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共305篇,又名《诗三百》,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

1: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诸侯地方特色的民歌“雅”朝廷正声,大雅:朝廷燕享乐歌,小雅:下层官吏刺怨“颂”宗庙祭祀乐曲2:应用价值:“兴”、“观”、“群”、“怨”(孔子)3:社会风貌:现实主义传统和讽喻精神1:婚恋诗2:征役诗3:怨刺诗(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周民族的史诗5:爱国诗6:农事诗7:礼俗诗4:审美价值:首先: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氓》、《采薇》)其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比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再其次:优美、自然的语言与形式。

楚辞含义:战国时期在汉江一带的南方兴起的新体诗。

特点: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

屈原《九章》屈原所作。

——————《九歌》:祭祀神曲。

屈原和宋玉并称:屈宋(宋玉:屈原之后著名的楚辞作家)《离骚》:屈原代表作,中国古代诗歌最杰出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艺术成就:1、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2、丰富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3、结构宏伟严密(抒情有:回旋反复的特点)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概说《尚书》:中国最早历史散文集《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纵横捭阖)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论语》:语录体散文典范。

《道德经》:多用韵语(天地不仁,以天地为刍狗)《墨子》《孟子》:对话体散文,特点:1、感情充沛、辞锋犀利、富有气势和力量2、长与言喻3、辩论时揣摩对方心理4、语言简洁、明快、犀利、雄恣《庄子》:特色:1、想象丰富,善于夸张,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构思奇妙,善于编纂神奇故事,借以阐发哲学思想(猫头鹰、老鼠、凤凰)3、塑造了一批诙诡怪的形象(造词:“逍遥”、“混沌”“造化”“游刃有余”“运斤成风”)4、汪洋恣肆的文风(万斗泉涌,随地而出,苏东坡评自己)《荀子》:中有《赋篇》五首,是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之作。

总体:先秦诸子散文由“语录体”、“对话体”“专论体”发展。

汉代一、文学新气象其一:赋体的产生与兴盛。

其二:传记文学的滥觞与成功。

其三:乐府诗的兴起和繁荣。

其四:文人五言诗的出现和成熟。

二、乐府诗1、含义:机构/乐歌2、内容(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三):对封建礼教和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抗争3、成就:(一):叙事诗的成熟(二):通过对话和行动刻画人物形象(三):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感情(四):体裁自由多样(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三、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收录于萧统所编《文选》,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和标志五言诗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的标志。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赞誉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汉乐府:定义:汉代乐府诗歌,秦、汉时官署名,后衍变为诗体名。

内容:主要为:民间歌谣和文人仿乐府体诗作,面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富有真情实感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班固、张衡、扬雄汉赋:汉代文学最有代表性、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以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功能的特殊文体。

发展演变:汉初:骚体赋武帝初到东汉中:新体赋(“喜用僻字”、铺张扬厉、气势磅礴的风格)东汉中后期:小赋(反应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言志)《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物体现进步的历史观:一、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不虚美、不隐恶”)二、无情揭露统治者罪恶同时,作者赞同“官逼民反”的合理性三、热情赞颂爱国英雄四、为中下层社会小人物作传文学成就:首先:对材料精心选择和裁剪,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创造性的运用了“互见法”的手法)。

其次:成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性格(一是在激烈的戏剧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

例:鸿门宴中险象环生的情节二是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例:《项羽本纪》中项羽与刘邦、樊哙与项庄对比三是通过生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例:《廉颇蔺相如传》中“怒发上冲冠”四是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明人物性格。

例:刘邦、项羽见秦始皇巡游时的不同语气)再次:精湛的语言艺术。

《史记》体例:·12本纪:帝王事纪·10表:各代历史大事件·8书:天文、历法、水利...专史·30世家:贵族侯王·70列传:不同阶级、不同类型、国内外少数民族首领《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魏晋南北朝诗歌、小说概说建安风骨指建安文学作品富有生气、内容充实、情感丰沛、语言简练、富有力量,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

(乱世带来的悲凉气息使政治理想高扬)三曹/七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中国最早的文人集团)#曹丕:中国文学研究史上最早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

陶渊明中国田园诗歌之祖。

其诗多方面描绘乡土景色和田园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艺术特点:平淡与醇厚的统一(用白描和朴素语言达到古典文学最高境界:平淡)情景与哲理的结合(《饮酒》、《归园田居》)山水诗: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从事山水诗写作的杰出诗人。

永明体:齐·永明年间,由周颙提出“四声说”开始后沈约运用到文学创作里。

诗歌发生跨时代的转变而形成的诗歌体裁,特点:将声韵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直接开启中国近代诗演变的进程。

代表诗人:谢朓、王融、何逊、孙樫# 谢朓非常注重作品音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工整。

