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姓名:陈治华学号:070690302班级:服设0701学校:东华大学风俗礼仪之——国外篇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
一袋面包,—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而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
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
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
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
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
美国的冰淇淋堪称一绝,有各式各样的,上面还撤满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
麦当劳店更是别具一格:远远望去,不论何时何地的“麦当劳”店都有三面旗子在显眼处飘扬,一是美国国旗,一是州旗,一是店旗。
不论哪儿的麦当劳店部生意兴隆,一份三明治或热狗,一袋土豆条或爆米花,一杯饮料,加起来才3.99美元(美国商品标价都这样,以零点九九结尾,决不凑整数,这说明美国商人的精明),何况饮料喝完了再添可不付饯。
更有趣的是暑假期间,店里都是雇用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那满脸稚气认真干活的神态,令人喜爱。
若遇到假日,顾客较多,这帮女孩身着制服,头带运动帽,还带上一付耳机外加一只小话筒,不时地与操作问联络,那认真的劲头好像海湾战争时的多国部队总司令在指挥一场战斗。
人们最爱吃的是牛排或猪排,大块的牛排多为150克有余。
司机—农场在美国,顾客往往自己驾驶着汽车进入农场,随意采摘西红柿、黄瓜、苹果、草莓、玉米等瓜果蔬菜。
这种农场,俗称"司机农场"。
在这种农场所买到的果品青菜,不仅新鲜可心,而且价钱低廉。
农场主的这种经销方式,既节省采摘成本,又省去中间商的获利,同时还备受顾客欢迎,可谓"一石三鸟"。
自助家宴为了更方便款待客人,美国人往往在家中设"自助餐"。
特别是招待两名以上的客人时,这种"自助餐"更能显示主客之间的亲近和随便。
进餐时,主人在一张桌子上把各种食品摆列好,众宾朋各一盘子到桌前自取爱吃的食品,然后到另一房间里坐下边吃边谈。
自助式家宴,多为非正式的宴请,它不设餐桌,座次自便,这就更有助于主客之间及诸客之间的随意交谈和自由接触。
速食,是适应于现代化节奏的典型的美国饮食。
近20年来,备受欢迎的速食店不仅遍及整个美国,而且风行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许多国家。
速食店所经营的食品,主要有馅饼、热狗(面包夹香肠)汉堡包和炸面圈,其次是甜点、凉菜、通心粉、冰淇淋以及各种无酒精的饮料。
进店就餐的人们,可随意选购而用,既简便省时,又实惠可口。
近年来,美国的家庭饮食也日趋速食化。
为此,各家各户多采用了"避免切割,集中烹饪"的方式。
市场上的速冻食品、速熟面、罐头汤等,亦伴之应运而生。
家宴,到美国人的家中做客时,主人往往以"家庭式"的便宴来热情款待。
吃饭时,主人的全家老小与客人共同坐在一张餐桌周围。
有时,客人也可能被让座于主人或女主人的右侧,以示敬意。
在家庭般的亲切气氛中,大家边吃边谈。
一盘盘的家做菜及其他食品,主客可自由传递而用,或由坐在桌子两端的男女主人为客人盛递。
一般而言,"家庭式"宴客,不用仆人做饭或侍餐,炊务均由全家人分担,常常是女主人烧菜,男主人调鸡尾酒。
有时客人也可"大显身手",以增进主客间的亲密气氛。
饭后,主客继续叙谈。
收拾及洗刷食具,多是孩子们或女主人的事。
德国人的择偶风俗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
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
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
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
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
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
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
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
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
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
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
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
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
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
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
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
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
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
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
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
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
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
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
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
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
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印度人的风俗礼仪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
有的印度人风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
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
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
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
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
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
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
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
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
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在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
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
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
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
在印度人家里吃饭时,客人可以给主人带些水果、糖作为礼品,也可以给主人的孩子带些礼物。
很多妇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饭。
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政府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
约会,尽量按时赴约。
印度商人善于钻营,急功近利,图方便,喜欢凭样交易,洽谈中应多出示样品,广为介绍经济实惠的品种。
印度商人中,许多人在英美受过教育,因为这是表示关心友好的方式。
商务谈判他们往往细细研究,费时较久。
在谈判时,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谈论印度的赤贫、庞大的军费及外援。
在孟买入海关者,宜在海关申请饮酒许可,因为孟买市面无酒可购。
印度人往往带你到私人俱乐部内饮酒。
商务活动访新德里最好选择每年10月至6月,访问孟买最好选择9月至10月,以免酷热或梅雨。
印度全国性大节日有1月1日元旦、12月26日国庆节、3~4月份有一个“酒红节”(也叫泼水节)、8~9月间有一个兄妹节、9~10月有个烧纸人节、8月15日独立日、10月2日国父甘地涎辰纪念日、10~11月有个灯节(庆祝3夭)、12月26日为圣诞节。
而印度教人。
锡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尔人……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单独假日,届时绝不进行交易,因此,访问印度,务必先了解好对方的假期。
风俗礼仪之国内篇——中国人过春节的风俗春节:正月十五前不擀面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