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组成员(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序):程众、邓本强、狄晴、丁美萍、方燕南、胡兴越、李鹏、李焰生、刘鸣、罗本燕、吕传真、梅元武、苗玲、乔向阳、任惠、沈介明、万新华、王景周、徐恩、于生元、赵钢、赵忠新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组
紧张型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慢性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性疼痛,通常为双侧头痛,起病时可能与心理应激有关,转为慢性形式后常没有明显的心理因素。
关于其命名过去一直比较混乱,曾将其称为肌肉收缩性头痛(muscle-contraction headache)、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心因性肌源性头痛(psychomyogenic headache)、应激性头痛〔stress headache)、日常性头痛(ordinary headache)、原发性头痛(essential headache)、特发性头痛(idiopathic headache)、心因性头痛(psvchogenic headache)。
直到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才将其确定为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并制定了统一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该标准推出后受到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然而,目前我国紧张型头痛的诊疗状况却较为混乱,其诊断常被忽略,即使诊断也常欠规范,经常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等。
治疗措施也较为混乱,止痛药物过量使用的问题较严重。
为了促进我国紧张型头痛的规范诊断与治疗,部分长期从事头痛科研与临床工作的同仁们于2006年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达成可紧张型头痛的诊疗共识。
一、分 类
经过16年的临床检验,国际头痛学会于2004年对紧张型头痛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ICHD-II)”。
ICHD-II将紧张型头痛4个类型:(1)偶发性紧张型头痛,(2)频发性紧张型头痛,(3)慢性紧张型头痛,(4)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包括很可能的偶发性紧张型头痛、很可能的频发性紧张型头痛和很可能的慢性紧张型头痛。
前3个类型主要按照头痛发生的频率进行分类,每个类型又按触诊时有无颅周压痛增强分为2个亚型:即伴有颅周压痛和不伴有颅周压痛的紧张型头痛。
二、诊断
紧张型头痛为原发性头痛,因此在诊断时应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需
要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继发性头痛。
然后应按照ICHD-II所列的诊断标准与其他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相鉴别。
鼓励患者记录头痛日记,对于病史较长、不易与继发性头痛相混淆的患者不提倡进行过多的辅助检查。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归纳ICHD-II中有关各型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中的共同点
与不同点以资鉴别(表1)。
通信作者:于生元,1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分为3个亚型,分述其诊断标准如下:(1)很可能的偶发性紧张型头痛:① 偶发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中A-D项仅一项不满足;②发作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③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2)很可能的频发性紧张型头痛:①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中A-D项仅一项不满足;②发作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③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3)很可能的慢性紧张型头痛:①头痛平均每月发作≥15 d(每年≥180 d),3个月以上,符合慢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的B-C项;② 符合以下2条:畏光、畏声或轻度恶心三项中不超过一项,无中到重度恶心和呕吐;③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但药物过量者符合药物过量性头痛任一亚型的诊断标准
三、治疗
1.非药物治疗:目前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因素、中枢痛觉超敏、颅周肌肉收缩和肌筋膜炎、神经递质因素等。
因此对紧张型头痛患者,首先应建立起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可能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松弛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及针灸等治疗。
2.药物治疗:(1)对症治疗:对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特别是偶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适合对症治疗。
治疗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单一用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酞氨基酚等,也表l ICHD-Ⅱ中关于各型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
项目
偶发性紧张型头痛 频发性紧张型头痛 慢性紧张型头痛 频率
A.每月发作<ld,至少发作 A.每月发作≥ld,但<15d 但至少发作10次以上) A 一每月发作≥15d 10次以上(每年<12d) (每年≥12d 但<180d),至少3个月以上 (每年180≥d),3个月以上持续时
间
B.30min 至7d B.30min 至7d B.数小时或呈持续性不缓解头痛性
质
C.至少符合下列特点中的2条:(1)双侧头痛;(2)性质为压迫性或紧箍样(非搏动性);(3)轻至中度头痛; (4)日常活动,如行走或爬楼梯不加重头痛 其他
D.符合以下2条:(1)无恶心和呕吐,但可以有厌食;(2)畏光或畏声(两项中不超过一项)
E. 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可应用复合制剂。
必须注意切勿滥用镇痛药物,因为其本身也可引起药物性头痛。
遇到下列情况应考虑到药物过量的可能:①治疗开始后头痛缓解,此后头痛持续性加重;②停用药物后头痛减轻;③阿司匹林剂量>45g/周;④吗啡制剂用量>2次/周。
(2)预防治疗:对于频发性和慢性紧张型头痛,应采用预防性治疗,主要方法有:①抗抑郁药物:主要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也可试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②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呱立松、巴氯芬等;③部分抗癫病药物:丙戊酸;④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适用于口服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顽固性头痛患者。
此外,中药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紧张型头痛,但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