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韵佳苑安居小区一期工程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陕西建工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韵佳苑项目部2015年5 月30日目录一、编制说明二、编制依据三、工程概况四、本工程易出现质量通病问题1、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面裂缝质量通病。
2、混凝土工程蜂窝、露筋、麻面,孔洞、墙体烂根、移位等质量通病。
3、墙体裂缝质量通病。
4、外墙及门窗周边渗漏水质量通病。
5、楼地面空鼓、起砂、渗漏水质量通病。
6、墙面抹灰空鼓、起皮,裂缝质量通病。
7、屋面渗漏水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措施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及防治措施。
2、混凝土工程蜂窝、露筋、麻面,孔洞、墙体烂根、移位质量通病。
3、墙体砌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外墙及门窗周边渗漏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楼地面空鼓、起砂、渗漏防治措施。
4、墙面抹灰空鼓、起皮,裂缝防治措施。
5、屋面积水、渗漏、防水层起鼓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说明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我公司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以下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二、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三、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秦韵佳苑安居小区一期工程建设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陕西百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地点: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汉都一路以南;汉都西二路以北;秦盛一路以东;秦政大道以西总建筑面积:97133.41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建筑结构类型: 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 度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四、本工程易出现的质量常见问题:1、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面裂缝质量通病2、混凝土工程蜂窝、露筋、麻面,孔洞、墙体烂根、洞口移位变形、梁变形、墙面气泡过多、缝隙与夹渣层等质量通病。
3、墙体裂缝质量通病4、外墙及门窗周边渗漏水质量通病5、楼地面空鼓、起砂、渗漏水质量通病6、墙面抹灰空鼓、起皮,裂缝防治措施。
7、屋面渗漏水质量通病五、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措施:(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及防治措施1、裂缝的种类和产生原因:(1)现浇板阳角、转角斜裂缝:由于建筑物沉降和大面积现浇板收缩产生的内应力,使现浇板阳角和转角处产生45度斜裂缝。
(2)温度收缩裂缝: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温差较大引起温度裂缝和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早期混凝土强度低,产生开裂。
(3)撞击裂缝: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还没达到一定强度,就在其上堆放材料和施工,使梁板受到振动或超过比设计大的施工荷载作用造成裂缝;或因模板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尚低,导致出现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
2、通病防治措施:(1)按设计要求在现浇板每个阳角和转角处增加附加钢筋网片才C10@100×100,长度不小于跨度的L/4。
悬挑板阴阳角处配置附加斜向构造钢筋,C10@150,长度不小于≥L,且≥300mm,能有效提高每个角的整体性。
(2)楼层阳角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板面钢筋为C10,间距不大于180mm,板底钢筋为C8,间距不大于150㎜。
(3)屋面阳角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为C10,间距不大于150mm。
(4)浇筑混凝土时胶凝材料严格按试验配合比进行计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m3,砂石的含泥量不超过1%,对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进行复试合格。
(5)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控制在100~140mm以内。
在浇筑时设有专人看护防止负弯矩筋施工时踩扁、位移。
对于踩扁处钢筋工要及时进行修补,放料时不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应均匀铺开。
加强转角处砼的振捣以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
(6)浇完后楼板不能过早地在其上进行施工、堆料,须强度达到12mpa以上才能在上施工,以免施工材料对砼产生碰砸或楼板局部超压,砼楼面产生伤痕。
(7)平板模采用胶合板支模,钢管支撑,方木支垫,加强模板的钢度,以减少上部受重压而产生的挠度。
拆模时楼板砼强度应达到80%(部分悬挑及100%以上),在上层砼浇完三天后才开始拆下层的模板,防止上层在砼浇时,对下层混凝土产生影响,造成板面裂缝。
(8)在砼浇筑完后,砼表面干燥前进行浇水养护,养护连续时间不小于7天,对屋面等防水要求部位,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能使混凝土整体刚度上升,抵御裂缝。
