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语文倾听习惯和发言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倾听习惯和发言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倾听习惯和发言能力的培养横板小学胡秋梅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

但我们可以发现,好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学舌不清,人称混淆,听话、说话抓不住主要内容等问题。

现实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度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问题。

王尚文教授精辟地指出:“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

”[2]的确,学生不喜欢倾听,不善于倾听,不会倾听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倾听能力的缺失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播带来极大的阻碍。

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已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经过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利用课文资源,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小学生特别好动,总是喜欢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讲。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善于把握住课堂的时机,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资源,就能在课堂上种下倾听的种子,使倾听习惯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甚至为学习带来丰硕的果实。

1.为辩而听辩论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切入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中重要手段。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辩论的平台,让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思考,在辩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一节语文课,课题是《爆竹声声》,课堂将近结束时,老师作了这样的总结:“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伤人,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像我们温岭城区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忽然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燃放爆竹很好,放爆竹的过程多么快乐啊,过年时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放烟花爆竹了。

”这时几个男同学也附和着说。

老师就抓住这个时机,一场“燃放烟花爆竹利多还是弊多”的辩论就开始了。

在辩论前,教师要求正反两方学生首先要认真听清对方讲述的观点,然后根据这个观点反驳对方,对于没有听清对方表述而只顾讲自方观点的一方将得不到加分。

辩论开始了,教室里显得热烈而又安静。

热烈在发表观点的一方,慷慨激昂,据理力争,一旦一方讲述完毕,另一方马上一触即发。

安静在倾听意见的一方,他们侧耳屏息,思绪飞扬。

整个辩论过程,学生融说、听、思、驳为一体,倾听习惯在辩论中悄然滋生。

2.为答而听课堂是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不断的对答而使课堂走向高潮,走向大面积的收益。

而这个课堂对答回应互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良好训练资源。

在平时的课堂中,有了老师或者同学的问题后,要求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判断、补充说明、阐明理由等,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认真倾听问题,认真听取提供的信息资源。

在学了《大自然的语言》之后,我就创设了“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这个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简单地交流后,教师准备了一段多媒体课件,在舒缓的讲解声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徐徐拉过,只见学生侧耳倾听,眼睛在画面中不断搜索。

画面结束,声音停止。

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室里马上小手林立,学生踊跃发言……当然在这个训练时,要求提问者精心设计问题,常常变换问题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问进行指导。

3.为问而听学问学问,就是要有学有问,学贵有疑。

这个训练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所听的信息,对发言者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看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倾听时注意的指向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在听过程中的思辨性和应对性,从而促进倾听的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于自己听到的信息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或者看法。

在学到《神笔马良》的时候,大家正在分析着马良用神笔巧治贪官的时候,一位同学就对他听到的马良先给大官画大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大家都说马良的方法好,我觉得马良还可以用更好的办法来惩治贪官,你们想一想,画海说不定会淹到很多无辜的人,如果当时画一个金库,等贪官进去以后再关死门不是同样能惩治它吗?”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

如果当时没有认真倾听马良用神笔巧治贪妙在哪里的分析,怎么会有后面那有创意的想法呢?4.为评而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内心深处,这种愿望尤其强烈。

”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当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的机会,就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那份强烈的主动积极表现的需要。

教师可让学生为其他同学的回答作评价,为其他同学的朗读作点评,为其他同学开展的辩论作评委,都可以促使他们去认真地倾听。

如在《西沙渔人》的课堂上,一个同学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而其他同学正聚精会神地听着。

因为全班同学都有一个光荣的任务——朗读评委。

他们等会儿不但要评出同学读的好差,还要说出好在哪里,好在何处。

当这样的评委,同学们怎么会不认真倾听呢?二、结合课型特点,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课堂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主阵地。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型特点,不失时机地创设倾听的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真正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倾听,耐心专注地倾听。

1.让习作课成为倾听养成的训练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听范例作文,听同学精彩片段的听记训练;指导学生修改同学作文的听改训练;引导学生听广播新闻或者故事,听后根据所听的内容谈谈或者写写自己的感想的听写训练等都可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去年10月份,学生聆听了温岭市公安局老局长关于做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的报告后,一位老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在这节作文课上,学生就经历了一次听的训练。

