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谷子生态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谷子生态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谷子生态、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延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辅导员刘志霞1、生态型栽培谷子生产的原则谷子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是我县的主要杂粮作物。

生态型谷子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不使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在无污染区域种植,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采用综合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谷子抗病抗逆性,生产出优质、安全、营养、卫生的初级农产品,达到生态、高效的农业栽培管理体系。

2、生态型谷子产地环境的要求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区域,其周围没有污染源,且远离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

前茬以豆子、薯类、油料作物、玉米为佳,尽量避开高梁、荞麦、向日葵等茬口,实行3年以上轮作。

3、生态型谷子高效配套栽培的技术(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1)合理轮作谷子不宜连作,无公害栽培要求良好的土壤条件,而轮作倒茬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更主要的是能减轻病虫和杂草的为害。

由于谷子产区的自然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种植制度及生产水平的不同,其轮作形式各有特点。

延庆以春谷为主的轮作制一年一熟的轮作制。

(2)茬口选择根据不同前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谷子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谷子的优良前作依次为豆类、马铃薯和红薯、麦类、玉米等。

豆类茬具有深翻基础和好的耕层结构,较好的氮素营养,较少的谷子伴生杂草。

马铃薯和红薯茬的土壤耕层疏松,剩余肥力足,杂草少。

麦茬的优势在于麦子收获早,休闲时间长,地力恢复好,同时麦后耕翻有效地减少了杂草,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谷子根系的发育。

玉米茬的肥力条件好,草害较轻。

2.土壤耕作谷子多在旱地种植,前作收获后应浅耕灭茬,接纳雨水,秋季深耕,春季耕地保墒。

秋冬耕作是春谷栽培的一个主要环节,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活跃土壤微生物,减少杂草和病虫危害,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在土壤含水量为15%—20%时耕作质量最好。

结合耕地每667m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500-3000kg,硫酸铵25—30kg,过磷酸钙150—200kg,基肥施用方法有三种:一是匀铺地面结合耕翻的撒施法,二是开沟的条施法,三是结合秋深耕春浅耕的分层施肥方法。

3.播前整地播前整地主要是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经过秋冬耕作或早春耕的谷田,播前若干天应进行浅层耕作。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1)品种选择原则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

(2)常用品种简介①传统黄色食用优质米品种传统黄色品种因其小米营养丰富,米粒鲜黄,香味浓郁,被广泛种植,品种主要有:刘谷1、刘谷2、刘谷3、密谷2000、晋谷21、27、长农35等。

②营养特色特优质米品种具有特色优质的品种有:绿谷子、红谷子、白谷子、黑谷子。

2.种子处理(1)晒种播种前一周,将谷种摊放在席子上,翻晒2-3d。

(2)选种播前3-5d,用10%的盐水选种,除去漂在水面上的秕粒、杂质、草粒等,然后再将下沉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2-3遍,晾干。

(3)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25%的70%瑞毒霉WP(每亩地用1 斤籽则用1.25g 瑞毒霉)等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农药拌种,预防谷子黑粉病或白发病。

在谷瘟病发生严重区用种子量0.2%的立克莠拌种。

(三)播种1.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谷子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北京地区播期在5月上旬为宜,可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

但要注意成熟时间。

2.种植方式①耧播采用双腿耧(行距33-40cm),一次完成播种和施肥,具有省工、省籽、保墒、易保苗的优点,主要用于丘陵旱地。

②犁播用犁开沟再撒种条播,优点是播幅宽,便于间苗和匀苗密植,还可以集中施肥,缺点是开沟跑墒,易造成缺苗,主要用于冷凉山区。

③机械播种优点是播深一致,出苗整齐,苗匀苗壮。

3.种植密度谷子种植密度与当地条件、土壤与肥水状况、种植方式及所用品种有关。

高秆大穗不分蘖类型,如:绿谷子、白谷子、黑谷子、懒谷3号等宜留苗3——4万株/667m。

分蘖品种如:刘谷系列、密谷2000、金谷2401、吨谷,留苗密度是2-2.5万株/667m。

早熟矮秆品种应适当增加植株密度,根据出苗率控制播种量,实行精量播种以基本实现谷子不间苗。

4.播种技术谷子的播种方法有撒播、穴播、条播多种,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墒情、播种方法来定,以一次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匀为原则,一般每亩用种子0.5左右。

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播后镇压,使种子紧贴土壤,以利种子吸水发芽。

(四)田间管理1.水分管理谷子虽是耐旱节水作物,但适时灌溉还是能保证高产优质,有灌溉条件地区播种前灌一次水有利于全苗。

苗期不宜灌水,拔节期灌水能促进植株生长和幼穗分化,孕穗抽穗期灌一次水有利于抽穗和幼穗发育,防止“卡脖旱”。

灌浆成熟期灌水有利于籽粒形成,灌水次数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情况而定,灌水方法以畦灌和沟灌为主。

