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前身为故县铁厂,创建于1947年,是我党亲手建立的第一个钢铁企业,曾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1956年周总理视察太钢时曾说:故县铁厂是我党在根据地第一个正式建设的厂,是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建成的。
2009年8月8日与首钢总公司联合重组后,企业步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已形成集采矿、采煤、炼焦、炼铁、炼钢、轧材、水泥制造、工程建设、锻压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于一体、年钢铁生产能力36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首钢长钢公司多年被评为“AAA”、“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产品包括钢铁产品、锻压机械、矿渣水泥三大系列。
钢铁产品主要有H 型钢、棒材、线材、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左旋带肋钢筋、抗震钢筋、热轧无缝钢管。
长钢的钢材钢质纯净,成份稳定,主导产品“上党”牌热轧带肋钢筋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国家免检产品”、“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被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奥运场馆、青藏铁路、深圳湾跨海大桥、秦山核电站等重点建设工程采用。
新开发的抗震钢筋通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严格检测;锻压机械产品素有“弯卷之冠,中国长锻”美誉;“长钢”牌矿渣硅酸盐水泥是国家免检产品。
承接首钢总公司精品长材技术、研发、生产、市场和全国唯一出口免检品牌的优势,首钢长钢公司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的远景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全力实施“三步走”战略,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技术指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构建“煤——电——钢——化工——装备制造”五位一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红色长钢、低碳长钢、科技长钢、实力长钢、和谐长钢”,到“十二五”末实现钢产量、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资产总额、利税、职工收入“六个翻番”。
在首钢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在省委省政府和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首钢长治钢铁公司将借助首钢总公司的巨大平台,用现代化、高技术的装备、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低耗能、低排放、高质量、高效益的转型跨越发展,成为对长治经济有重要支撑、对山西经济有重要贡献、在全国钢铁行业有重要影响的优秀骨干企业。
地理位置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西北三十公里的襄垣、屯留、潞城三县市的交界地段,地处上党盆地正中,海拔910 米,东临黄碾重镇,西接屯留平原,北枕小汗山,南蹬清漳河,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素有“上党宝地”之美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宋代韩世忠、梁红玉夫妇抗金大战和著名的“上党战役”发生在这里。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东连郑太铁路干线,西接长太公路,南依库容 4.1 亿立方米的漳泽水库和装机容量万 kv 的漳泽电厂,北靠年产千万吨煤炭的潞安矿务局,近邻黎城、壶关、平顺铁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曾是我国最早的冶铁地区之一。
发展战略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总公司十七届五次党委扩大会议和十七届三次职代会精神,按照总公司“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加快工艺技术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构建循环经济,打造严格高效、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科学发展、内外和谐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促进首钢长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
做强钢铁主业,做精做优相关产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到2015年,综合竞争实力进入国内一流钢铁企业行列,为全力冲刺世界一流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发展理念:
秉承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构建“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全新姿态,创新创优创业,打造“红色长钢、低碳长钢、科技长钢、实力长钢、和谐长钢”。
“十二五”期间首钢长钢公司工作重点:
(1)实施旧区淘汰落后升级改造,择机进行规划新区建设;
(2)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2011年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行业前10名,为2020年和总公司一道冲刺国内国际一流钢铁企业奠定基础;
(3)构建“煤—钢—电—装备制造”四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资源获取工作,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承接总公司精品长材生产技术、研发、市场和出口任务,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总公司旗下的重要的长材及结构钢生产制造基地。
历史沿革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47 年 5 月,原厂对外称长潞贸易货栈”,对内称“华北兵工第四厂”。
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厂名改为“中央兵工总局第二兵工厂二分厂”。
1950 年 4 月,兵工第一、二厂合并,原第二厂二分厂改为“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第二兵工厂七分厂”,1951 年 5 月又改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兵工局第三四二厂七分厂”。
1952 年10 月 1 日由兵工厂系统交山西省工业厅,改名为“山西省人民政
府工业厅故县铁厂。
”同年11 月,枣臻焦厂奉命与故县铁厂合并,厂名仍为故县铁厂,隶属省工业厅领导。
1959 年 1 月,经上级批准,故县铁厂更名为“山西省地方国营长治钢铁厂”,直属省重工业领导。
1965 年冶金部决定长钢改为特殊钢厂,既生产民用产品,也生产军工产品,并开始筹建冷带、热带、冷拔、锻钢四条钢材生产线。
1973 年,冶金部批准长钢在“五五和六五”期间按铁20 万吨、钢20 万吨、材18.2 万吨的规模进行建设。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企业管理机构被拆散,生产秩序被打乱,职工思想混乱,企业连年亏损,给长钢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1986 年10 月,经省冶金工业厅党组织批准,长治钢铁厂的领导体制正式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改为厂长负责制。
同时在全厂18 个生产单位和7 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厂长(矿长、经理、校长、院长)负责制,全厂有23 个职能处室,职工达14000 名。
1988 年8 月,为适应转轨变型的需要,经省经委、计委批准,长治钢铁厂更名为山西长治钢铁公司,经理为法定代表人,公司领导体制按《企业法》开始运作。
1996 年3 月,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改制为“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制定了《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成立之初董事会由7 人组成,监事会由10 人组成,经理层有总经理 1 名,副总经理5 名。
2000年,省冶金厅撤销,长钢改由省企工委管理。
2005 年2 月5 日,山西省政府决定将长钢下放到长治市管理。
2009年8月8日,长钢与首钢实现联合重组,首钢总公司持有新公司90%的股份,长钢更名为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