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所听的内容,让他们思考自己听懂了什么?哪些地方印象最深?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汇报听的情况,同学通过听其他的同学的发言,原来的记忆被唤醒,思维得到启发,写作的思路得到整理,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听的情况,写一篇听报告后感。

2.让阅读课成为倾听养成的孕育场语文课程是为学生演奏的交响曲,而阅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乐章。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听读训练、听答训练、听记训练、听辩训练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听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很多都归功于老师与同学的示范,在听别人的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对不同句子意思的表达作用,在听别人的读中把握语感,在听别人的读中体验感情,听让学生在模仿与借鉴中领会读的要领与技巧。

阅读课中的听是学生爬向朗读高峰的梯子,在爬梯子的过程中,学生也慢慢养成了听的习惯。

我们发现,进行课外读物听读训练的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有意注意维持时间最长的时候。

老师可以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孩子听。

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的一个人物或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

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2)听答训练听答训练是培养学生倾听的注意力和判断力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回答提出的有关问题的训练。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答进行指导。

听的内容可以是一段新闻,一则故事,听后就其内容提问。

这种形式,听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程度可深可浅,操作上简单易行,提出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领会主要内容,提高倾听力。

在语文课堂上,这种听答时刻在发生。

如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后回答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听录音前,教师要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然后回答问题。

通过一问一答,既训练了听说能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3)听记训练听记训练就是学生听别人说的话,并把听的内容写下来或说出来的训练,这种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存留时间短暂,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地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环境干扰。

如:在教学儿歌《水里的娃娃》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听三遍课文录音,而每次听都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次听的同时观察插图,说说谁干什么;第二次听的时候圈出生字,做到能正确地认读生字;第三次听的时候跟着录音轻声读。

每次听的时候都带着明确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要求去听、去记。

通过这三次的听,学生对儿歌中的生字、儿歌的内容等都有所了解。

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耳脑并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听辩训练听辩训练就是让学生在听了发言(或学习材料)以后能针对发言(或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开展辩论的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倾听的辨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品判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听一个或一组材料,边听边进行辨识和判断,然后立即用口述或手写的方式把听辨的结果表示出来,如辩正误、辨异同、辨类别、辨特征、辨美丑等;也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须听清对方的见解,才能展开交流或者争论,这就要求听别人发言时要学会边听边记要点,做到耳听其音,心领其意,从而不断提高“倾听”的能力。

这种训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有创造性的设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学习了《狐狸与乌鸦》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听问训练:“刚才有同学说这只乌鸦可怜,也有同学说这只乌鸦要批评,那到底是该可怜她呢还是要批评她,现在我们分两个辩论小组,一个是同情组一个是批评组,请你们自由选择,准备五分钟后我们两组开一场辩论会。

”辩论会上同学根据对方的观点给予反击,他们既在舌枪唇战,也在侧耳倾听,如果没有听清对方的观点怎么能反击对方呢?3.让口语交际成为倾听养成的滋生地(1)听述训练听述就是运用口头或文字把听读的材料复述出来。

听述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逐段听读,逐段复述,也可以几段听读,集中复述;既可以听后详述,求其全,也可以听后概述,求其简。

听述训练的材料安排由形象到抽象,篇幅由短到长,由片段到整篇。

这种方法有利于训练记忆力、理解力,促进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的提高。

我在执教的《气球》口语交际课中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听述训练,安排了这样两个环节:“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气球娃娃,你是怎样跟气球娃娃一起玩的?你能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吗?”“刚才你的好朋友告诉你什么话?你对他的什么话印象最深?”这样的安排,在富有童趣的转述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2)听辨训练听辨训练是指训练学生在听过一段或一篇在内容、表达、读音、句读等有误的语言材料后,加以分辨区别,以提高听话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

听辨可以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分析能力,巩固字、词、句、逻辑、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

听辨指导可以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加深的方法:先让学生分辨错误的读音、停顿和重读现象;再分辨用词方面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或篇章和内容方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