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
2. 研究衡量观测成果质量的精度指标; 3. 建立观测值与待求量之间的函数模型,以及描述观测精
度及其相关性的随机模型; 4. 研究估计待求量的最优化准则; 5. 结合测量实践研究测量平差的各种方法。
第一章——绪论
§1-3 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18世纪--高斯(C. F Gauss) 19世纪--解决各类测量问题的经典平差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
相关观测值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滤波、 附有系统参数的平差法、秩亏网平差、 数据探测法和可靠性理论
第一章——绪论
§1-3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1. 建立观测误差的统计理论(简称误差理论),研究误差 的估计与传播;
研究对象: 如何处理带有误差的观测值,找出待求量(未知量) 的最佳估值。
测量平差的含义: 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 数据,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基本任务: 如何处理由于多余观测引起的观测值之间的不符值或 闭合差,求出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结果的精度。
举例:某国际比赛,由7个裁判打分,评分原则为去掉1个 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剩余5个取平均
误差来源: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 观测条件
误差分类: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
习题:1.1.04 1.1.05
第一章——绪论
误差的表现形式: 重复观测值之间存在差异:多次观测 实际观测值不满足应有的理论关系:例如测距(往返 测)、角度(盘左、盘右)、水准(环闭合差)
第一章——绪论
§1-2 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章 绪论
§1-1 观测误差 §1-2 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 §1-3 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 观测误差
测量或观测: 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采集、获取反 映地球或其他实体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过程和结果。
误差与测量误差: 任何观测数据总是包含信息和干扰两部分,采集数据的 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干扰也称为误差,是指 除了信息以外的部分,要设法排除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