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 A取缔黄赌毒,涤荡封建糟粕 B1950年《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新婚姻制度,促进妇女解放、移风易俗 C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成为时尚,社会风气根本变化 ②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 A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生活质量提高 B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风尚正在形成
A
1、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2、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中国社会家庭生活产生重大变革 的标志是 A、取缔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B、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新婚姻制度 C、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D、制定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 ② 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 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
四、.习俗风尚变化 (1)近代表现:
①剪辫易服 A留美幼童,揭开序幕 B维新派提出主张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 ②废止缠足 A维新派提出“废止缠足” B临时政府颁布禁止裹脚法令 ③婚姻: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维新派) 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 ④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 ⑤节气:民国开始改用阳历,增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新中国 服饰变化: ①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 灰蓝色调 ②60-70年代:绿军装 ③80年代以后: 数量增加、色彩丰富、 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 五彩缤纷 流 ▲原因: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推进,经济较大发展, 物资丰富 B.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 C.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动荡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下列对这一时期农村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广大农村仍然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 ②农民依旧过着贫穷的生活 ③传统的风俗习惯更是坚如磐石 ④洋油、洋火、洋布等洋货为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的因素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A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 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 用来研究
A.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B.工业化建设的过程 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D.政治协商的历史作用
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 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 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B 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 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 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 这种现象说明 C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②女装:
旗装
改良旗袍
③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 由拘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 由“保守”走向 “开放” ④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 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鸦片战争前
中山装的特殊意义:
五个扣:五权分立(行政、 立法、司法、教育、监察) 袖口三个扣:三民主义 四个兜:礼仪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型:以文治国
D
8、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 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C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 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 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A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 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 事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D C.轮船运输 D.电报通讯
6、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 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 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 起的影响包括: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 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 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B D.①②③④
服装可以作为表达个人思想的手段,便会在特定的时期运 用这一手段,试图通过统一服装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年 代 末 的 时 尚 碎 花 衣 裳
70
碎花衣裳
——
流 行 时 装
新时期彰显个性
二、饮食的变化 近代饮食变化的原因: 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人大批来华,移植 西方生活方式 ②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 ③观念转变,有钱阶层追求时尚
▲原因: ①西方入侵,西方人来华 ②经济发展,官员、商人效仿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式建筑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中国近代建筑

新与旧、中与西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3.居室建筑变化: ①建国后: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 家具陈设简单 ②改革开放后: 住房状况改善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 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 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4、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
5、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 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10、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 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 · · · · 男归男 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A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 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 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 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 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 思想 D.徐小姐喜欢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 放的电视节目
▲沿海变化快,城市变化快 ▲内地变化慢,农村变化慢、触动小,大多仍处于封闭落 后状态,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几乎未变,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 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深刻反映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5.50-70年代人民生活基本保障,有较大改善,但总体变 化不大(简单、朴素) 6.80年代后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根本改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服饰的变化 1.近代服饰变化: ①男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西装流行的原因: A.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受西方文化 影响 B.洋务运动兴起(买办、留学幼童) C.向西方学习要求的反映 D.崇洋媚外的心理,追求时髦
▲中山装流行的原因: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 B.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的反映 C.新派人士的欢迎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思想解放
▲新中国成立: 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改善,极左 思想影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日益接轨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近代社生活变化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
改革开放后:(80年代后)
A人们自由挑选,种类丰富 B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C讲究营养,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粮 和绿色食品受欢迎 ▲原因: A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以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目标, 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B农村改革提高生产力,粮食逐年增加 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百姓的餐桌
三、.居室建筑变化 (1)传统住宅: (2)近代: ①中西合璧——里弄 ②西式洋房
11、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 《上海研究资料》)
人力 车 6984 马 车 轿 子 自行 车 摩 托 车 0
年份

公 共 汽车 汽 车
0 0
有轨 电车 0
1889 1926
544 9 0
11 0 0 3459
14600 0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 所得
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中国建设
50年代: 列宁装、布拉吉、中式便服
列宁装
布拉吉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50
列宁装
绿军装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问题9:20世纪 60、70年代的 服饰在颜色和 样式上呈现怎 样的特点?造 成这种现象的 原因又是什么 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