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上课幻灯片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上课幻灯片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 样的情感。
3、对偶
辞 手 法
4、对比 5、夸张 6、用典 7、双关
8、互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 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 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 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 的心情可见一斑。
(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
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 象。
(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1、动与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
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 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 ,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 判断为“动静互衬”;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பைடு நூலகம்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鸟鸣山更幽”,通过 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 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 三个层次组织答案。
[全国卷]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得到延伸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
虚实结合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 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 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 愉悦心境。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
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
想情感。
(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 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上 课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 巧(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表现手法 四、鉴赏构思技巧
(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
一 1、比喻

2、拟人

相关术语: 叙









抒 情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面 侧面 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接 托物言志

情 寓情于景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 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 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等)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 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 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2、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 马稀”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3、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虚与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 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
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