骈文:与散文现对而言的文体,南北朝时代颇受欢迎,在其影响下,辞赋也发展为骈赋。

讲究对偶、排比、用典和声韵的文体,兴盛于六朝。

由于过分追求形式、声韵、用典、辞藻等,在风靡文坛、传播社会的过程中,渐渐发展成自由表达思想的禁锢。

特点:一、讲究对偶(四六文)二、语音方面讲究音韵相协、平仄配合三、追求繁密典故和富丽辞藻#庾信是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小说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王勃、杨烔、卢照邻、骆宾王(讨武檄文)贡献:拓展了诗歌的题材,确立了唐诗高昂的基调。

把诗歌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去抒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壮丽的山川和人生悲欢离合。

#《在狱咏蝉》王洛宾陈子昂:唐代诗坛改革家。

在复古的旗帜下实现唐代诗歌的真正革新。

《修竹篇序》:宣告结束齐、梁浮靡诗风。

山水田园诗形成原因:唐代进入繁荣时期,形成诗歌流派。

经济繁荣提供物质条件、隐居待仕和应举求官并举的政治道路、提倡佛老、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代表人物:孟浩然、王维等艺术风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和隐逸、漫游生活结合在一起,特点:平易清幽(唐代创作山水诗第一人)#《过故人庄》·全诗刻画乡村宁静淳朴的生活,风格淡远王维:“冲淡”“雄浑”不仅能用平淡自然语言表现淡泊安逸心境,也能用雄浑的笔触勾勒边塞大漠风光。

,最后,语言简淡而富有表现力。

#《山居秋暝》·全诗意象鲜明而境界幽静,表现诗人高洁品格和对理想的追求边塞诗形成原因:唐朝疆域辽阔、诗人从军、漫游边疆机会多、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高涨、诗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向往从军边塞、建功立业...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焕之...艺术风貌:高适:强烈爱国主义激情和对广大士兵的深切同情为基本特征诗仙李白思想内容:一、讴歌理想,表现自我(《行路难》)二、抨击黑暗现实,藐视豪强权贵(《将进酒》)三、描绘山川景物,赞颂祖国河山(《蜀道难》)四、反应时代面貌,关怀国家兴衰(《塞下曲》)五、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妇女命运艺术特色: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三、结构跌宕开阖,意象纷繁(跳跃式结构)四、语言真率自然,清新明快(《静夜思》)#《将进酒》(君不见)反应诗人失意苦闷而故作旷达的心理,全诗语言豪放而气势宏伟,开头四句及天生我才句为千古赞颂#《望庐山瀑布》:写庐山瀑布雄伟磅礴的气势,飞流句,直绘瀑布之神,兼传“望”字之理,惊心动魄。

诗圣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的激情,“诗史”思想内容:一、忧念社稷,谴责战乱(“三吏”、“三别”)一、悲悯苍生,揭露暴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描绘自然景物,歌颂祖国山川(《春夜喜雨》)三、重视亲情,珍视友谊(“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二、“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沉郁”:思想内容,“顿挫”:艺术表现,善于曲折变化的表现形态)三、“毫发无遗憾”的语言艺术(自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四、众体俱佳,集成创新(古今七言第一:《登高》)#《春望》全诗以景托情,移情于景,对危难的国家和隔绝的家人表示深刻忧虑和思念。

#《登高》: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烘托悲凉气氛;后半咏怀,感叹飘落他乡的悲苦境遇。

全诗充满悲凉沉郁气氛。

新乐府·白居易新乐府:唐代诗人自创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创于杜甫,元结、顾况延展,至白居易、元稹有完整体系且大张旗鼓的创作。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文学主张:一为“为君”、“为民”的讽谕说,二为尚实、尚俗的文质论文学风格:讽谕诗:特点:(1)、“一吟悲一事”——主题集中(2)、“卒章显其志”——议论激切(3)、“其体顺而肆”——和谐晓畅(4)、“其辞质而径”——质朴自然伤感诗:《长恨歌》、《琵琶行》杂律诗:数量最多特点:平易浅切、明畅通俗。

明显“通俗化”、“大众化”倾向张王乐府:张籍与王建都未新乐府运动对先导和重要成员。

韩孟诗派代表诗人: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特点:雄奇怪异、“以文为诗”表现:大量的议论成分,铺叙的表现手法和散文化句式。

#《江雪》·柳宗元:逼真描绘老翁垂钓形象,曲折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又孤独的心态“小李杜”杜牧:用咏史怀古的题材反应现实。

以小喻大、借古讽今、往往能翻出新意。

写景抒情之作,意境辽阔、情思婉转悠扬。

被赞扬为:“雄姿英发”李商隐: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最能体现其诗歌和风格特征: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作。

其总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精雕细琢”、擅长象征暗示艺术手法。

又因温庭筠的风格与其相近,亦有“温”、“李”并称。

#《锦瑟》:全诗以比兴的手法、鲜明的形象、朦胧的意境、悲怆的气氛、丰富的暗示开表达人生心态#《菩萨蛮》·温庭筠:唐教坊曲,刻画精致细腻,于富艳精工中传递主人公淡淡哀思。

古文运动于中唐时期,韩愈提出,他将自己写作的奇句单行、上承先秦两汉文章的自由体散文称为古文,与魏晋六朝以来以来流行的骈体文相对。

成功原因:韩、柳倡导古文有强烈的现实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