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汉语言文学一班陈浩一、什么是伪军?“伪军”是投靠侵略军的被侵略国部队、或者是侵略军用被侵略国人员组织起来的部队。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指投靠日本人的汉奸部队。

二、为什么会有伪军?1、日军刚开始进攻太顺利,使一些国民党杂牌和地方守卫部队来不及撤退,长官为了维系自己的权益,投降日本。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华北、华东两地全面作战,大量俘获国民党军;同时随着北平等地的陷落,大批华北部队编入伪军序列。

2、国民党所谓曲线救国,让一部分军队投降日本,帮助日本消灭八路军新四军,但很少见有伪军和日军联合进攻国军的。

在1942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

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3、日军深感兵力不足,以华治华的方针,招募伪军,收集国军的残兵败将组成皇协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

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

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4、汪伪政权、伪满洲国等傀儡政府的军队。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5、蒋介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杂牌武装,有些杂牌武装对蒋不满,投敌卖国。

6、抗战前夕,中国不完全统一,还是有割据的军阀存在,政令不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7、日军太残暴,加入伪军至少有饭吃,不被屠杀。

三、伪军的基本构成伪军是一切汉奸队伍的总称,包括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的部队、华北自治政府等汉奸组织的队伍、伪“满洲国”的队伍等等!伪军的主要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即抓壮丁),以及地痞流氓的补充。

从组成来看,属于国军老底子的不少,但中央嫡系投降的不多,大多是地方部队,华中忠义救国军序列投敌的基本不属于正规军,他们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反共有余,实力不足,但是他们有优点:装备精良,特务活动熟练。

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装备。

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

伪地方武装还包括从东北来的伪满洲国军,可能与抗联玩出点心得,他们对付游击有点水平,论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情况下调入关内都做特务武装和主力使用,装备大多是日式或者德式。

位于遵化、迁安地区,一般是日伪双重领导,直属日军;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战斗力弱;还包括各种游杂武装,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更差。

四、关于伪军的一些具体情况(一)中国最早的伪军是1931年10月1日投敌的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及其所部日本遂采取以华制华的方针,命张海鹏所部3个团向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进犯。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

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民来负责占领区治安。

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二)伪军的数量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在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

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

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还有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中国军方统计,除伪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大约是118.6万人,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

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与在华日本军队的数量相当,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

根据统计,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队数量的国家。

(三)伪军的等级伪组织也是分等级、分水平的,当汉奸也分三六九等,伪政权那从中央到地方,层次很明显。

按45年“汉奸”的定论,分为三类:1.东北和台湾过来的老资格汉奸,“特高科”“宪兵”,能穿日本军服,这为一等汉奸。

2.沦陷地区投靠日本、并由日本组织的特务性质武装,所谓“便衣队”“特务队”“夜袭队”等,着杂色服装,统称特务情报人员,这为二等汉奸。

3.伪政府军以及地方部队,或者说皇协军,如东亚皇协军、兴亚同盟军、东亚同盟救国军、自治军,护国救民军、维新军、清乡军、绥蒙联军等等名目繁多的武装,此为三等汉奸。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汪精卫的中央军,25万以上;华北治安军,10万,后来叫皇协军;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蒙古军,1.5万,地方团队25万。

正如伪政府的所有决策要听命于日本顾问一样,伪军队的所有行动必须听命于日军。

日军对伪军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战会议。

伪军参加日军的作战会议,几乎没有发言权。

作战,打头阵永远是伪军。

那些汉奸省长、警备司令、警察厅长,听起来官名比日本参事、日本顾问大得多,实际上,不过像木偶戏里的小戏人子一样,无论怎样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四)基本类型一流如“宪兵工作队”、“剿共班”这些有枪有势的伪“精英”一流武装部队。

一般是独立驻防,或者虽然在据点内也设立内卫岗哨,他们一般不在小据点,起码也是在中心城镇,如中国宪兵队,这大多都是从东北和台湾过来的老资格汉奸,战斗经验丰富,多半会简单日语,熟悉日本部队,在据点守备的时候能起督战作用,日军有多余的补给也给他们,穿的虽然便衣,却干净整齐,基本能服装同一。

