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浓缩苹果汁产业概况和出口现状日期:2012-01-05来源:《中国浓缩苹果汁出口质量安全手册》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40.6%、42.2%,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关联农户近千万户,涉及到陕西、山东、山西、河南、甘肃、辽宁等十多个省市。
2007/08榨季,行业共加工苹果近800万吨,占当年我国苹果总产量的1/3,苹果收购金额100亿人民币,为农民创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国际市场来讲,我国浓缩苹果汁贸易在国际市场占绝对主导份额,其生产和出口动态为世界同行业密切关注。
本章主要介绍浓缩苹果汁的生产、贸易、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第一节我国浓缩苹果汁产业概况一、浓缩苹果汁商品定义浓缩苹果汁是以新鲜、成熟、非转基因的苹果为原料,经过拣选、喷淋、清洗、破碎压榨、酶解澄清、超滤、浓缩、杀菌和灌状而成的纯天然产品。
可溶性固形物为70-71度Brix,色泽金黄、明亮甘甜。
将产品稀释到11.5度Brix的原汁时,具有苹果特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不含任何糖度、酸度、香味和颜色添加成分,不含其他添加剂和任何防腐剂。
在果汁、软饮料、乳制品、点心、酿酒和化妆品行业中,作为原料或添加剂被广泛使用。
我国浓缩苹果汁海关税则号为2009790000,商品名称:其他苹果汁。
二、浓缩苹果汁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果接收→流水运送→拣果→洗果→破碎→压榨→榨汁罐→前巴杀→用酶制剂酶解→超滤→清汁罐→蒸发浓缩(后巴杀)→冷却→成品罐→过滤→无菌灌装→贮存→发货三、我国苹果种植生产情况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苹果生产国,2009年种植面积205万公顷,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山东、辽宁等地)和西北黄土高原(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地)两个苹果优势产业带,目前这两大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占全国86%,产量占90%。
我国苹果产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2009年产量3168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35%以上。
在我国,苹果大部分进入鲜食市场,约20-30%用于浓缩苹果汁加工行业。
从品种来看,我国苹果仍以中晚熟品种为主,富士是第一大品种,约占总产70%。
近几年,苹果新品种——太平洋嘎拉、优系嘎拉、红将军等中早熟和中熟品种的比例有所提高。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鲜苹果出口量117万吨,总金额7.12亿美元,平均单价608美元/吨,与去年同比数量增加2%,金额增加2%,均价持平。
归纳起来,中国苹果种植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均居世界首位;2、生产集中在两个苹果优势产业带;3、品种较为集中,以低酸为主,富士产量占70%,;4、鲜食为主,加工率低,不到30%。
四、我国浓缩苹果汁加工情况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从1982年山东乳山果汁厂引进第一条浓缩果汁生产线开始,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业已拥有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一流的生产加工设备。
由于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近十年来行业发展迅猛,果汁产量和内外销数量逐年增长,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82~1992年):行业发展速度缓慢,企业数量少,设备依赖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生产技术不成熟,产品在国外市场知名度较低。
1990年之前产量在3000吨以下徘徊,到1992年产量也只有3200吨。
成长阶段(1992~2002年):生产工艺技术日益成熟,行业内也实现了部分设备国产化,国外设备价格逐渐降低,由于质量稳定,产品逐步被国际市场认同,国内浓缩苹果汁行业呈加速度发展。
行业内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特别是2001年以后,行业内较大的企业纷纷扩产,行业外的企业也适机进入该行业。
仅2002年,行业投资总额就达到5亿元。
我国浓缩苹果汁年产量从1995年的2万吨迅速增加到2002年的37万吨,成为世界浓缩苹果汁生产的第一大国。
国内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成熟阶段(2003~至今):行业的规范程度将不断增加,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设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中国作为全球浓缩苹果汁行业主导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浓缩苹果汁行业的整体加工能力在2003年达到1800吨/小时,较2002年增长500吨/小时,增幅为40%。
06、07产季的产量均突破100万吨,占全球60%以上。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08、09产季产量均有下降,09产季产量为65万吨。
目前全国共有浓缩苹果汁工厂40余家,行业生产总能力已达到约4750吨/小时,产地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山东等地,其中陕西已成为中国浓缩苹果汁生产和集散中心。
行业整合也在快速推进,集中度日益提高。
以2009/2010产季为例,前五位企业的产量占总量73%,排行前五至十家企业产量占总量86%。
第二节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现状一、近十年出口量大幅提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与出口量均占全球60%以上。
自2002年中方赢得美国对我反倾销应诉胜利,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经历近10年的发展,得到长足进步:出口量从1998年的8万吨增至2007年104万吨的历史记录;销售市场从美、欧、日几个主市场扩展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平均价格也在十年中提高了近45%。
2007年,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创下了104万吨的历史新高,出口总额12.4亿美元,平均单价1194美元/吨,与2006年同比数量增加55%,金额增加109%,均价上升35%。