(二)、混凝土工程蜂窝、露筋、麻面,孔洞、墙体烂根、移位质量通病防护措施及处理方法1.常见问题:a.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a.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b.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d.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d.墙体烂根:模板拼缝不严、或加固不够、下料过多导致模板出缝隙,混凝土跑浆造成;d.洞口移位变形、梁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两侧冲力不均,模板未能夹紧;造成洞口变形,梁扭曲,甚至个别部位截面“颈缩”。
e.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f.墙面气泡过多:一次下料过厚,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不够易造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工程施工方案秦韵佳苑安居小区一期工程成墙面气泡过多。
2.防治措施:a. 防烂根、防墙根砂浆过厚:所有竖向结构模内均铺预拌同混凝土配比的去石砂浆30mm~50mm,沙浆用料斗吊到现场,用铁锹均匀下料,不得用地泵直接泵送;模板下口贴双层海绵条;模板外侧根部用砂浆堵缝。
b.严格分层浇注,控制每层浇注高度不超过50cm,及时振捣,不漏振,配备足够振捣棒,钢筋密处采用小直径振捣棒;c.模板拼逢严密,粘海绵条堵缝,模板对拉要拉紧,浇注前撒水湿润。
d.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均匀,用扎丝将垫块绑扎牢固;e.合模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f.洞口浇注时从两侧对称下料,及时振捣;g.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离析,底部振捣应严格按方案操作。
h.振捣时垂直落棒。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剪力墙插点间距30cm,由于不好观察混凝土表面特征,插棒振捣时间用时间控制,约20~30S,至顶端以砼不再显著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均匀泛出浆液为准;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砼5cm左右,以便消除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砼振捣时避免振捣棒碰到主筋。
3、处理方法:a.蜂窝处理:较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b.麻面处理: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c.孔洞处理: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d.露筋处理:表面漏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e.缝隙与夹层: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混凝土。
f.错台处理:错台处将凸出部位进行剔凿或打磨,使错台大小和截面偏差达到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g.胀模处理:将胀模范围进行标识,标识后进行剔凿或打磨,使截面尺寸满足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h.梁变形、洞口变形处理:对变形位置进行挂线,凸出部分进行剔凿或打磨,凹下部分视情节进行挂网抹灰找平或凿毛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
(三)墙体砌筑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墙体质量通病的种类和产生原因:(1)砂浆强度不稳定、和易性差:砂浆配合比不合理,计量不准确;人工拌合时加料顺序不当,搅拌时间过短,搅拌不均匀;砂浆用砂过细砂浆和易性差。
(2)砂浆粘结不良,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强度过低;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砌筑时砂浆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水份被告底砖吸收。
(3)墙面游丁走缝,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砖的尺寸误差过大,砌筑前末考虑门窗位置;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墙体一次砌筑高度过大。
(4)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要求,与混凝土墙、柱交接处产生裂缝:墙体留槎时未按规范要求留槎,直槎未设置拉结筋;与混凝土墙、柱闪接时后置接结筋设置不当,抗拉要求达不到设计要求。
(5)墙体与梁、板底交接处出现裂缝:梁、板底一次砌筑到位,砂浆填嵌不密实。
2、通病防治措施:(1)墙体在砌筑前对工人进行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交底。
(2)砌筑前1-2天将砖块浇湿,使在砌筑时多孔砖含水率达到10%-15%,对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控制在600㎜,不得超过750㎜,当气温超过300C时,铺浆长度控制在500㎜,防止铺浆过长,砂浆强度降低。
(3)砂浆配合比采用试验配合比(严禁使用砂浆王),每盘投料都进行控制。
拌制砂浆根据需要量进行捣拌,尽量做到随拌随用,严格控制砂浆的使用时间,预防砂浆硬化严禁使用砂浆王。
(4)墙体砌筑的部位做好批数控制,砌至梁底、板底时留200㎜空隔待15天后用斜砖进行砌筑,其倾斜度在600挤紧,并用同级砂浆嵌填密实。
(5)后置法钢筋先计算好砌体皮数在进行的植筋,防止部位错误,使钢筋弯折使用,待七天后再做后置筋拉拔试验,使其满足砌体要求。
(6)每次墙体砌筑高度不高于1.8 m,当墙体高度大于1.8 m,隔日再砌,对高度超过4 m 的砖墙,墙中间设置圈梁。
(7)砌筑外墙的砂浆配合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设专人搅拌。
砌筑时砂浆饱满度达到85%以上,采用三一砌筑法,砖与砖间竖缝应填嵌密实,不得出现通缝透亮。
(8)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铺设增强型玻纤网用栓钉固定,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