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学

种子学

重点:园艺植物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种子包装及种子贮藏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难点:强化种子生物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及种子基地管理、种子法规与管理等社会科学属性。

绪论重点、难点:园艺植物种子学的概念及园艺种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种子的含义(一)种子的概念园艺植物种子是指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个体、植物器官和组织,★可概括为真种子、果实、营养器官、菌丝组织与孢子及人工种子。

真种子(real seed)由胚珠经受精作用发育而成的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果实(fruit)由子房或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具有种子和果皮的繁殖器官和贮藏器官。

完全由子房发育而成的叫真果。

由子房和花的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成的叫假果。

果实:单果、聚合果、复果单果:肉质果、干果肉质果:浆果、瓠果、柑果、梨果、核果干果:裂果、闭果裂果:荚果、角果、蒴果、蓇葖果闭果:瘦果、分果、坚果、颖果、翅果浆果由1至数个心皮组成。

瓠果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

梨果由花筒和子房愈合一起发育形成的假果。

核果由1至多个心皮组成,种子常1粒,内果皮坚硬,包于种子之外,构成果核。

中果皮肉质。

干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

荚果由单(心皮)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

角果由两个合生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

长角果长度为宽度若干倍的叫长角果,即角果细长。

短角果长和宽相近似的叫短角果,即角果很短。

蒴果由合生心皮(复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

蓇葖果由离生心皮的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时仅沿一个缝线(腹缝线或背缝线)裂开。

瘦果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

分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生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

也叫离果、双悬果、双瘦果。

坚果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

颖果由2~3个心皮组成,每室含1粒种子。

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此为与瘦果的区别。

翅果果皮伸长成翅。

聚合果聚合果是一朵花中由许多离生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

复果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

也叫聚花果。

营养器官:无性繁殖植物的主要繁殖器官,如山药的块根、马铃薯等的块茎、蒜等的鳞茎等。

虽能开花结子,但为了保持其独特性状及一致性等,只在进行有性杂交育种等情况下,才直接用种子作为繁殖材料。

菌丝组织与孢子:蘑菇、草菇、平菇、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常用的繁殖材料,生产上常用菌丝作为繁殖材料。

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synthetic seed)。

狭义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括体细胞胚和性细胞胚),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广义是指在胚状体或组织(顶芽、腋芽)、器官(小鳞茎等)之外加上必要的营养成分(人工胚乳)后,用具有一定通透性而无毒的材料将其包裹起来,形成与天然种子相似的颗粒体。

(二)种子与品种品种是能作为生产资料的栽培植物群体(特有类别)。

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区域性或地区性、时间性和局限性。

良种是指优良品种,也代表种子级别。

种子是品种种性的载体。

二、种子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4.提高复种指数、调节供应期5.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增加园艺产业的竞争能力三、种子学的内容与理论基础(一)种子学的研究内容园艺植物种子学是研究园艺植物种子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将园艺学、生物科学与经营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种子检验与种子标准化、种子加工与包装、种子贮藏、种子法规与管理等。

(二)种子学的基础理论与生产应用是建立在植物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病理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种子加工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技术等学科基础上的独立科学体系,也是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种子贮藏、种子经营、种子法规与管理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园艺等生产服务。

四、种子产业发展历程园艺种业发展趋势(一)国外种业发展简史(二)中国种业发展简史(三)中国园艺种业发展现状1.产业科技⑴育种单位:①国家、省级研究机构②外商独资企业③市、县级企事业单位④民营企业⑵研究内容及手段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利用、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对种子产业链之中包括制种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包衣技术、鉴定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深度不够。

品种的研发工作仍以传统手段为主,以实现产量、熟性、抗性、品质等育种目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始进入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领域,但大多仍处于研究阶段。

⑶种质资源我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云南、西藏、黑龙江等地区都有丰富的园艺植物资源,尤其是观赏植物资源。

2.种子市场与种子企业⑴市场规模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居世界首位;果园面积超过1000万hm2,是世界第一果品生产大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91.8万hm2。

⑵生产经营企业①企事业转化型;②科教转化型;③外来产业型;④资本融合型;⑤其他类型。

⑶效益①经济效益行业盈利水平高于其他传统产业。

②社会效益对发展农村经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三)园艺种业发展趋势1、规模化与国际化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扩张,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重视研发创新3、良种化与品牌化4、运作市场化与产业一体化第一章园艺植物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第二节种子的化学成分第三节种子的形成与发育第四节种子的休眠第五节种子的萌发第六节种子的活力与寿命复习思考题难点: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同化物质积累及成熟过程中的脱水作用。

第一节种子的形态与构造二、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一)根据胚乳有无分类(二)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一、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一)种子的外部形态1、形状:主要决定于基因型,常见的有圆球形(豌豆)、椭圆形(菜用大豆)、扁椭圆形(扁豆)、卵形(蕹菜)、扁卵形(西瓜)、扁圆形(马齿苋)、圆锥形(苦苣)、肾脏形(菜豆)、盾形(葱)、近似方形(豆薯)、臼齿形(甜玉米)、纺锤形(牛蒡)、披针形(黄瓜)、楔形(菊苣)、三棱形(守宫木)、元宝形(菱)等。