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量曾出现大幅下滑,目前正在逐步恢复中。
二、出口市场多元化我国浓缩苹果汁已出口至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前五个主要市场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
美国是我国浓缩苹果汁最大海外市场,占我国主导市场地位,2009年从我国进口37万吨,占我国出口总量46%,涉及金额3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48%。
我国也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浓缩苹果汁来源地,美国进口总量的80%来自我国。
欧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销售市场,2009年从我国进口15万吨,占我国出口总量19%,贸易金额9800万美元。
欧盟市场中德国与荷兰为主要进口国。
日本是我国浓缩苹果汁稳定的高端进口市场,2009年进口量约占我国出口总量7%。
俄罗斯是近几年新兴的进口市场,发展潜力较大,进口量约占我国出口总量8%。
波兰也是浓缩苹果汁主产国,主产高酸品种,每年根据自身产量从我国进口相应比例的低酸苹果汁用于混兑。
南非、中东、中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发展前景看好。
全球浓缩苹果汁主要采购商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嘉吉、三菱、WBD等全球知名企业。
三、加工和出口地区集中陕西、山东、河南、山西、甘肃五个地区是我国浓缩苹果汁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占全国生产和出口总量的95%以上。
目前,陕西省是我国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和出口集散基地,2009年出口量46.8万吨,占我国出口总量59%,出口值3.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61%。
四、出口企业情况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出口量占我国出口总量56%,国有企业占31%,私营企业占8.5%,外商独资企业占4%。
由于浓缩苹果汁工厂资金投入大,近几年行业经营企业数量总体上比较稳定。
目前全国共有工厂40余家,出口企业100余家。
五、出口贸易方式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般贸易量占总量53%,进料加工贸易占46%我国浓缩果汁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意识升级和购买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果汁消费逐年增长,几乎以年平均14.5%的速度快速增长着,发展至今,果汁饮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饮品之一。
而作为相对售价较高的浓缩果汁,它在饮料行业中所占数量并不大,主要被认为是许多国家的一种补品饮料。
从全球来看,由于浓缩果汁的售价较高,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果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的浓缩果汁销量占全球总销售量的70%左右,澳大利亚人均消费11升,其销售量水平位居世界首位,而加拿大以人均消费9.6升仅次其后。
我国是浓缩果汁的生产大国,国内生产的浓缩果汁90%以上出口国外,尤其是年产量超过80万吨的浓缩苹果汁,占到全球产量的60%以上。
我国浓缩果汁出口市场的红火,主要归因于我国丰富的水果资源、近几年不断扩大的水果种植面积及大面积普及的种植技术等等。
另外,这些先进设备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引进,保障了我国浓缩汁行业的整体质量,其出口也出现明显的增长。
当然,目前浓缩果汁市场仍然存在不少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周思然指出,首先,产能增长过快,原料基地建设不足。
随着果汁饮料的剧增,浓缩果汁的市场范围逐渐扩大,不少企业纷纷增加产能以应对急剧增长的市场,如此导致的结果是忽略了对原料基地的建设,原料果收购价格出现上涨,极大的压低了利润空间;第二,企业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但在面临果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等问题,企业配套的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人才体系的建立尚未跟上。
另外,境外资本的侵入对我国浓缩汁企业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周思然指出,目前,国内从事浓缩果汁加工的公司主要有国投中鲁、烟台北方安德利、三门峡湖滨、山西海升公司等等,随着我国果汁市场的日趋国际化,浓缩果汁加工也成为投资热点。
据悉,92年日本三菱公司与国投中鲁合资成立了鲁菱果汁有限公司,将中鲁变成了日本市场的后方生产基地。
当然,境外资金的看好也为我国浓缩果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目前我国软饮料市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碳酸饮料,包括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汽水等,品种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健力宝等几十种;天然矿泉水,这是近几年发展极快的产业;果菜型饮料,是将优质水果或新鲜蔬菜在低温灭菌条件下,加工成的浓缩果蔬汁;固体饮料,主要是豆奶粉、奶茶等;其他软饮料,包括植物蛋白饮料如豆奶、椰奶、杏仁露等,功能饮料如“红牛”复合维生素饮料、维生素AD钙奶等,以及含乳饮料等。
一、我国软饮料工业的发展现状1.产量持续快速增加,品种趋向多样化我国软饮料年产量已由1980年的28.8万吨上升到1998年的1300万吨,近几年仍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涌现出11个年产超过30万吨的省市。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饮料品种三十年一贯制,汽水成为饮料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饮料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瓶装饮用水和茶饮料等十大类。
其中,碳酸饮料(即汽水)占软饮料总产量的46%,虽然有所下降,仍是饮料中的主导产品;天然矿泉水占18%,处于增长趋势;果菜汁饮料占11%,含乳饮料占4%;植物蛋白饮料2%;固体饮料占3.5%;其他饮料占15.5%。
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和果蔬汁饮料已形成三个最大的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