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管理重点
第1行第1列的“U”改为“C”
第3行第5列的“C”和第8行第7列的“C”改为“U”
(2)U/C矩阵的求解
通过调换“功能”和“数据类”的位置,使矩阵中的“C”尽量朝对角线靠近,并以“C”为标准划分子系统,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求解后的U/C矩阵
客户
物料清单
用量定额
质量标准
原材料
供应商
委外厂商
工作能力
(3)逐步转换(分期分批代替旧系统)
(4)导航转换(对新系统的功能检查)
52. 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内容:
(1)计划管理(制定总体计划)
(2)经费管理(开发重要内容)
(3)质量管理(重点和难点)
(4)资源管理(人员 管理)
53. 组织管理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技术等
54. 系统评价指标系统:
34.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5个方面包括: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4. 建立新系统 的逻辑模型 5.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35. 业务流程图是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是用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36. 数据流程图有两个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
30.BPR实现手段是两个使能器(enabler):一个是IT(信息技术),另一个是组织。
31. 建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1)“显见”的必要性 2.“预见” 的必要性 3.“隐见” 的必要性
32. 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分析 2.技术可行性分析 3.环境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33.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实质在于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
45. 数据流程图的结构类型:
(1)变换型DFD (2)事务型DFD
46. 代码的种类:
(1)顺序码(职工编号)(2)层次码(学生代码)(3)特征组合吗 (4)十进制码(图书编码)(5)助记码(对象名称 规格)
47.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和约束分析 2.概念模式设计 3.逻辑模式设计 4.物理数据库设计 5.实施阶段 6.运行和数据库维护
21. 系统开发方式:
(1)自行开发方式 (2)委托开发方式(3)联合开发方式(4)购买商品化软件方式
(5)租赁方式
第四章
22. 系统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长期计划,是系统开发的必要准备和总部署。
23. 系统规划的特点:
(1)全局性(2)高层次(3)指导性(4)管理与技术结合(5)环境适应性
24. 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将信息系统规划分为1.制定信息系统战略 2.制定总体结构方案
成品
半成品
工作日历
职工
销售管理
C
U
U
U
样品开发
U
C
C
C
U
U
U
U
采购管理
U
U
U
C
C
U
U
仓库管理
U
U
U
U
U
生产管理
U
U
C
C
U
U
U
车间控制
U
U
U
U
U
U
C
C
U
U
外加工处理
U
U
U
U
品质管理
U
U
U
U
人事管理
U
C
C
(3)U/C矩阵的解给出了新系统的总体结构与数据联系。因此,本系统可划分为产品管理、材料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包含的功能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如表3所示。
)和业务信息(基层管理者)三类。
5.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系统都具有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
7.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 信息系统输入的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9.戴维斯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
39.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和处理逻辑。
40. 常用的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方法。
41.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包括新系统的目标,新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流程,新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及子系统的划分和功能结构等
42. 系统分析报告4个方面:
18.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1)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 (2)区分工作区间 (3)设计方法结构化 (3)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
(1)开发周期长 (2)繁琐,使用工具落后 (3)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
(4)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第一章
1. 什么是信息:
(1)信息在客观上可以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
(2)信息在主观上市可以接受,利用的,并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
2. 信息与数据,知识的区别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和数字,是指客观实体属性的值。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对数据的解释。
知识:是人类社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成为信息的融合体。
10.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特点:
(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
(2)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
(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都具有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递,提供等基本功能
12.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是管理信息系统在制造企业中的典型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价值链模型
运营管理系统 数据挖掘 基于IT的产品/服务 有效客户响应
企业层
协同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知识系统 企业内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行业层
合作竞争 行业许可 行业标准
竞争作用力模型
电子化交易 通信网络 组织间信息系统 信息伙伴
27. 信息系统规划的模型与方法:
1)诺兰的阶段模型: 修正为6个阶段,即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U
车间控制
U
U
U
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
C
C
U
U
U
品质管理
U
C
U
U
人事管理
C
U
C
解:
(1)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
建立U/C矩阵后要根据“数据守恒”原则进行检验。经检验可得,第1列“客户”类缺少产生者(“C”),第5列“物料清单”类和第7列“质量标准”类有两个产生者(“C”),不满足完备性和一致性要求。结合题意改进如下:
15.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的主要含义就是通过对客户详细资料的深入分析,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第三章
16.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17. 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1.系统概述 2.现行系统状况 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4系统实施的初步计划
第六章
43. 系统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而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44.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如下主要活动:
1.总体设计2.详细设计主要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对话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制定设计规范等3.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37. 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1.外部实体2.数据流3处理逻辑4数据存储
38. 画分层数据流程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编号:分层数据流程图的顶层称为0层,称它是第一层的父图,而第一层既是0层图 的子图,又是第二层图的父图
2.注意子图与父图的平衡:子图与父图的数据流必须平衡,这是分层数据流的重要性质
3.资源分配 4.可行性研究 四个部分的工作。
25. 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1.信息系统的目标与约束 2,.当前的能力状况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
4.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26.组织往往需要从业务层,企业层以及行业层三个层次上分别考虑战略的制定
层次
战略
模型
IT应用
业务层
成本低 差异化产品/服务 目标集聚
表3 划分子系统
客户
物料清单
用量定额
质量标准
原材料
供应商
委外厂商
工作能力
成品
半成品
工作日历
职工
销售管理
C
U
U
U
样品开发
U
C
C
C
U
U
U
U
采购管理
U
U
U
C
C
U
U
仓库管理
U
U
U
U
U
生产管理
U
U
C
C
U
U
U
车间控制
U
U
U
U
U
U
C
C
U
U
外加工处理
U
U
U
U
品质管理
U
U
U
U
人事管理
U
C
C
注: ——人事管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