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画心》配器

分析《画心》配器

分析画皮主题曲《画心》配器听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了,用着各种不同的播放设备,感受着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补充,但我常发现大部分的听众朋友们却从来只听歌词和歌曲旋律,并不在乎其中的另一些东西,我们隔壁小王就是,上次竟然把个弦乐音色说成个吉他,大部分人是除了歌词和旋律什么也听不到,仅仅是因为人声旋律声部在我们最敏感的频率段吗?我猜他们只是没去仔细注意听罢了。

可能对每个听众来说需求不一样吧,但作为一个热爱音乐且从事着音乐工作的朋友来说,我们要的仅仅是这些嘛?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我身边的大部分音乐朋友们,不管是玩乐器的,还是搞理论的,他们同样也没在乎那么多,这样可是不行的“0”我们听到歌曲里的每一部分,都是得辛勤劳动得来的,幕后每个环节的辛勤付出者包括编曲,录音,混音,乐手等等….作为听众的我们同样要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在乎他们的重要性。

就如听一首歌来说,在倾听时你有分别过他们是大小调嘛,还是混合着都有,有在乎其中的转调嘛,还是你以为换成了另一个歌呢,能识别他大概是个什么类型的音乐嘛,可千万别说这不都是<音乐嘛>这样的话哦!有听过不同的节奏在变化嘛,有听歌里边用到了些什么乐器嘛,有听过是几拍子或中间又有转拍子嘛,有听过不同段落间乐器的分配情况嘛,有去注意其中的一些和弦变化和速度变化嘛,等等等太多了…….我想对于每个玩音乐的朋友或不玩音乐的朋友来说,这些都是我们该要去注意听的东西,我们大可不必拿笔把这些都清楚明白的记下来,只要带着这些问题多加注意就行,这样做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是对每环节音乐工作者的一种尊重,说明我们还是在乎他们的,呵呵呵….也许他们才不需要我们在乎呢,隔壁小王又说道,还有一个方法是不知道从哪下手听开始的朋友们可结合些理论知识,边看边听,时刻注意着这些问题的存在,这样能带给你很大的效益,但也可别光看理论不听,那样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不同的和弦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的,所以听音乐的朋友们可得多听门道哦!好了,扯的够多了,下面我们就来听首歌《画心》看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 对于这首歌我们只从大的框架上梳理一下,致于里边的更多细节方面的东西还得大家亲自多听多体会,今天讲的,只是起个抛的作用,至于能引多少,还得靠你们自己哦!我们从歌词,歌曲,配器,三方面来讲,包括歌里用到了些什么乐器,不同的段落间乐器是怎么变化的,每个段落间又是怎么衔接的,前奏,间奏,尾奏又有什么联系,声相的摆位等等些内容,具体像用到一些什么和弦呀,每个乐器的走向是在怎么的呀,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其中些对位,填充,复调,乐器之间的配合等,还是那句话,留你自己去听去琢磨。

从歌词看起!《图1》我写上了第一遍歌词部分,后边的歌词都是反复的,就没全写,这是一段三段体歌词:A/B/C,为了使朋友们看得更清晰,我已经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涂好了,A和B是主歌部分,C是副歌部分,还有我们得注意其中用到的一些对称,段内的和段与段之间形成的,相信一下就能看出来吧,这样写也有利于歌曲旋律写作时完全重复手法的写作,后边会谈到,对偶是你写词时不可少的方法,得学会哦!如果你并没写过歌词《可别以为你和李白很熟就会写词哦!》试着多看一些歌词和多抄写,学会里边的一些格式,看是怎么分配一首歌的,还有就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多多感受生活吧!你想写词的话。

歌曲旋律的写作图《2》对于歌曲的旋律进行,写作手法诸如之类的就不作细说了,下面主说一个显而易见而又用得最多的写作手法----《重复》,你写歌时也当然必须用到咯,我插了个图上来,旋律我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标画出来了。

1:红色下线画出的是完全相同的旋律,是完全重复的写作,绿色框画的是不同的地方,蓝色椭圆形画的也是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这首歌重复的地方特别多,其实这是每个歌必不可少的,要想别人记得住的话,,所以你也得学学这个写作手法。

再看歌曲不同的地方,绿色框画中,其实也还是基本相同,只是节奏,音调高低稍加变化了,看明白了嘛?节奏部分,基本都是相同的节奏,看到这你也许会想说,其实写个歌也没想的那么难吧!由一个动机发展几个不同的旋律再拼一下不就行了嘛,你说的这只是一部分,其中的东西值得你去推敲的可多了,我就老是觉得自己写的歌难听@#¥%…,好的作品背后不仅要靠灵感而且要有功夫。

如果你也想在这方面发展的话,多下功夫吧,大量的写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多听各种风格的作品,纯灵感这东西有点不太靠谱哦。

再看---配器《多借鉴是你无从下手时的好方法》这是个流行抒情歌,给人感觉有点悲伤而仓凉,整体感觉很平静,主副歌间起伏也不是很大,过度也很平静。

很下面我们就对乐器的分配情况一一道来,《歌曲中关于乐器的声像左右问题都不代表极左极又,只是代表左右边之分》。

前奏:前奏由两部分组成,人声和乐器,人声从开始持续到37秒《大概10个小节》很清晰的清唱部分,紧接着乐器部分有钢琴,原声吉他,大提琴和背景铺底音色,背景铺底音色整首歌一直都在《所以后面的图中也就不一一写上了》不仅为歌曲增添了丰满度,也提高了整体的容和性,整个前奏部分和主题很搭,虽然走的并不是主旋律,却很好表达了忧伤的情绪将主题引入,声像位置:背景铺底音色放在中间,整首歌都是,钢琴放在中间,原声吉他放左边,大提琴在右边,这样摆放不仅使乐器听的更清晰,而且没那么挤,看图3《前奏图3》+试听示例1<文中的试听都在附件里>主A:1分04秒时主唱人声进入《8小节》刚好歌手呼吸一下用来连接人声进入,感觉特别合适。

