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4)2、施工部署 (5)3、施工准备 (5)4、主要施工方法和要点 (8)5、质量标准 (14)6、质量防治措施 (15)7、安全事项 (18)8、计算书 (18)一、编制依据1.1工程土建施工图1.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002。
1.4《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07-96。
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1.6《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1.7《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3-911.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1.9《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97G3291.10《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1.11《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1.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二、施工部署3.1 钢筋接头的选用3.1.1钢筋连接分为两类:绑扎连接和机械连接或焊接,优先选用机械连接。
3.1.2柱中纵向受力筋的连接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3.1.3凡受力钢筋直径d≥22时的钢筋连接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3.2 流水段的划分本工程施工工期比较紧,必须合理组织流水施工,才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同时有效的做好材料的节约和周转利用。
三、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施工验收规范和工艺标准,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做好钢筋翻样和钢筋密集处的节点设计及排筋次序,钢筋翻样尺寸及用量提前上报,审核后方可使用,做好技术交底和方案的编制。
4.1.2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写好各部位钢筋分项技术交底。
4.1.3编制月生产形象进度计划、钢筋材料进场计划和钢筋的试验计划。
4.1.4培训钢筋机械连接操作技术,掌握技术要点,便于指导生产,对各操作工必须持证上岗。
4.2 人员准备4.2.1 管理人员准备钢筋加工场由项目部进行统一管理和质量监督,派一专业工长进行组织管理,现场钢筋绑扎、钢筋接头的设置由钢筋工长安排调配,钢筋工程暂时配备钢筋工长三名,质量员三名,安全员三名及其他相关管理人员若干名,以协助做好对整个钢筋工程的工程质量、生产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
4.2.2 劳动力人员准备本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劳动力计划投入钢筋工80人,以满足现场钢筋的绑扎和配料的人员要求。
4.3 材料准备4.3.1进场钢筋的检验施工所用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实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入现场的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存放,区分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
钢筋应按项目《关于产品标志的规定》进行标志,标志牌应写有钢筋品种、等级、直径、技术证书编号、检验状态及数量等。
进入现场钢筋应按炉号及直径分批检验。
带肋钢筋符合钢筋混凝土GB1499-91标准,套管材质符合GB5310-85标准。
4.3.1.1进场钢筋外观检验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等。
盘条准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凹块、划痕、麻面、但其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0.2mm。
带肋钢筋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
钢筋表面其他缺陷的深度、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准许偏差。
4.3.1.2力学性能检查热轧钢筋以重量不大于60吨的同一规格同一炉号钢筋为一个验收批。
检验时从每批钢筋中任取2根钢筋,每根2个试件,分别进行拉力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不合格,则再选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新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实验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使用。
对于不大于60吨的同一规格不同炉号的混合批钢筋,当含C量之差小于0.02%,含Mn量之差小于0.15%时,也可作为一批进行取样复试。
进场钢筋均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况时,必须分别取样复试。
4.3.2 确定钢筋的规格、数量,准备充足的20#--22#火烧丝、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钢筋套筒、E43、E50焊条、焊药、固定双排墙筋间距的规格筋、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卡具等。
4.3.3材料进场应具备合格证或材质单,由质检、技术、材料、生产、监理等有关部门对规格、外观、数量等进行验收,然后按要求取试件进行复试,各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并挂好标识牌。
4.4 机械准备钢筋挤压连接的成套设备是由挤压连接钳、超高压电动油泵、超高压油管、悬挂器(手动葫芦)等组成。
YJ~32型挤压钳,用于φ32~20的带肋钢筋对接,YJ~23型挤压钳,用于φ25~18的带肋钢筋的对接。
4.5 现场准备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本工程施工现场设置钢筋加工场。
钢筋原材料进场后,分规格分长度在规定区域码放整齐,并挂标识牌。
成型后的钢筋采用人工运输到施工作业现场。
