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冲击与我国对策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决定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核心要素,但疫情大流行将国际原油需求大幅拉低,导致国际范围内的低油价。
在疫情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低油价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历史上,低油价一般在1-3年结束,此轮低油价走出低谷当然也需以国际生产生活的恢复为前提,而在此期间,原油价格的低位波动将是常态。
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震荡表现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收报每桶-37.63美元,跌幅高达305.97%。
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至负数的直接原因是5月份原油期货合约即将期满面临交割,但市场上的买家原油储存已经达到极限,卖方宁愿付出代价让买方接收已经过剩的原油,也不愿意将原油囤积在自己手上,才上演了这一历史罕见的戏剧性一幕。
而且首次出现了原油期货交易价格为负的现象,全球人民再次见证了历史。
二、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震荡的原因任何一个经济现象背后都有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因素,造成这次原油期货价格巨震的原因也有很多。
一是市场需求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造成石油需求萎缩,原油储存压力过大是造成本次价格骤降的直接原因。
在原油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储存空间严重短缺,众多买家持续观望,造成外部需求严重不足。
据悉,贸易商“漂”在海上的原油已经超过1.6亿桶。
二是原油供给增加。
世界各国早已经预期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带来的原油需求和价格骤降的风险,在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后,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之间最终达成了减产协议(各方同意自5月1日起每天联合减产970万桶,大约占全球总供给的10%)。
但石油生产商此前不断增加产量以及价格竞争的行为,已经在原油市场上造成了严重的供给泛滥局面,这种供需失衡为本次石油价格风暴埋下伏笔。
于是,尚未等到减产协议执行,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暴跌。
三、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对中国的影响(一)宏观经济层面低油价对于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恢复是有利的,最基本的影响表现于低成本。
对于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制造业,尤其是塑料、橡胶等化工行业的投资,较低的石油价格有助于缓解之前原材料成本压力。
对于疫情期间的硬通货——口罩而言,其重要的原材料便是无纺布,世界其他国家抗疫任务艰巨导致需求大增,原油价格回落对于这些医疗器械行业利润空间有利。
但是,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考虑到疫情尚未结束,外部需求依然不足。
因此,虽然原材料成本较低,想要回到改革开放后年均9.7%的增长率水平已是难以触摸的天花板。
因此,原油价格较低对于中国经济保增长稳就业而言,积极效果极其有限。
为了恢复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冲击,党中央已经打出了一套包含降税、降准的财政、货币等多领域的组合拳。
这对于提升经济信心具有较大帮助。
外贸方面,油价大幅下跌将会有效减少中国的进口支出,有利于增加经常账户盈余。
原油价格低迷对于中央组合拳的实施效果整体是有利的。
但是,仍然要防范通货紧缩风险,以及油气生产企业亏损甚至倒闭问题。
(二)能源安全层面长久以来,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已经众所周知。
从能源对外依存度而言亦是如此。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2%与43%,能源安全始终令人担忧。
不仅如此,据现有研究结论,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整体偏向于化石能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强烈倾向于增加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数量。
石油和天然气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油价暴跌可能会致使工业企业偏好化石能源的程度进一步加强。
因此,这对于我国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本次石油价格冲击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很好的缓冲。
长久以来,在强有力的政策约束下,能源结构调整会扭曲企业生产的要素配置结构,造成难以避免的经济成本。
而本次石油价格下降冲击为国家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供了很好的缓冲,企业用油价格下降,社会经济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相比于石油价格上升而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石油价格较低的契机,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推广成本也会因此而降低。
除石油外,同样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很难独善其身。
作为能源的不同品类,天然气与石油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石油价格如果长期稳定在低位,石油需求量注定要上升,因此存在替代关系的天然气需求下降,导致天然气价格下跌。
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
2019年12月,俄罗斯正式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我国供气,这为我国提供了稳定的天然气供给。
从2014年签署协议到2015年管道开工,历时5年中国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入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5111公里。
截至4月25日,已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8.4亿立方米。
中国是天然气重要的消费大国,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天然气供给商在中国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随着石油价格调低,替代效应导致天然气价格下降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增加天然气储备。
据悉,当前,中国共建成27座储气库,调峰能力高达120亿立方米。
未来这一数字必将进一步扩大。
煤炭行业供给也不容乐观。
