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观察记录心得

大班观察记录心得

大班观察记录心得大班观察记录心得1斑马站起来了活动实录:这期我们的主题是“动物大世界”。

今天是周一,美工区的邵伯文正在专心致志制作小斑马。

不一会儿他兴奋地拿者做好的斑马自豪的对同桌的伙伴说:“瞧我做的斑马神气吗?”“满神气的。

”听同伴这么一说邵伯问觉得挺自豪的,连忙把斑马放到了展览区里。

展览区的斑马又多了一制只。

可有几只都是趴着的,就连邵伯文刚才做的那匹斑马,只要他的手一离开就倒下来。

这样试了好几次还是不行。

“李老师,我的小斑马站不起来”邵伯文着急的说。

这时,一旁的王天昊说“只有小斑马站得起来,我们的大斑马都站不起来。

”邵伯文一脸困惑。

“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呢?为什么小的能站起来,大的站不稳呢?”我启发道。

“是不是腿太细了呢?”聪明的邵伯文一下子叫了起来。

“那你们想想办法吧?”在我的提示下,邵伯文重新制作了它的腿,把斑马的腿加粗了。

这样“躺”着休息的小斑马站起来了。

在活动后的讲评中,邵伯文介绍了刚才制作斑马的过程以及遇到困难后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接着他的话题,我对孩子们又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除了今天邵伯文的解决方法外,我们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让小斑马站起来吗?许多孩子都积极的思考了起来,有的说手工纸太软了要饮一点的纸才行;也有的认为斑马的身体不能比较大,这样肯定站不起来的;还有的小朋友说可将斑马的腿用浆糊粘在桌子上也行…….分析与反思:大班孩子虽然运算思维已经发展,但在平时的活动中具体形象思维还是掌控其行为。

孩子们从最初的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的模仿再到自己的想象创造,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兴趣集中点。

而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仅需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大环境,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

而在个别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孩子,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组织孩子集体讨论,发觉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有引导者的角色意识,需要教师简单的言语提示去引导孩子的探索行为,开拓孩子的思路。

大班观察记录心得2只吃米饭的张张片段一:事件:张张一到吃饭时间就开始担心。

今天吃的是蛋炒饭,白米饭里有青豆、胡萝卜、肉末等。

张张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难过起来“我要吃饭,我要吃饭。

”保育员见状知道他要吃白米饭,就从食堂打来米饭和菜汤给他一个人吃。

最后张长吃完了米饭,菜汤一点没碰。

分析:蛋炒饭中有各种色彩味道的配料,照理说蛋炒饭比白米饭要有吸引力。

但是张长却非要吃米饭。

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

也可能是食物单调,孩子缺乏味觉刺激。

根据生长发育规律,婴儿的味觉发展有一敏感期,时间大约在生后2~7个月。

特别是在婴儿期,如果不变换食物品种或食物单调,会使孩子以后只习惯于常吃的几种食物,而不愿接受其他食物。

而保育员的顺应行为就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片段二:第二周事件:今天吃的是年糕,张张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难过起来“我要吃饭,我要吃饭。

”老师见状知道他要吃白米饭,对他说:“这个年糕也是白米饭做的。

”张张还是嘴里嘟囔着要米饭。

当大家在吃年糕的时候,他还在哭。

老师没有理睬他。

哭了一会儿,老师将他带到他的位置说:“你先坐下来休息,要是饿了就把年糕吃了。

最后,他几乎吃完了整碗年糕。

分析:教师清楚张张的行为是对身体不利的,需要成人的纠正。

于是采取冷处理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当孩子饿的时候,将孩子引导到位置上,孩子自然地接受了食物。

矫正孩子偏食挑食行为的方法孩子出现了偏食挑食行为,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早予以矫正,从而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下6种方法可供参考:1、不要强迫、责备和惩罚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有助于产生良好的食欲。

父母放松、随意地用餐能使孩子学会享受吃的乐趣。

当孩子乖乖吃下时,要多多夸奖。

如果持续1周偏食挑食,最好的办法是不加理睬,因为他们会把任何形式的注意都当成是一种奖励。

2、注意搭配食物的色、香、味,要适合孩子的口味,能够刺激孩子的食欲。

孩子一般喜欢味道柔和、煮得不是特别烂、松脆、颜色鲜艳而容易吃的食物。

对于不爱吃的食物,可改变烹调方式。

比如,孩子不爱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包在包子、饺子里来喂。

并讲解吃各种营养事物的好处,拒绝孩子的不良进食行为。

3、及时添加新的辅食种类,逐渐克服孩子对新食物的恐惧。

可把孩子不喜欢和喜欢的食物掺在一起,最好分成若干小份。

开始时,以孩子喜欢的东西为主,慢慢再把他不喜欢的食物加量,使他适应。

4、在饭前让孩子体验饥饿感,不要吃零食,尤其是要限制高热量的食品。

这样,他会有好的胃口和满足的饱腹感。

5、控制好吃饭时间,保证在25分钟以下。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过了这个时间即使吃不完也要拿走,否则他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好好吃饭。

大班观察记录心得3我帮她捡起来班级里的孩子已经大班下学期,可以说幼小衔接是这学期的重头戏。

这不,为了让孩子更加熟悉小学生活,体验当小学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模拟小学生活活动,如:在规定时间内来园、每天背书包、按时上交“作业”、每天整理要带的物品、课间十分钟休息等。

这次的故事就发生在课间十分钟。

“好了,下课。

”随着我的这一下课口令,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教室,开始属于他们准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

