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 四家诗得分:25分答:《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间鲁人毛亨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又广为传授。
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学官,与齐、鲁、韩并称“四家诗”【题型:名词解释】【100分】[2] 《庄子》“三言”得分:100分答: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庄子?寓言》)。
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通常都是庄子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假借这些古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何谓“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3] 《归去来兮辞》得分:30分答:辞赋篇名。
东晋陶渊明作。
写作者从彭泽县令任上辞官还乡途中的怡悦之情,以及想像中的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
文字流畅优美,表达了作者恬淡的胸襟和回归自然的决心。
归去来 : 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后用为归隐之典。
回去。
词牌名。
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4] 采诗说得分:100分答:“采诗说”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下书》佚文,,《孟子·离娄篇》。
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力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搜集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题型:名词解释】【100分】[5] 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得分:90分答:《史记》的“列传”据其记述内容可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
一人一篇传记者为专传,如《李将军列传》;两人以上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传主之后负载某人传记者为附传,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在叙述魏其候﹑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记;一类人物记入一篇传记者为类传,如《刺客列传》【题型:名词解释】【100分】[6] 《史记》“三家注”得分:25分答:是指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三家注”原俱单行,后附刻正文之下,原注本反倒渐次失传,今惟《索隐》尚有明汲古阁本仅存。
“三家注”附刻原文时多有删削,尤以《正义》为甚。
司马贞作《补三皇本纪》题名“小司马氏”,采录各种传说,并作自注,宋以来各本俱列书首清殿本始改附书尾【题型:名词解释】【100分】[7] 沉郁顿挫得分:100分答:出自杜甫所作《进雕赋表》,这原是他对自己的赋的评价,后人则取之以界定杜诗,故“沉郁顿挫”成为公认的杜诗的主导风格。
这种风格具体内涵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语言之凝练,意象之精警,结构之波澜起伏,声调之抑扬顿挫,皆给人以凝重深沉、千百练、百转千回之感,这形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风貌。
第二层在于诗歌艺术构思的奇趣宏阔。
第三个层面是诗中凝聚了作者忧愤的感情。
这种风格是一位感情特别深挚、思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动荡年代所创造的,其中双融入深厚的学力和深沉的构思,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自宋至清,历代学杜者众多,但无一人能重现这种风格,它作为杜诗的独特标志被众多学者视为诗词的最高艺术境界之一。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8] 苏门四学士得分:100分答: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使他声望日隆,奠定了他文坛盟主的地位,求学者与日俱增。
远在北京大名府的黄庭坚愿列苏轼门下;秦观入京应试,专程到徐州见苏轼,愿执弟子之礼,晁补之、张耒亦继两人之后求学于苏轼,故此四人被后世称之为“苏门四学士”。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9] 稼轩体得分:60分答: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
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0] 辛派词人得分:100分答: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迈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似的“辛派”,主要人物有陈亮、刘过,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以及金朝的元好问等人也可视为辛派传人。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1] 新旧红学得分:100分答:《红》学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人们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称胡适﹑俞伯平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
从时间上说,以“五四”时期为界线,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旧《红》学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派别,其中评点、索隐两派影响最大。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2] 评点派得分:60分答:评点派是旧《红》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脂砚斋、王雪香、张新之、姚燮等人,他们主要着眼于文章做法,代表作品有王希廉《护花主人批序》、《<红楼梦>总评》、《<红楼梦>分评》,其评点都附在道光十二年刊出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上。
张新之的评语大都附在道光三十年刊行的《妙复轩评<石头记>》上,姚燮的代表作品《读<红楼梦>纲领》后改题《<红楼梦>类索》【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3] 乌台诗案得分:100分答: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
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4] 《史记会注考证》得分:75分答: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史记研究的重要著作。
此书对《<史记>三家注》进行全面整理,汇集《史记》注本100多种,吸收了1200年《史记》研究的成果,补注了大量今中国大陆失传在日本却仍保留下来的《史记》“三家注”的有关资料,成为迄今为止《史记》最详备的注本【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5] 索隐派得分:80分答:是旧《红》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
他们主要把历史、野史杂记、文人诗词、随笔传闻中的一些材料,与《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印证或比附,探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代表作品如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等。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6] 诗大序得分:100分答:《诗经。
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
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一部分“是以《关雎》乐的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1?所以之,。
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7] 诗小序得分:100分答:《诗经》中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8] 红学得分:100分答:是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它包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创作经验、作者曹雪芹家世,〈红楼梦〉的版本、探佚、脂评,等等。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19] 脂评得分:100分答:旧《红》学时期,脂砚斋、畸笏叟对《红楼梦》的评批是最值得重视,它对研究《红楼梦》和曹雪芹俱弥足珍贵。
1954年俞平伯将五个本子的脂评汇辑校订成《脂砚斋红楼辑评》,1979年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是目前脂评研究中最完备的专书。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20] 三家诗得分:100分答:汉初,讲习《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
“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
《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
“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于当时影响最大、消亡最早,以《韩诗》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21] 《西游记》“三笔”得分:100分答: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得力于幻笔艺术。
作者充分发挥神话小说的特点,大胆的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关于西游记戏笔的论述,自古及今不绝于笔。
戏笔的作用就在于,形成作品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之感,并不由自主的爆发出笑声。
西游记的寓笔,也为历代所称赏,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不是作者直接讲出来的,而是运用寓笔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的。
西游记的三笔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其中幻笔形成作品的骨架,戏笔形成作品的骨肉,寓笔则形成作品的灵魂,正是这三种笔法的结合,使西游记超出一般的奇幻作品,而高居于中国奇幻文学的巅峰。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22] 《西厢记》得分:15分答: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题型:名词解释】【100分】[23] 关汉卿爱情风月剧得分:80分答: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从题材类型上可分为士妓之恋和才子佳人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