我国储量丰富的煤炭等能源早已处于供给过剩,去产能压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稍有缓解,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煤炭企业产能过剩压力再次增大。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3到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煤炭行业累计化解8.1亿吨产能,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的局面。
然而,石油价格低迷导致石油需求增长,作为替代品的煤炭需求自然会下降,因此,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压力极有可能去而复返。
当前,中国已经大面积复工,预期的报复性消费将拉动能源需求增长,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短缺型能源来说,其需求也将更大。
我国疫情已经进入尾声,尽管大面积的复工会再次唤起能源需求,但是国外的疫情不容乐观,在抗疫的泥沼中仍需挣扎很长一段时间。
短期内海外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因此,短期内石油缺口将不会很大,中国能源市场供需相对比较稳定。
(三)经济运行风险层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石油价格较低且平稳,因此成就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主要依赖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对于石油依赖性较强。
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则造成了严重的滞胀问题。
而在当今,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依然在国民生产总值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石油的依赖性也较强。
从表面看,石油价格暴跌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利大于弊。
但是,石油价格、金融风险总是密切联系,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谁也难逃命运,例如中行的原油宝产品,很多投资者遭受损失。
所以人们仍需要重视有可能出现的重大潜在风险。
原油价格暴跌引发石油生产企业不良贷款率增加,进一步可能引发持债机构风险增加,债市、股市可能会因此也相继暴跌,金融危机风险增加。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世界范围内金融一体化程度加强,尤其当前贸易规模增长、资本流动性强导致各国的股市、债市波动存在明显传递效应。
在各国股市、债市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的后续影响会波及中国相关概念股走势。
尽管我国股市目前整体相对稳定,上证指数波动幅度远小于同期欧美股市,但是外部金融风险增加会直接影响中国投资者的信心。
因此,如何有效地在投资者心中建立向好的发展预期、复苏投资者的乐观情绪至关重要。
相比以往,中国金融部门的监管压力更大。
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经济信心,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释放强势干预的信号,真正树立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信心才是抵御外来金融风险的重点,也是抗疫下半场的关键所在。
疫情之下最困难的便是中小企业,政府采取的定向降准策略虽然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难防信贷资金迂回流向楼市。
这导致的结果便是: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另一方面,党中央关于“住房不炒”的根本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因此,金融监管部门的强势干预与严格管制是快速恢复实体经济信心的根本保障。
金融机构更应该切实履行投融资活动“服务”特性,以奉献为主、盈利为辅的准则为中小企业输血,才能盘活宏观实体经济,避免造成“过度汲取”“自毁长城”的局面。
中央监管机构也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大数据跟踪技术严查违背中央政策的资金流向。
(四)消费者福利层面原油价格低迷,消费者是否可以得到无限低的成品油价格?答案是否定的。
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13日就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其中,在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设定了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
下限水平被设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这也意味着车主面临的汽、柴油成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低价水平,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福利的改善。
当成品油低于40美元时,油企获得的政策红利将被用于低碳、节能与维护能源安全的准备金。
2016年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提出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可见,这有利于后续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
四、低油价时代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足够强大的政府面前,这次石油价格冲击如同蚍蜉撼树,但是对以下问题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1.防范化解涉油企业的经营风险低油价往往使得石油企业流动资产损失严重,盈利能力降低,如果缺乏足够的融资,一些高风险勘探项目将被大幅削减,正在进行中的油气勘探项目也可能不得不停止。
这容易导致我国油气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也不利于合理利用现有油气资源,更不利于未来中国油气供给稳定。
因此,维护油气勘探开发基本稳定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原油价格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国家通过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扶持油气企业进行资源勘探项目,保障油气资源发掘工作的正常进行。
亦可通过信贷资源优惠等措施为后续勘探项目提供更多支持。
低油价时更需保障合理的油气消费,保证油气企业正常经营。
低油价对销售企业来说无疑是很坏的情形,零售盈利能力不高,批发也会导致严重亏损,成品油企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形,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由此更可能引发银行坏账增加与金融风险升级。
因此,国家需要关注油气企业的生存境况,通过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帮助生存困难的油气企业度过难关。
2.加大国家战略储备,提升储备空间油价暴跌至负值,然而油企未必可以买到这些低价的原油,通常而言这只是一种金融工具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