佩带的手枪虽不是一个牌号,可子弹带的背法,手榴弹的带法,都是一样的规格。

同样属于一等的“剿共队”。

二流而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等,着杂色服装,由于资历问题,日本人并不特别信任,由于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只能跟着上,欺负游击队和村干部可以,碰上正规军和坚强的游击队,还不如伪军。

三流是伪军,正规伪军成系统,但战斗力比较差,只能在日军扫荡的时候站在日军队列前挡八路子弹,加上山头问题,伪军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旦队伍有老底子,尽管凝聚力和战斗力都高点,但日军总有怀疑。

反而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装备。

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因为没有派系和历史渊源,指挥也方便,在实际操作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日军军曹带分队直接配属,等于在伪军里掺杂骨干。

四流为伪警察,通常穿黑色警察制服,一半人有枪,只能起吓唬人作用,主要维护内部治安。

以上都属于伪正规武装体系。

五流是基层伪政权的杂色武装的骨干,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很差,装备还不如民兵,大致起站岗放哨作用,不过基本没用,但这些伪政权的杂色武装的骨干多为反动地主的走狗家丁,起基层情报员和征收粮款作用。

末流就是些文职伪机关,既没枪,又没人,只能白天指手划脚、耀武扬威,天一黑摘下牌子赶紧找保险的地方去躲难。

(五)战斗力伪军的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随其前身的风格和底子所决定,一般说来,山西伪军继承了晋军的风格,善于守备据点工事,预备队比较大,没有白刃的优秀传统。

河北伪军则大多由民军和西北军的老底子比较多,早期西北军改编的敢于白刃,后期善于上房压顶,敢拼手榴弹,伪蒙古军则是乱仗,一窝蜂地上,只要抵抗的坚决,蒙古军只有吃亏的分。

山东民风强悍,以地方部队的风格而定,大体上战斗力位于中游偏上,新四军附近的伪军战斗力就要差点,但装备普遍比华北要好的多。

(六)国共两党抗击伪军情况全国伪军六十二万余人,大部为国民党军队所伪化,其中90%(五十六万人)以上为共产党所抗击,国民党对之一枪不打。

仅在广东方面有约六万伪军任其自生自长,除共产党打了一部分外,勉强算作被国民党所牵制。

兹将伪军情况概述如次: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全国伪正规军三十二万七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二十九万九千八百人,共计六十二万七千二百人。

计华北伪正规军二十万零九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十七万八千人,华中伪正规军九万四千八百人,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华南伪正规军二万三千二百人,伪地方武装三万六千八百人。

除华南伪军外,华北华中敌后全部伪军皆在敌寇之驱策下不断的配合敌寇对共产党“扫荡”与清乡。

数年来,伪军参加正面战场向国民党军队作战者,只有一次,即1943年夏季湘北鄂南之战,有伪武汉行营直属之一个师团(第二十九师)参加。

华北华中伪军对正面战场一贯是和国民党军队和平相处,对共产党军队则配合敌寇积极进攻。

因此,华北华中全部伪军共五十六万七千二百人为我八路军、新四军所抗击,占全部伪军(包括华南)90%强。

而国民党方面所牵制(不是抗击)者,仅华南伪军六万人,不过占全部伪军10%弱而已。

何况华南伪军中,亦有一部分为共产党之游击队所抗击,并非全部被国民党牵制。

五、日伪军的去向抗战结束后,伪军基本被收编,其中大部分被国民党收编。

至抗日战争结束时,汪伪军及华北伪军,除逃散外,建制尚属完整。

属于南京汪伪政府之伪军尚有15个军,52个师,9个旅及特种兵,共38.2万余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军队共13个集团(旅)及炮、工兵一部,共85000余人;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残余军队还有9个师的番号,加上其直属部队共24000余人。

以上伪军共计501000余人。

他们都被蒋介石收编,投入到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当中。

六、小结伪军战斗力差,不是侵略者的主力,也不是抗日的的主要对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不能归之于伪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