作条约”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
2、法德和解与合作对西欧一体化的积极影响:1974年以后德斯坦总统与施密特总理执政时期:欧洲理事会的设立(1975年);欧洲议会的直接选举(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建立(1979年);对外关系方面的合作进展等。
密特朗总统(1981年上台执政)和科尔总理(1982年德国政治危机中上台)执政时期:解决欧共体问题方面;处理对美国关系问题方面等等。
第四讲欧洲一体化的重新启动与飞跃发展一、欧洲一体化的“重新启动”:“单一市场计划”的提出与《单一欧洲法令》的签署1、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及其“单一市场计划”的提出2、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背景和意义3、新的一体化战略的内容与实施4、《单一欧洲法令》的签署对欧洲一体化的重新启动二、欧洲一体化的飞跃发展:《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与欧洲联盟的诞生《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和欧洲联盟的诞生,为欧洲政治联盟发展奠定了基础。
1、确立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基本框架2、实行比较一致的社会政策和“欧洲公民身份”制度3、发展与加强欧盟机构的民主机制和运行机制4、“辅从原则”(Subsidiarity) 的确立欧洲联盟条约采纳了“辅从”(Subsidiaritaet)概念,其意义与德国对联邦分权(foederative Gewaltenteilung) 的理解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