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培养亲和力

怎样培养亲和力

怎样培养亲和力
一、尊重别人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

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

”山谷回应:“你好,你好。

”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

”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

”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二、乐于助人
人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尤其要十分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把它看成是“雪中送炭”,视帮助者为真正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马克思在创立政治经济学时,正是他在经济上最贫困的时候,恩格斯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对此,马克思十分感激。

当《资本论》出版后,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谢意:“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有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对不能完成那三卷的巨著。

”两人友好相处,患难与共长达40年之久。

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故事”。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

如果你能做到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能显示出你的博大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

三、心存感激
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最是微妙不过,对于别人的好意或帮助,如果你感受不到,或者冷漠处之,因此生出种种怨恨来则是可能的。

经常想一想吧:你在工作中觉得轻松了,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你在享受生活赐予的甜蜜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生活在社会大群体里的你我,总会有人为你担心,替你着想。

享受着感情雨露的人们不要做“马大哈”,常存一份感激之心,就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情感的纽带因为有了感激,才会更加坚韧;友谊之树必须靠感激来滋养,才会枝繁叶茂。

王老师在自己就职的学校里很有人缘,威信颇高,有人问他原因时,王老师讲:“古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虽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始终坚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感激别人。

”王老师道出了为人的真谛。

因为有了感激,你才会成为一个好同事、好朋友、好家人。

如何培养“亲和力”
关键字:亲和力
在人际交往中,“亲和力”具有很好的人际吸引力。

让人感到亲切,会缩短你与别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如果你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人,交谈时,别人情感的大门会主动向你敞开;劝说时,别人心中的疙瘩会自动解开;求助时,别人热情的双手会真诚向你伸出……可以说,使人感到你很亲切,对你益处多多。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亲切的人呢?
主动问候。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之类的问候话语,虽然只有片言只字,但它是通向你与别人深入交谈的一座桥梁,同时它也是你向别人主动示好的一种方式——向别人示好,别人自然会觉得你很亲切,谁不愿意与亲切的人交谈呢?
耐心聆听。

如果你以“我愿洗耳恭听”的态度认真听取别人的谈话,那么对方会愉快地向你敞开心扉。

因为无论是谁,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显示自己并能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同时,你认真聆听别人的谈话,别人会感到你尊重他,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尊重你。

缩短距离。

如果你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就首先要想法缩短你与别人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交谈起来才会自然、随和,彼此之间才能尽快熟悉和了解。

缩短距离的方式很多,寄张贺卡,表示关心,开个“派对”等等,都有接近对方的机会。

密切来往。

“疏则远,密则亲。

”互动频率越密,就越容易认识和了解人,交往的渠道也就越来越畅通。

来往的次数与亲密程度往往成正比,有些聪明的推销员,就常常有事无事地到主顾家中坐一坐,说声“路过此地,顺便来看看你”,这很能博得主顾的好感。

取得共识。

你要让对方感受你的亲切,就应努力寻找观点的共识,保持话题的一致,因为只有有了共同的观点和话题,彼此之间才能谈得投合,才能取得共鸣。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避免谈有争执的问题。

态度真诚。

无论是何种场合的交往、谈话,你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真诚的态度来待人接物,因为只有付出诚心,才能换得真心。

关注对方。

谈话时目视对方,交往中体贴对方,平时多点嘘寒问暖,会使对方感受到你的亲人般的温暖。

常说“我们”。

“我们”和“我与你们”虽然指的是同一人群,但是二者给人的感受不一样。

使用“我们”一词会让人觉得关系密切,能让人产生同伴意识,而“我与你们”则有不在一条线上的感觉。

注意称呼。

在称呼上要注意尊老爱幼,“大爷”、“大娘”、“大叔”、“大妈”,叫得人心里甜蜜蜜;“老李”、“小张”或直呼其名(不要带姓),让人觉得关系非凡。

这样,既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又叫出了自己的风度和修养。

给予夸奖。

交谈时,请不要吝啬你的“美言”,而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予以称赞。

因为夸奖是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剂”,适时而得体地夸赞别人,会激起别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别人会因此对你产生好感。