瞧,有的和伙伴玩耍,你追我赶;有的摆弄自己带来的玩具;还有的神气地整理自己的书包。

“老师,李琪亮动我的东西!”妙妙大声向我报告。

平时妙妙讲话细声细语的,是个温柔的女孩子,这次怎么这么反常,听得出很气愤呢。

我急忙走过去,问:“怎么啦?”妙妙生气地说:“李琪亮没和我说,就拿我的东西!”我忙问:“什么东西?”“是水晶宝宝!”松了口气,问到:“水晶宝宝能拿到幼儿园吗?”妙妙嘿嘿嘿地笑起来,说:“我都放在书包里,没拿出来,是李琪亮没和我说,就拿出来的!”我继续问:“是你亲眼看到他拿了吗?”“是!”妙妙很肯定的说。

这里先打断,介绍一下我们的男主角——李琪亮小朋友。

小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做错的事情都说是李琪亮做的。

为什么?因为他有很多次“前科”,例如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坏、把书撕破、漱口时,故意把水吐到别人杯子里等。

小朋友们知道他这样,都很不喜欢他,有什么东西都不给他玩。

刚开始我都是在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叫来亮亮,和他谈谈心、说说道理,他也很快认识到自己做错了。

虽然时好时坏,我还是相信他能慢慢改正。

但是后来,这类事情日渐增多,我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好几次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

每当批评完,我心里都不好受,相信他心里也不好受。

很后悔,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多点耐心和关心,一起帮助他,他哪里想这样做呢。

这次,我强压着火,让亮亮走到我身边。

问道:“妙妙有没有让你拿她的东西?”“没有。

”“没有经过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对吗?”“不对。

”“知道不对,为什么还拿妙妙的东西?”我继续问“她的水晶宝宝掉出来了,我帮她捡起来。

”虽然亮亮做过一些不正确的事情,但他每次都会很诚实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所以我的火气一下降了一半,我好奇地问“帮别人捡东西是好事,妙妙怎么会告你的状呢?”亮亮低头不说话。

“你有没有和妙妙说,是你帮她捡起来的呢?”我继续问“没有”亮亮轻声说到。

突然觉得自己冤枉了好人,我轻轻把亮亮拉到身边,对他说:“帮别人捡东西是好事情。

下次帮人捡东西,要和主人说,他会很感谢你的,如果不说,会引起误会的,就像刚才那样,知道吗?”亮亮点点头。

于是我把妙妙叫过来,和她说了事情的经过,妙妙不好意思地笑起来,说:“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这次妙妙有做不对的地方,没问清楚;亮亮也有做不对的地方,没和主人说这么做为什么。

以后要问清楚、说清楚,好吗?”“好!”两人同时回答。

我摸着亮亮头,说:“我喜欢诚实的亮亮!好了,去玩吧。

”“乖孩子”、“好孩子”、“淘气包”、“捣蛋鬼”这些词儿,老师虽然不会说出后两种,但孩子们会根据老师说话的语气,给自己下定义。

致使周围的伙伴也认定他是这样的人。

记得我在上幼儿园时,特别羡慕有些小朋友,因为老师对他们特别好,心想要是老师能对我这么好该多好啊!假如以后自己成为一名老师,一定要爱自己的为一位学生。

现在真的成为一名老师,我还是这么想的。

看过《床边的小豆豆》人都感动豆豆有这么好的童年,更羡慕她有这么好的老师,即使做得不对,也能理解、帮助她。

其实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孩子很重视的,也许他还小、不懂,但这评价会无形留在他心中,直到长大成人。

我们可能不能完全做到《床边的小豆豆》所说的美好,但你要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孩子好,如果是那就坚持做下去;如果不是,请赶快改正,就像我们经常教孩子的——人总有犯错的时候,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让我们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让自己多点耐心,这耐心从何而来?爱!大班观察记录心得4老公和老婆案例描述:经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班级里许多家长都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有出去聚会、旅游等,久而久之他们的孩子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其中小翰和小妍就走的比较近,两个小朋友的关系也特别的好。

有一天上午,孩子们在娃娃家玩,小翰突然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嘿,告诉你们哦,小妍是我老婆呢!”“羞,羞,羞!”旁边的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笑小翰,小翰不服气,还理直气壮地说:“不信,你们去问小妍!”这下教室里可闹开了锅,小妍还特地跑来证实了小翰的话,并亲了一下小翰。

顿时,孩子们哄堂大笑。

案例分析:与小翰相类似的语言和行为在幼儿身上经常发生。

但幼儿所理解的结婚概念不同于成人的“婚嫁”观念,它只是对成人世界的简单模仿,是快乐、友谊的象征。

这与几个因素有关:信息时代,幼儿生活中耳闻目睹了一些婚恋场面;童话世界里,真善美结合的美好结局常常通过结婚的喜庆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往往也用亲吻表达对幼儿的喜爱和赞美……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对这些现象不能做理性分析,因而出现停留于表面的、现象的模仿。

孩子们的哄堂大笑和“羞羞羞”反应也说明他们对这些现象似懂非懂,存在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认识。

措施:1、不要大惊小怪地责备小翰和小妍“羞羞脸”,也不要武断地训斥幼儿“笑什么笑,你们知道什么!”老师简单的斥责或过分敏感的关注,只会错误的强化小翰和旁观幼儿对这件事的印象,甚至使幼儿形成结婚、亲亲丑恶的错觉,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2、巧妙转移,自然引导。

”小翰和小妍是好朋友,他们很友好,很喜欢对方”引导幼儿说出其实小朋友间表示友好的最好方式是拉拉手。

3、找个时间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婚嫁等方面的知识,对幼儿的生活和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

“等你们长大后,学了很多本领,有了工作,再找到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就可以像爸爸妈妈那样生活在一起了。

”4、家园联系。

老师和孩子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共同对幼儿的模仿行为加以积极引导,尤其提醒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做出表率,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说老公老婆之类的话,让幼儿远离这些话题,引导幼儿之间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关主题