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物流管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现代物流导论一、名词解释1.物流1.物流定义一: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定义二: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2.回收物流2.回收物流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3.物流管理3.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4.流通加工4.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5.销售物流5.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6.运输6.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7.包装7.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8.供应物流8.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9.废弃物物流9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10.生产物流10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二、填空题1.社会经济活动由__生产领域__、__消费领域__和__流通领域__三大领域组成。

2.物流的基本构成包括运输、_储存_、_包装_ 、_装卸__、_搬运_ 、_流通加工_和信息处理。

3.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类,可将物流分为_企业自营物流__和___第三方物流__。

4.供应物流是指___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____。

5.从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类,可将物流分为_工业企业物流__、___商业企业物流__、非营利性组织物流和废品回收企业物流。

6.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___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____。

7.物流价值主要表现为创造____时间效用,空间效用______两个方面。

8.物流学是研究_物资实体流动的概念、理论、规律、技术和方法_的科学。

9.第一利润源是指__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_____。

10.第二利润源是指_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

11.__“效益悖反”学说__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

12.物流管理是指_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____,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3.物流管理的总原则是_物流合理化____。

14.物流管理按管理进行顺序可划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_评价阶段_。

15._商物分离__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

16.物流合理化是_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____,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17.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是__均衡__的思想。

18.装卸的特点是物品以_垂直__方向为主的空间位移,搬运是物品以___水平____方向为主的空间位移。

19.从物流活动地域范围的角度分类,可将物流分为__国际物流___和___国内物流__。

20.物流管理的对象包括: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_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___和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

三、不定项选择题1.物流概念最初在_______产生。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E.英国2.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A.物流环节简单化B.物流过程一体化C.物流技术专业化D.物流活动社会化E.物流管理信息化3.从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可将物流分为:()A.企业自营物流B.商业企业物流C.工业企业物流D.第三方物流E.废品回收企业物流4.物流的价值表现在其可创造:()A.时间效用B.空间效用C.形体效用D.场所效用E.流通效用5.物流管理的总原则是:()A.服务水平最高B.物流成本最低C.质量最好D.时间最短E.物流合理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流解决了生产和消费相分离后存在的社会间隔、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B.产品或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流动的全过程简称物流C.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D.我们现在所说的物流(Logistics)和物流发展初期军事后勤学派的Logistics意义是一样的E.物流的特征是物品的运动和停滞7.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的角度可将物流分为:()A.采购B.供应物流C.生产物流D.回收物流E.销售物流8.物流管理的目标是:()A.快速反应B.最小变异C.最低库存D.最高服务E.最大利润9.物流实施阶段管理的内容包括:()A.确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标B.分析物流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外界影响C.对物流活动进行组织和指挥D.对物流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E.对物流活动进行调节10.物流的基本构成包括:()A.运输B.储存C.生产D.装卸E.包装11.物流对企业的作用有:()A.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B.物流合理化可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C.物流可以为企业创造“第三个利润源”D.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E.物流可以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12.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类,可将物流分为:()A.工业企业物流B.批发企业物流C.零售企业物流D.企业自营物流E.第三方物流四、简答题1.简述物流的基本构成。

物流的基本构成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

2.简述物流管理的目标。

物流管理的目标包括:(1)快速反应;(2)最小变异;(3)最低库存;(4)物流质量;(5)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物流管理目标。

3.为什么说物流是商品?物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使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合适的时间、准确的数量、正确的场所、需要的形体。

其价值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两个方面。

4.现代物流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有:(1)物流过程一体化;(2)物流技术专业化;(3)物流管理信息化;(4)物流活动社会化;(5)物流活动国际化。

5.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可将物流分为哪几类?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6.物流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物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创造空间效用两个方面。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做“时间价值”。

通过物流获得时间价值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缩短时间;(2)弥补时间差;(3)延长时间差。

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做“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由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7.试论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2)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3)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4)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五、论述题1.试从物流概念的产生角度阐述物流对企业的作用。

从20世纪初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到通过物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到认识到物流与经营、生产紧密相连,从而形成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的企业物流。

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企业生产的前提和保证,还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创造利润。

2.举例说明物流中的效益悖反现象,并说明“效益悖反”学说对促进物流发展的意义。

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例如,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增大运输批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会使库存成本增加;在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如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会使物流成本增加等等。

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悖反”规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

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找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追求整体最优。

3.为什么说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在商品经济开始走上成熟阶段以后,一些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曾先后采取过两种措施:一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

前一种利润潜力被称为“第一利润源”,后一种利润潜力则被称为“第二利润源”。

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上述依靠使用廉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获取高额利润的传统方式开始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随之提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和节约流通费用的主张。

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进而又提出在物流领域内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新源泉,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强调要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管理范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驱除这些阻碍因素,才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