2、色泽: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使种子外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斑纹,并能稳定遗传。

这些颜色之分、深浅之别、纹理之差和光泽有无等色泽特征,可以作为鉴别园艺植物种和品种以及种子新鲜度的主要依据。

3、大小:种子的大小通常用长、宽、厚或千粒重表示,长、宽、厚指标对种子加工清选有特殊意义,千粒重是生产实践中衡量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般划分为大粒种子、较大粒种子、中粒种子、较小粒种子和小粒种子5个等级。

大粒种子:平均每粒种子在1克以上者和平均每克种子在1~10粒者。

较大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1~150粒者。

中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51~400粒者。

较小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401~1000粒者。

小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000粒以上者等。

4、表面特征:表面粗糙的种子,或是表面具有穴、沟、网纹、条纹、突起、棱脊等雕纹结构,或是表面具有翅、冠毛、刺、芒和毛等附着物。

(二)种子的基本构造由种皮、胚和胚乳3个部分组成。

种皮:广义包括果皮。

是种子的外部保护组织,其层次的多少、结构的致密程度、细胞的形状及胞壁的加厚状况等,因物种类而有较大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子的干燥、贮藏、加工、休眠、萌发、寿命等。

⑴果皮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一般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3层组成。

各种园艺植物3层果皮的形状和厚度不一样。

⑵种皮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外种皮质厚而强韧,内种皮多成薄膜状。

★种皮上通常可以观察到种脐、脐条、内脐、发芽口等胚珠的遗迹,也是种子外观鉴定的重要特征。

种脐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与母体植株维管束相连的地方,为种子成熟后从珠柄上脱落所留下的疤痕,简称脐。

种脐的颜色、形状、凹凸及存在部位等因园艺植物种类或品种不同而异。

根据凹凸状况,可将种子分为凸出种皮型(如豇豆)、与种皮相平型(如刀豆)和凹入种皮型(如菜豆)3类。

种脐的位置,有位于种子尖端(如白菜)、位于种子侧面(如菜豆)和位于种子基部(如牛蒡)3种情况。

脐条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为珠被和珠柄的愈合在种皮上留下的脊状突起,又称种脊、种脉或缝线。

脐条的有无、长短决定于形成种子的胚珠类型,由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条较长(如黄瓜),由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脐条较短(如菜豆),而由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没有脐条(如板栗)。

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为脐条的终点部位,通常在种皮上稍呈疣状突起。

豌豆等种子的内脐比较明显。

发芽口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是种子萌发时水分的入口和胚根的出口,又称种孔或发芽孔。

菜豆、豇豆等种子的发芽口非常明显。

发芽口的位置决定于形成种子的胚珠类型,由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发芽口与种脐位于同一部位,由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发芽口位于种脐靠近胚根的一端,由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发芽口位于种脐相反的一端。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新植物的原始体,为种子最主要的部分。

每粒种子通常只有1个胚,但柑橘属和仙人掌属等植物中也有1粒种子具2个或2个以上胚的多胚现象。

⑴胚的组成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4部分组成。

⑵胚的形状依其在种子内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型、折叠型和偏左型6种类型。

胚芽是未发育的植株地上部分,是叶、茎的原始体,位于胚轴的上端(子叶着生点以上部分),顶部为茎的生长点,又称上胚轴或幼芽。

在各种园艺植物成熟种子萌发前,胚芽的分化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在生长点基部已形成1片或数片初生叶,有的仅仅是一团分生细胞。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由3~5片胚叶所组成,最外部的1片胚叶呈圆筒状,称为胚芽鞘。

胚轴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过渡部分,位于子叶着生点和胚根之间,又称胚茎或下胚轴。

胚轴在种子萌发时伸长的程度决定了幼苗子叶是否出土。

萌发后胚轴明显伸长者,将子叶顶出土面,如黄瓜、番茄等;萌发后胚轴伸长不明显者,致使子叶留存土中,如蚕豆、豌豆等。

胚根是植物未发育的初生根,位于胚轴的下端,有1条或多条,又称幼根。

在胚根中可以区分出根的初生组织与根冠部分;根尖有分生细胞,萌发时迅速分裂、分化和生长,产生根部的次生组织。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包被着一层薄壁组织,称为根鞘,当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根鞘而伸入土中。

子叶是胚的幼叶,其数目和功能因园艺植物种类而异。

单子叶植物具1片子叶,双子叶植物有2片子叶,裸子植物为2片至数片。

主要功能是贮藏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利用;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芽着生于2片子叶之间,子叶起保护作用;出土的绿色子叶也是幼苗最初的同化器官;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盾片)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种子萌发时分泌水解酶,使胚乳中贮藏的养分迅速分解为简单的可溶性物质,并吸收转运供胚利用,起传递养分的桥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