四、主要施工方法与要点5.1施工要点套筒挤压连接方法是将需要的连接的钢筋(应为带肋钢筋)端部插入特制的钢套筒内,利用挤压机压缩钢套筒,使它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带肋钢筋的机械咬合紧固力来实现钢筋的连接。
这种连接方法一般用于直径为16~40mm的Ⅱ级,Ⅲ级钢筋(包括余热处理钢筋)。
有关按径向作套筒挤压连接的方法应符合《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格》(JGJ108-96)的要求。
5.1.1、一向情况性能等级分A级和B级二级;不同直径的带肋钢筋亦可采用挤压连接法,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等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
5.1.2工艺原理设备布置示意如图5-10所示。
挤压机吊挂于小车的架子上,靠平衡器的卷簧张紧力变化调节其高度,并平衡重量,使操作人员手持挤压机基本上处于无重状态;挤压机由安装在小车上的高压油泵提供压力源。
1-钢筋;2-套筒;3-挤压机;4-平衡器;5-进油管;6-同油管;7-油泵;8-小车5.1.3套筒套筒材料应选用适合于压延加工的钢材,其实测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1的要求。
套筒材料的力学性能表5-1项目指标屈服强度(N/mm2)抗拉强度(N/mm2)伸长率δ5(%)洛氏硬度(HRB)〔或布氏硬度(HB)〕225~350 375~5002060~80 〔102~133〕按机械连接件技术性能的基本要求,套筒和承截力要求可写成以下二式:f slyk A s1≥1.1f yk A s(5-6)f sltk A s1≥1.1f tk A s(5-7)式中 f slyk——套筒的屈服强度标准值;f sltk——套筒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f tk——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A s1——套筒的横截面面积;A s——钢筋的横截面面积;套管的几何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材质应与一定的挤压工艺相配套,必须由特别检验认定,套筒的尺寸偏差宜符合表5-4的要求。
套筒尺寸的允许偏差(mm)表5-4套筒外径D外径允许偏差壁厚(t)允许偏差长度允许偏差+0.12t≤50±0.5±2-0.10t+0.12t±2>5 ±0.01D-0.10t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
由于各类规格的钢筋都要与相应规格的套筒相匹配,因此,套筒在运输和储存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以避免混用;套筒不得堆放于露天,以免产生锈蚀或被泥砂杂物沾污。
5、1、4挤压机挤压机的型号和相应的性能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构造和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它的工作示意如图5-11,是一种液压机构,油压通过高压油泵实现。
钢筋连同套筒放在挤压机机架内的压模中,高压油液输入油缸并面出活塞,带动压模前进,并将套筒挤压在动压模与定压模之间。
定压模用卡板与机架相连,并可从机架中抽出,以便放进或退出钢筋。
挤压机的型号有多种,额定工作压力,(油液压强)可达50~100N/mm (一般称为“超高压”),额定挤压力可达750~1000KN。
常用的几种挤压机技术数据列于表5-5。
常用挤压机的技术数据表5-5项目单位型号GYJ25 GYJ32 GYJ40 额定工作压力N/mm 80 80 80额定挤压力KN 760 760 900外形尺寸直径mm 150 150 170 长mm 433 480 530重量(不带压模)kg 23 27 34压模可配压模型号M18,M20,M22,M25M20,M22,M25,M28M32M32,M36,M40 可连接钢mm 18~25 20~32 32~40筋的直径kg/重量5.6 6 7套5.1.5操作要点1、使用挤压设备(挤压机、油泵、输油软管等整套)前应对挤压力进行标定(挤压力大小通过油压表读数控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就应标定:挤压设备使用前;旧挤压设备大修后;油压表损强列振动后;套筒压痕异常且其它原因时;挤压设备使用超过一年;已挤压的接头数超过5000个。
2、要事先检查压模、套筒是否与钢筋相互配套,压模上应有相对应的连接钢筋规格标记。
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宽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的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接头技术提供单位所确定的技术参数要求。
3、钢筋下料切断要用无齿锯,使钢筋端面与它的轴线相垂直。
不得用钢筋切断机或气割下料。
4、高压泵所用的油液应过滤,保持清洁,油箱应密封,防止雨水、灰尘混入油箱。
5、配套的钢筋、套筒在使用前都就检查,要清理压接部位的不洁特(锈皮、泥沙、油污等);要检查配套是否合适,并进行试套,如果发现钢筋有弯折、马蹄形(个别违规用钢筋切断机切断的才会出现这样的端面)或纵肋尺寸过大的,应予以矫正或用手抻砂轮修磨。
6、将钢筋插入套筒内,要使深入的长度符合预定要求,即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mm(在钢筋上画记号,以与套筒端面齐平);对正压模位置,并使压模运动方向与钢筋两纵肋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以保证最大压接面能处在钢筋的横肋上。
7、可采用两种压接顺序:一种是在施工现场的作业工位上,通过套筒一次性地将两根钢筋压接(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另一种是预先将套筒与1根钢筋压接,然后安装在作业工位上,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连接工艺如下:预先将套筒与1根钢筋压接,其具体步骤如下:⑴装好高压油管和钢筋配用限位器、套管压模,并且在压模内也涂上润滑油;⑵按手控上开关,使套管对正压模内孔,再按手控Off开关;⑶插入钢筋顶到限位器上扶正;⑷按手控上开关,进行挤压;⑸当听到液压油发出溢流声,再按手控下开关,退回柱塞,取下压模;⑹取出半套管接头,结束半接头挤压作业。
安装在作业工位上,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⑴将半套管插入结构待连接的钢筋上,使挤压机就位;⑵放置与钢筋配用的压模和垫块;⑶按下手控上开关,进行挤压,当听到液压油发出溢流声,按下手控下开关;⑷退回柱塞及导向板,装上垫块;⑸按下手控上开关,进行挤压;⑹按下手控上开关,退回柱塞再加垫块;⑺按手控上开关,进行挤压,再按手控下开关退回柱塞;⑻取下垫块、压模、卸下挤压机,钢筋连接完毕。
五、质量标准6.1施工质量外观检查6.1.1检查压接道次是否符合设计规定,不得少压、重压等现象,接头最小压痕应符合上述表中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