赠送礼物。

礼物不一定很贵重,但一定要是对方喜欢的,这样,对方会认为他在你心里很有地位,并且你对他很了解。

由此对方就会对你产生“知己”的感觉。

制造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风度。

言谈风趣诙谐,会增强你的人际吸引力,它是增进亲密度的催化剂,也是消除紧张感的一剂良药——引起别人心理上的愉悦,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语气柔和。

事实证明,柔和的语气能有效地使谈话顺利进行——它能使开导醍醐灌顶,它能让劝说娓娓动听。

办事时事先征求对方的意见,有分歧时以商讨的方式解决,这都可以使自己的语气变得柔和。

出语谦逊。

谦逊是一种美德,它会产生让人亲近你的魅力。

适时地说“拜托”、“请赐教”、“麻烦你了”等话语,既表现了你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了你知书达理的美好形象。

注意细节。

你与别人在交往时,可以先从一些细节开始,比如,注意对方的爱好,指出对方穿戴上的变化,记住对方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能这样做,对方会觉得你很在意他、关心他,能引起对方的话题和谈话兴趣,你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热情“礼遇”。

管理者培养亲和力的五个方法
亲和力是提升管理者领导力的一个方面,因此,培养亲和力也是领导者修炼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介绍了,领导者培养亲和力的五个方法。

1.注意讲话效果
A、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其它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相联系的。

B、要有健康而炽热的情感。

C、要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艺术性和技巧性,使听者听懂、爱听。

D、管理人员要善于准确、简练、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姿势语言。

2.有效倾听
A、集中注意力,专心听对方谈话。

B、要谦虚,平等待人。

C、培养良好的专注习惯和富于思考精神。

D、以心平气和及主动合作态度进行倾听。

E、善于观察和体会谈话者的非语言信息,以便从中发现真假,有效引导和辅助。

3.赞赏艺术
A、不要疏忽。

要多方留意,不要错过对职员褒奖的机会。

B、不要忘记。

要及时对职员进行适当鼓励。

C、在团队面前,赞赏最合适,批评与指责留给一对一的场合。

D、真心实意的态度,奖励应真心实意地进行,拿出殷然的感情。

E、让第三方介入,即该职员的上级,由他进行表扬,产生更多传导力。

4.责罚须知
A、不在众人面前责骂职员。

B、掌握适当时机进行沟通和训导。

C、在商谈之中,上级对职员所做的事,不可即时采取轻蔑或指责态度。

D、理由与原因,虽然必须要求清楚说明,但应避免一味找毛病的心态。

E、与职员的商谈,若变成了坚持彼此立场的口角,即为无意义。

F、对职员的过失、错误不必要扩大责罚,任务责成于他的上级。

G、通过与职员的工作例会制畅谈工作之事,彼此更有接近。

H、任何人都有自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与意愿,认请此点,争取更多内满意达成。

I、赋人性管理于企业文化中。

5.应杜绝的言行
A、总是贬低能力比自己差的人。

B、心情不好时,就把这感觉散播。

C、委托的工作,届时未完成找藉口掩饰。

D、上级在与不在时的态度完全不同。

E、总是自己找理由,不敢承担责任。

F、忘记带答应给别人的资料时,会认为下次再带就行了。

G、既使是已决定之事项,如果与自己相异,会形成应付了事。

H、虽然工作上自己犯错,他在找理由说是别人不是。

I、虽然高调行动却未有什么实质成果。

J、工作完成有问题,设法推卸责任。

K、碰到问题时,先是避重就轻或逃避。

L、把别人的策划当作是自己的想法宣扬。

以上五个方法虽然介绍的比较简单,但是要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管理中,还像相当不容易,
因此,大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