谷子生长后期耐涝。

2.养分管理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可在拔节后到孕穗期结合培土和浇水,每667m追雨后追8-10kg/667m2 尿素,促进幼穗发育,开花后灌浆初期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或用0.3%-0.5%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1-2次,促进灌浆成熟,防止后期脱肥。

4.其他管理(1)间、定苗在3-4叶期间苗,6-7叶期定苗或4-6叶期间定苗一次完成,定苗至多10%-15%的苗。

(2)中耕除草结合间定苗开始第一次中耕除草,贴茬播种的没施基肥可在此时结合中耕灭茬补施苗肥。

(3)培土拔节后至封垄前进行一次中耕耕深7-8cm,然后培土,干旱时不宜深中耕。

(五)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防治原则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天气预报,做到以预防为主,重点采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拔除病株等农业措施,以及灯光、枝把、糖醋液诱杀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危害。

尽量使用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防治,如确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选用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做到对症、适时、限量、轮换、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一药一生只用一次。

1.主要病害及防治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瘟病、白发病、黑穗病、锈病、红叶病、线虫病、纹枯病等。

(1)种子处理病原可能附着在种子上,可通过种子处理消灭。

①用55-57℃恒温水浸种10min,然后用冷水冷却,晾干后播种,防线虫病。

②用1%石灰水浸种。

③用种子量的0.2%的35%阿普隆拌种剂或用种子量0.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拌种,防治白发病。

④用种子量0.2%-0.3%的7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黑穗病。

(2)综合措施谷瘟锈瘟病原主要来自谷草和杂草寄主,白发、黑穗、褐条病病原主要潜伏于土壤和病株残体,线虫病是由线虫危害产生的谷子病害,主要通过土壤肥料传播,实行多年轮作倒茬,清除谷田周围杂草,拔除感病植株是这些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

谷子红叶病是由蚜虫传播的病害,小麦及禾本科杂草是初浸染病原和蚜虫的主要来源,应以灭蚜来防红叶病。

纹枯病是主要发生在夏谷区的新病害,病害轻重多与夏季的降雨量有直接的关系。

防治的主要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

当这些病害发生严重时,也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具体方法是:①防治谷瘟病发病初期用2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雾或用0.4%春雷霉素粉剂每667m用药2-2.5kg喷粉。

②防治锈病发病初期(病株率5%),每667m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g或20%粉锈宁乳油35mL,加水50kg喷雾,病情严重时,间隔7-10d再防1次。

③防治红叶病每667m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7-8g加水50k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2.主要虫害及防治谷子主要虫害包括地下害虫、蛀茎害虫、食叶害虫和吸汁害虫等。

(1)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和网目拟地甲等,以幼虫、若虫、成虫危害谷子的根部,也采食新播种子,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是以辛硫磷、乐果等拌煮熟的谷子制成毒谷,在播种时撒入播种沟,以减少地下害虫对谷种和根系的危害。

(2)蛀茎害虫有粟灰螟(钻心虫)、玉米螟、粟芒跳甲虫、粟茎蝇等,以幼虫蛀食心叶与茎秆,破坏生长点和输导组织,造成枯心、死苗、白穗和秕谷。

防治方法: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秋冬谷田中耕,改变害虫的越冬环境;冬春消灭田间和地边杂草,及时处理谷子残株,减少越冬虫源;及时拔除谷子田间虫株,枯心苗,以防幼虫转株危害;在生长期可用毒土诱杀粟茎跳甲虫;以赤眼蜂(卵寄生)防治粟灰螟和玉米螟也有较好效果。

(3)食叶害虫主要有粘虫和粟磷斑叶甲,危害叶片,造成缺刻、孔洞等,严重时吃光叶片,只留下光秆和叶脉。

粘虫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为主,以粘虫散等粉剂配制毒土,顺垄撒施效果较好;也可在幼虫2-3龄期,谷田每平方米有虫20-30头时用Bt乳剂200倍或90%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喷雾或每667m用2.5%敌百虫粉1.5-2.5kg喷粉;辅助措施以田间草把诱集成虫和卵块,集中销毁,减少危害。

粟磷斑叶病的防治以除草减少虫源,早播避过幼虫的主要危害期。

(4)吸汁害虫有粟小椿缘象和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穗粒的汁液,并传播病毒,防治粟小缘椿象的方法以选用抗虫品种为主,蚜虫的防治以药剂为主。

3.主要杂草及防治谷田常见杂草有谷莠子、狗尾草、苋菜等,其防除方法有:以秋冬翻耕、轮作倒茬为主,田间杂草可通过及时中耕消除。

(六)适时收获与清选贮藏谷子适宜收获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

当谷穗背面没有青粒,谷粒全部变黄、硬化后及时收割。

脱粒后及时筛选、晾晒使含水量降至13%时入库贮藏。

在避光、低温、干燥、无污染条件下保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