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洛川县杨发旗
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是以苹果为特色的农业县。
近年来,我们抓住机遇,按照《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强势推进现代苹果产业化建设,形成了以苹果统领全局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产业开发情况
1、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建设苹果生产新基地。
适应产业发展新要求,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建设现代苹果产业强县的决定和意见。
确立了“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一品一村”工程建设”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理念,创立了以工业化理念抓苹果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基地建设为平台,以产品安全为核心,加强技术创新,推行标准化生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把洛川建成全国苹果产业强县的发展新思路。
创新的发展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思路,使苹果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强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果品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苹果产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精品高效和内涵发展的道路,及时找准科技与生产对接的抓手。
一是健全县、
乡科技服务休系。
全县目前拥有苹果专业管理技术员达386名,平均每村1名。
二是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编写了《洛川县苹果园标准化生产周年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统一印发全县万户果农,规范指导生产。
全面推行以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使全县苹果标准化生产从建园、苗木选购、技术配套、生产管理措施等方面都能按标准化生产要求规范实施。
三是突出绿色苹果生产。
建立市场与生产监管监测长效机制,成立了“质量检测中心”,组建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
大力推进建沼养畜配套跟进发展,为有机食品生产奠定了基础。
全面普及果实套袋、种草技术,全县通过国家绿标认证的果园已达30万亩,其中符合出口标准的达15万亩,出口注册果园万亩。
四是示范效应凸现。
全县高标准建成科技示范园(区)10万亩,其中“五配套”生态果园达10万亩,优果率由XX年的50%提高到80%,涌现出一批亩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典型户,全县苹果亩收入由4020元。
3、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全面拓展销售渠道。
一是筹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农资综合、苹果交易、劳务、货运四大专业市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四大中心乡镇,联结带动乡村市场,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产地销售网络,使我县真正成为陕北苹果的交易集散地。
二是坚持立足东南、西南主销市场,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南宁等城市建立直销窗
口、专卖店、连锁店31处。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扩大西北、东北边贸市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以延安果业集团公司、国良果业公司为首的10龙头企业实现了自营出口。
三是配套开发齐进,产业链条健全。
果醋深加工企业在全省第一家通过了QS 认证。
四是果品贮藏业发展势头强劲,冷库总数达332座,全县气调、冷库贮藏能力从15万吨猛增到18万吨。
五是建成了一批果袋、纸箱、果网等一批配套加工企业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苹果贮、加、销龙头企业达50家,这些龙头企业群的产生,增强了产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4、果业协会建设稳妥推进,产业组织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等方式扶持指导苹果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投资大量资金对南安善、方厢、堡子头、荆尧磁等10个苹果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从点向面纵深发展,围绕果品营销、统防统治、技术培训、物资服务等为切入点,有效运作,稳步发展,全县苹果产业组织化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二、存在问题
当然,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与现代果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不强,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龙头企业小、少、弱,与农户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能力不强,果
第 3 页共4 页
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服务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果树病虫害监测手段比较落后,果品质量监控和安全预警体系不够完善。
三、建议与对策
XX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之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现代苹果产业建设,积极实施“出口带动”战略,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实现“四个提高”。
一是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苹果生产管理水平。
在稳定产业规模。
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全面普及以“四项”关键技术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确保高效优质安全。
同时,做好病虫害监测普防工作,抓好科研试验工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二是构建苹果营销网络体系,提高两大市场占有份额。
巩固扩大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着力增加出口量,引导帮助县内各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管理,增强实力。
三是强化果业经济组织体系,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在规范原有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继续从政策、信息、资金、发展环境等方面大力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四是构建配套加工业体系,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围绕苹果产、贮、加、销及生产资料加工等环节,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县内外企业,进一步拓宽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