主唱人声进来后乐器就减成一个钢琴,和一个类似于沙锤的东西,背景铺底音色,利用乐器的这种加减关系可以更明显的衬出不同段落间的区别,也更能突出主人声的位置,背景铺底放中间《这个整首歌都是,后面就不再重复了》钢琴和主唱人声也都是放中间,沙锤放左边,看图4:《主A图4》+试听示例2主B:1分31秒进主B部分《共8小节》,在主A乐器的基础上只加入了个原声吉他,放左边,乐器的加入了,就会形成对比,这也是我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可借鉴的地方哦!钢琴我稍画右了一点,因为我从耳机里听时,大部分都在右边,可能和弹奏的音高有关吧,关于钢琴的声像位置大部分摆放都按钢琴的键位来,高音在右边,低音在左边。

图5:《主B图5》+试听示例3副C:2分钟时进副歌C《8小节》,乐器在主B部分的基础上又仅加入了个大提琴,大提琴走的是低音旋律,和主旋律形成明显的对比,钢琴演奏的是和主人声一样的旋律,原声吉他是分解音型,看这第一遍一步步走来乐器上的变化了嘛,大概明白了一点其道里吧,看图6《副歌C图6》+试听示例4间奏1: 2分26秒时由一个低音巴松管领进了第一段间奏《4小节》,主唱人声变成了和声,很明显的加入了节奏乐器,我们通常说的小打和镲音色,低音乐器巴松管,注意到巴松管和大提琴走的旋律没,基本相同,结合很好,钢琴是不是也和前奏的后边几小节钢琴演奏的一样,有听出来嘛,再仔细听衔接第二遍主歌A的地方,从导音又回到了主和弦,其中钢琴和原声吉他配合的复调恰到好处,声像位置基本在中间,大致看图7《间奏1图7》+试听示例5接着是第二遍的反复,看看又有些什么变化。

二主A:2分40秒进主歌A《8小节》这时贝司的加入,但大提琴和沙锤去掉了,相对间奏来说又去掉了两种乐器,因为有主唱的加入,太多乐器堆在一起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样反倒更能突出主唱人声的清晰,因为流行歌主唱人声毕竟是我们的重点,原声吉他还是放左边,但右边加一个吊镲音色,钢琴在中间,小打又加上了另外一种音色变成了两种音色的混合,也都放中间,贝司和巴松管同样放中间,低音乐器一般都放中间,看图82主A图8>+试听示例6二主B:3分07秒进主歌B,乐器部分也是在主A的基础上,加入了大提琴,声像位置在放中间,别的乐器并没有改动,看图9二主B图9+试听示例7二副歌C:3分35秒进副歌C,乐器在二遍主歌B的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只是钢琴演奏了和人声一样的主旋律,第二遍A/B/C三段上的乐器变化并不是很大,只是一个大提琴的增减关系,看图10:《二副歌C图10》+试听示例8间奏2:4分03秒时由鼓音色连接进入第二部分间奏,我们把第二部分间奏又分成三个部分,因为他们之间的器乐演奏有一定差距,而且表现的情绪也不一样。

先看第一部分:原声吉他由前面的分解音型变成了节奏扫弦,但还是放在左边,钢琴也是和前边间奏1钢琴演奏一样的旋律,不过音高上提高了一个八度,也还是放中间,大提琴,贝司和巴松管也放中间没变,加入了人声和声,小打节奏去掉了一个,但镲片音色分布在两边,看图11间奏2《1》图11+试听示例94分30秒时,间奏2的第二部分进入,这是一个整体情绪高涨和活跃的阶段,乐器的演奏有着明显的不同和技巧上的改变,吉他由第一部分扫弦变成分解,钢琴也变成流动的琶音音型,注意听大提琴弓子的演奏技巧和推高潮的手法,贝司,巴松管和小打一起巩固节奏,人声和声也变成了海豚音推着情绪高涨,看图12间奏2《2》图12+试听示例10间奏2的第三部分也还是由鼓音色快速敲击声转向大提琴而舒缓下来,这时大提琴弹奏主B 段的主旋律了和巴松管形成的复调,整体感觉转向平静,更好的衔接了第三边的主歌B部分,注意到了最后连接主B时的一个吉他击勾弦技巧了嘛,其余的乐器和声像也都没变,看图13间奏2《3》图13+试听示例11第三遍主副歌B/C:乐器上主B和副C部分是基本相同的,都和间奏2《3》差不多,最大的变化就是主唱和声的变化,吉他还有几下扫弦和分解交替,声像上也和前边一样,看图14《3主B图14》+试听示例12最后结尾部分由钢琴领奏,乐器也都和前边差不多,背景铺底音量变大,在人声和声中回荡着结束,和前奏相呼应着,给人留有余味的感觉。

看图15尾奏图15+试听示例13全曲完!这一节我们就到说到这了,希望这篇啰嗦的破文能对大家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对于那些对配器无从下手的朋友们起到些借鉴的作用,由于每个人用到的播放设备不太一样,听到的细节也会有所分岐,文中多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文:朱亚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