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刘振杰).pptx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刘振杰).pptx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
1
中国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2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
3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实践
4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55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中国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
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对国民收
入进行再分配,并集中形成社会消
费性共同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
2、健全的社会保障组织
▪
中国古代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的职官或机
构经历了由以设官掌事为主变为因事设署
(衙),以署(衙)定官的发展变化过程。在隋唐
以前,主要是设官掌事,隋唐以后转为因事
设署,以署定官。
朝代
职官或机构及其隶属
上古时期 天子——司徒
西周、春秋 天子——地官司徒
战国
国君——相——司徒
春朝
皇帝——丞相——尚书
伤残、失业、死亡以及其他灾难
等的发生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社
会成员,给予物质性社会援助,以保
证其最低生活需要或基本生活需
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
和事业。
五个方面要件
▪ 一、社会保障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支 撑
▪ 二、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政府) ▪ 三、社会保障的受益者是全体社会成员 ▪ 四、社会保障的水平取向应是适度的 ▪ 五、社会保障是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解读
•导引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 活,期盼有更好的教 育、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更可 靠的社会保障、更高 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期盼 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 好、工作得更好、生 活得更好。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中国有悠久的古代文明,也有着相当成 熟的古代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古代社会保障 制度与家庭、家族制度一起,成为中国古代 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 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是空白,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逐步在城镇的国家和 集体单位建立起内容比较健全的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从国家 保障型向社会保险型演变。
皇帝——户部(六部之一, 沿袭明代,后改制 1905年年前); 民政部(十一部之一, 1905年后)
3、积极的社会保障意识
▪ 历代有为的统治者出于自身统治秩序的需要,按照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农业社会的要求,形成了一种积 极的社会安全意识,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小农,减少 灾荒,实行仓储,以备荒年。
仓储后备制度
水、旱、虫、雪灾及 王小波、李顺领导的起义 疫病流行
连年水、旱灾情激化 刘福通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明末崇祯元年公元628年 陕西大饥荒
李自成起义
清朝公元1848-1850年 全国大灾荒
洪秀全起义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以后,努力争取建立劳 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 成为党团结群众开展斗 争的重要手段和奋斗目 标之一。
▪ 从1922年至1929年共召 开五次全国劳动大会, 每一次大会都对工人的 社会保险、职工福利提 出明确的要求和斗争目 标。这些斗争为在中国 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进行了理论和思想准备。
▪ 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建立工农革命政 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劳动法》,对职工因病 丧失劳动能力、年老、残废 优恤金;失业津贴;职工洗 理卫生费与住宅;职工家属 免费医疗;家属丧葬费、抚 恤费等都做了规定。成为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维护工人阶 级利益的劳动立法。
清朝
职官或机构及其隶属
备注
皇帝——尚书省——民部
皇帝——尚书省——户部 其间武则天及玄宗期间有 变动
皇帝——中书省——户部 官制为三省六部、分掌军、 政、财权
皇帝——中书省——户部 官制为一省六部,另设枢
(六部之一)
密院等管兵、监察等
皇帝——户部(六部之一) 设六部,直属皇帝;在地 方机构中,由布政史掌民 事
汉朝
皇帝——丞相——民曹 尚书
三国、魏 皇帝——中书令——左 民曹、度支曹
两晋
皇帝——中书省——屯 田尚书
南北朝
皇帝——尚书省——左 民曹、度支曹
备注 处理各种民事 “佐王安忧邦国”是其职责 职责同前朝
两汉时期职官设置不一, 但大体如此 蜀国仅设尚书而不分曹, 吴国则由户曹负责
朝代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 在实施与民休息、发展生产 的同时,实行仓储后备制度 也是历代有为君主预防灾荒 的重要举措。
4、丰富的赈灾救济措施
(二)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
▪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在于小农 经济与灾害频发的国情。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度。尤其是黄 河流域,更是灾害连年,每年都会出现涉及赈灾、
移民、迁徙等社会问题,为了保障民众在农耕过程
中避免天灾人祸的侵扰,建立一种适合当时人口发 展需要的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 中国自然灾害自古十分频繁,赤地千里、衷鸿遍野、人 相食的惨剧,史不绝笔,这是促使古代救济、救灾等社 会保障措施及实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原因,往往成 为奴隶和农民起义的导火线。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时间
西周厉王21-26年
起因
大旱
事件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奴起义
秦末 西汉王莽天凤4-5年
东汉 隋末
唐末公元869-897年
宋朝
元末
大泽乡暴雨
陈胜、吴广起义
山东、江苏、南方大 绿林、赤眉起义 饥荒
连年灾荒
黄巾起义
山东大水、江南春荒 翟让、窦建德、杜伏威领导的 农民起义
西起虢川、东达海滨 王仙之和黄巢起义 的大范围干旱
手段
二、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
▪ (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
(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1
深刻的社会保障思想
2
健全的社会保障组织
3
积极的社会保障意识
4
丰富的赈灾救济措施
1、深刻的社会保障思想
▪ 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是一种社 会理想,它最根本的价值是为 人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植入一 种最重要的精神理念。
▪ 大同社会思想大约产生于春秋 末期至秦汉之际,其思想影响 一 直 延 续 到 19 世 纪 末 叶 20 世 纪初,影响极为深远,被誉为 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
▪ 《礼记·礼运篇》:“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闲。是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