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嵇雪华)PPT课件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嵇雪华)PPT课件

-10
保护目标创新
历史城区保护目标
➢ 遗存保护 ➢ 经济发展 ➢ 人民生活 ➢ 公共服务 ➢ 环境质量 ➢ 文化特色 ➢ 社会组织
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指标体系表
类别
历史 遗存 保护
经济 发展
人民 生活
公共 服务
环境 质量
指标
目标值
“十二五”期末目
近期
远期 标值(2015年)
(2020年)(2030年)
5
传统体育、游艺与 杂技
2
159


年代
古遗址
古墓葬
古建筑
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合计
宋以 前 55 22 4 2 83


-
-
7
-
37
12
2
5
-
-
46 --17


民国
建国 后
不详
3
1
-
-
1
19
12
-
-
-
210 2010 68
-
13
7
13
6
-
-
-
-
407 34
-
239 2036 481 34
名城整体: “三分”体系
历史城区: 系统保护 本体保护
--
传统产业 空间结构 人口优化 交通引导 保障机制 信息系统
9
保护目标创新
总体保护目标


人本性保护



专业化保护


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性保护



示范性保护

关注生活质量 提高居民收入 改善宜居环境
分层次 分年代 分系列
统筹协调
有机更新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 传统产业提升示范 民生改善示范 传统民居宜居示范
14、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平方米) 2.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创新探索
——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5.12
地位:国家历史名城、东方水城、保护示范区
-1
地位:国家历史名城、东方水城、保护示范区
全面保护古城风貌
前期研究
老宅试点
街坊更新
重点地段 保护
基础设施 及环境整 体提升
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提出名城保护应创新理念,拓展 途径,统筹协调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将名城保护纳入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格局中的新思路,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更妥善的保护提--供一些探索性思考。
护 市政配套设施系统
的 保 护
本 体 保

格局风貌 传统街区 传统民居 文物古迹 工艺材料
传统产业保护
古城人口容量
--
完善保障机制
辅助系统 公众参与 制度政策 完善法律
近期行动计划
相关规划编制 近期建设项目 相关研究项目 产业扶持项目
建立档案系统
信息数据库 分类查询 统计分析 辅助决策
扩展性
5
创新总结
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将历史文化融入名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各个层面,凸显名城文化特 色;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统筹协调、相互支持
-8
创新总结
理念创新 目标创新 体系创新 方法创新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
保护示范区
多视角保护体系
关注发展
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人本性保护 专业化保护 发展性保护 示范性保护
➢ 人文独具特色
✓ 务实的态度 ✓ 创新的精神 ✓ 精细的制作 ✓ 典雅的生活
-4
编制思路
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全面保护
专业保护 全

的 名
合理利用
城 有效利用



特色发展
持续发展
保护、利用、发展
名城特色挖掘

分层次保护
统 保
分年代保护

分系列保护
历 史 城 区
各 系 统 保
功能系统 空间系统 交通系统 防灾系统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城市格局与风貌
自然山水
理念创新 目标创新 体系创新 方法创新 传统街区
名镇名村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
文物古迹
保护示范区
多视角保护体系
关注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人本性保护 专业化保护 发展性保护 示范性保护
名城整体: “三分”体系
历史城区: 系统保护 本体保护
--
传统产业 空间结构 人口优化 交通引导 保障机制 信息系统
7
保护理念创新
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建立保护框架,形成时空保护体系,统筹保护与发展;厘清历史文化遗产 的年代、类别与文化特性,提升专业化、精细化保护水平
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利用突出历史文化价值,注重合理发挥历 史文化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有效利用
1、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完好率(%)
100
100
100
2、市级文保单位完好率(%)
85
98
80
3、控保单位完好率(%)
75
85
70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率(%)
100
100
100
5、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率(%)
85
90
80
6、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率(%)
75
80
70
7、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12
10
--
8、传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35
25
--
9、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12
10
12
10、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95
98
--
11、传统民居户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50
70
--
12、社会登记失业率(%)
4.0以内 3.5以内
4.5以内
1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5
13.5
14
3
名城特色
➢ 文脉千年延续
✓ 吴地文化源远流长 ✓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 地方文化优秀灿烂 ✓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山水与城共融
✓ 八方湖泊两面山 ✓ 小桥流水城中牵 ✓ 古典园林甲天下 ✓ 人间天堂姑苏仙
➢ 古城风采依旧
✓ 路河平行的城市格局 ✓ 粉墙黛瓦的建筑风貌 ✓ 精致典雅的宅第园林 ✓ 崇文细腻的民风民俗
古遗址 古墓葬 古建筑
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
建筑
2950
9
43
71 387 496 1953 60 60 2354 35
441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5
国家级(包括世界 文化遗产)
27
省级
20
市级
33
区级
79
民间文学
11
传统音乐
6
传统舞蹈
6
传统戏剧
6
曲艺
1
传统美术
15
传统技艺
86
民俗
21
传统医药
2
特色挖掘
历史文化脉络研究
•文化脉络的传承、空间形态的演变
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
•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年代、分 类型、 分等级
传统产业的梳理
•产业特点、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 展条 件分析
分等级 分类型
总计
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包括 世界文化遗产) 省级文保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 控制保护单位 文物登录点
传统产业 空间结构 人口结构 交通引导 保障机制 信息系统
-6
创新总结
理念创新 目标创新 体系创新 方法创新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
保护示范区
多视角保护体系
关注发展
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人本性保护 专业化保护 发展性保护 示范性保护
名城整体: “三分”体系
历史城区: 系统保护 本体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